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广西的基本区情,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拟以广西“两区一带”(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三大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区域经济差异,提出促进“两区一带”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众所周知,区域协调发展是任何期望走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必须经过的历程。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实现经济内部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之间(即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与自然之间(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重要目标。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含义有三:一是根据各地区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潜力,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经济的普遍发展和繁荣,这就需要建立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体系;二是努力营造有利于区域…  相似文献   

3.
当前,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显现,过大的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运用熵值法、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收敛模型,考察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10—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均实现了增长,但各地区之前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差异较大;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北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内部差异最大,长江中游的区域内部差异最小;全国以及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均存在σ收敛特征;全国与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但收敛速度不一。研究结论为分析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时空格局提供依据,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5,(10):122-126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必然要求。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总量的同步增长,更是效率的适应与协同提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发现物流创新不足导致我国物流业效率明显落后于制造业;从效率角度对八大经济区两业灰色关联度进行测量与比较分析,发现各省市区两业联动水平和区域整体两业联动水平存在显著的不一致。因此,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一体化对于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塞尔指数衡量的我国西部三大经济区区域经济增长α收敛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该区域整体经济差异的主要构成为区域内经济差异,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而成渝经济区区域内经济差异所占整体经济差异的比重在三大经济区中最大。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变系数条件收敛方程模型所进行的条件β收敛性分析进一步显示,在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相对乐观的同时,区域核心城市经济增长多呈现发散状态,这将使该区域经济差异扩大。  相似文献   

6.
吴净 《企业活力》2013,(6):13-18
区域内及区际间发展的不平衡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难题。我国当前的区域差距不仅存在,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在不平衡发展中不断追求相对平衡和协调的动态过程,应积极创造条件遏制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大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应以坚持效率优先与追求适度公平为基本前提,探索我国宏观区域政策公平与效率的恰当结合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相互协调性;应以城市化道路的理性选择为基本动力,培育壮大区域经济增长极和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应以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为基本方向,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国家可以划分为若干区域,各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和历史发展基础、社会人文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区域之间既然存在差异,就一定具有某些优势和劣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客观的分析、论证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是国家制订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布局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各地区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主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姜珂 《价值工程》2013,(21):187-188
洞庭湖区是湖南省的"鱼米之乡",对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五"规划以来,洞庭湖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但受特殊人、地、水关系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区内仍存在着区域协调发展不合理,水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合理规划湖区生态经济区,对调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促进区内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人地协调共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三大板块构筑经济发展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经济区构成了辽宁经济地域系统的三大板块.处理好沿海开发开放与腹地的关系、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关系,实现三大板块互动发展,是实现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对于整体实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区域经济差异则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京津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是严重阻碍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念辨析、判断标准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开放条件下,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经济发展上关联互动和正向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且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判断标准是区际经济联系趋于紧密、各个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是:分别用Moran s...  相似文献   

12.
肖璐  吴挺才 《民营科技》2012,(11):107+214
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近年来制定的重要宏观战略之一,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广东增城实施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战略,摸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增城模式,其精髓就是"政府主导、统筹城乡、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央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的差异、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文化发展的不均衡等问题所提出的战略性决策。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需要完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机制,平衡区域间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和跨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此外,还需要在东部地区的带动和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崛起过程中,实现不同区域间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现状分析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可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省份来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城市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勇 《城市问题》2001,(4):40-42
广东省作为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省份 ,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在中国处于前列。但在广东省内部 ,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国家政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异 ,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四个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大中城市 ,也存在着显著的发展差异。客观准确地评价广东省各大中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找出各大中城市发展差异的主要方面 ,对于制定广东省各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根据广东省 2 1个地级市近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5.
刘峰 《大众标准化》2002,(3):34-35,39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三大战略任务:一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二是积极防范不合理重复建设,推动跨地区产业重组,实现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三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向新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开发应选择什么样的战略模式,已被提上日程,这就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定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与之相随的另一面则是地区差距这一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难题。控制区域差距扩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主要来自在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政府政策的选择。区域财税金融政策是针对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失灵领域进行调节与引导,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区,刺激和帮助落后地区快速发展。文章通过述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战略布局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评价财税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对于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该区域企业社会责任协同推进机制的具体模式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再到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政策日益完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阶段,实施东部沿海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在四个方面: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进一步创新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不断发挥引领作用,老少边穷地区将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帅军  陈哲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5):105-106,104
如何缩小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促进江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江西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实证分析,试图揭示江西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过程、特点及构成,为制定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划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再到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政策日益完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阶段,实施东部沿海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在四个方面: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进一步创新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不断发挥引领作用,老少边穷地区将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