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和生态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缺水、旱灾、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绿色环保”意识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步成为一种时尚命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人们吃穿住用的各种商品都将环境保护和预防污染纳入到人们的选择之内。因此,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进入到业界的眼帘,并成为新时期设计中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被广大的业内同行加以运用。本文拟从“绿色”(即环保)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来加以论述。在人类设计活动中,绿色设计一直以来都被设计中其他…  相似文献   

2.
绿色运输包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运输包装是相对于普通运输包装而言的,它除了满足被包装物的保护功能,还要符合“绿色”的标准,即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有益人类健康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整个系统设计要有很强的目标性、足够的市场意识、超前的设计思想及符合国际环保的绿色要求。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在实现该目标的过程中,建筑行业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整合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论文以“绿色建筑设计”为主题,探讨绿色设计的主要概念,分析其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从具体的设计角度提出现代绿色建筑的设计整合和应用方案,旨在为相关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邢银全 《化工管理》2015,(5):202-203
化工产业是我国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是食品、医药以及材料等产业的上游产业和基础产业。但同时,化工产业又是高能耗产业。随着地球资源日益匮乏和“绿色化工、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要求,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成为化工行业设计过程中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阐述了化工设计过程中的有效能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量化表征,系统分析了化工流程中化工设计、换热流程以及反应流程的三个阶段中的有效能损耗及原因,最后对有效能损耗进行计算统计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化工设计过程中有效能利用率,以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化工行业要求。  相似文献   

5.
EPA包装设计获奖作品——评析“从摇篮到摇篮”包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美国最大的包装展览会PACK EXPO10月13-15日在Las Vegas举行,会场上有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从摇篮到摇篮”电子商务运输包装大赛获奖作品展出的摊位。这次大赛由美国环保署固体废物处(EPA Office of Solid Waste)主办,McDonough Braungart Design Chemistry(MDBC)公司协办。主办者的目的是对“从摇篮到摇篮”可持续设计原理在设计应用上作一些有益尝试,发掘出更多的可持续绿色包装设计,从而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绿色产品开发,起源于绿色产品的设计,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主要强调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绿色设计不应该只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更应该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因此,绿色设计在当今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在当今和以后的作用都是不容小觑的。本文着重从什么是绿色设计,绿色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绿色设计的发展前景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绿色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河北工业科技》2007,24(4):241-243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引发了绿色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等设计思潮。从3个方面对绿色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认识分析,指出绿色设计融入工业设计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会使工业设计更加符合人类消费心理的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工业设计理论更为科学实用。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社会》2014,(30):56-57
2015春夏时装周在纽约、伦敦、巴黎、米兰轮番上演,Alexander Wang、Hugo BOSS、Victoria Beckham等大牌纷纷登场。对于普通人来说,要看懂这些或夸张或经典,或潮流或复古的时装秀,似乎并不那么容易。其实,只需掌握“设计风格”、“设计元素”和“设计细节”这三大关键词,普通人也能看懂T台潮流。实际上,“风格”、“元素”、“细节”这三大关键词不仅能解构时装潮流,也能带领我们更好地品味独特的汽车设计。正如来自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的Octavia全新明锐,就是以精准、简约、永恒的时尚风格为基础,借助简约线条与立体型面为主的时尚元素,再辅以兼顾美学与实用的精致细节,打造了自己的时尚魅力。  相似文献   

10.
设计在绿色包装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 《中国包装工业》2006,146(8):37-39
绿色设计是近年来倡导的一个方向问题,已有不少的相关论述,充分认识绿色设计在包装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对发展绿色包装有着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商品的包装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的过度包装危害重重,必被人们所抛弃,绿色包装将会被人们所喜爱,本文从材料、结构、装潢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绿色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12.
由中大汽车集团主办的“中大杯”中国客车设计大赛将于6月13日全面启动。此次大赛以“创新·绿色·关怀·未来”为主题,大赛主办方特邀请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理事长邹虎啸、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凌浩、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秘书长裴志浩等行业领导以及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客车行业专家组成专业组委会和评委会,  相似文献   

13.
日前,由欧迪芬国际集团主办的2011“欧迪芬杯”中国内衣设计大赛主题发布会在京举行。发布会上,随着绿色的液体缓缓注入通透的LOGO墙,2012年大赛全新主题慢慢呈现,新一届“欧迪芬杯”中国内衣设计大赛正式启动,八年来,欧迪芬国际集团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共同构建的推动中国内衣设计发展的“绿动曲线”,已悄然在中国时尚舞台描绘出精彩的绿色世界。将通过设计大赛,也使中华内衣文化与时尚环保精神在年轻设计师中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怎样搞好包装设计,改变我国“一流原料,二流产品,三流包装”的被动局面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那就是“洋味”与“民族化”的争议。前者认为:“洋”就是先进,不“洋”则不能与国外、港澳的包装抗衡。奉此宗旨者设计出的包装,好的一面是颇有现代气息,不好的一面是过分崇洋、仿洋、抄洋,以至在包装的主视面上排满外文,一副“假洋鬼子”的面目;至于后者,则片面追求“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调动多种传统手法创作,其精心设计的“佳作”,宛如精美的工艺品。这类包装中的“佼佼者”往往在各类评比中获奖。但可惜市场反馈…  相似文献   

15.
抽象的“美感”与具象的载体之间,以“气”为“体”,以“韵”为用,形成“气韵”。对于绘画艺术者、造型艺术者来说,生动的气韵成为他们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但是要借助造型这一载体,才可以将气韵表现出来。产品的造型具有以下特点:具体性、可见性,将艺术设计形态最直观的展现到大众面前。在设计产品造型的时候,借助气韵给设计活动带来新的理念以及方法。文章以气韵之美为出发点,与产品造型设计充分结合起来,对美学层面下的气韵进行探讨,进一步分析设计产品造型的气韵意义,将气韵融入到产品造型设计理念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包装工业》2011,(11):86-86
【本刊讯】(顾莹一 缪惟民)日前,在香港永发印务有限公司建立100周年庆典之际,以“百年永发,服务创新”为主题,在上海举行了东方之星“香港永发杯”包装设计大赛的启动仪式。此次大赛的创意设计内容包括:南洋烟草“红双喜”牌精品软包、“都会系列”、“龙凤系列”烟包系列设计及“新郎酒”系列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2l世纪人类面临的最迫切的课题,针对传统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工业设计的缺点,提出了“从摇篮到摇篮”可持续工业设计,特别是包装设计的理论、方法,总结了它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室内设计工作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绿色设计理念成为了当前室内设计的前沿趋势,"节能、绿色、低碳"化的室内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工作中广泛应用。室内设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此,实现室内设计中应用绿色设计理念符合行业内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绿色设计的相关概念,并详细的分析了室内设计绿色设计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几点室内设计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可持续包装设计的概念、意义,并指出可通过开发绿色环保、生态性能的包装新材料,回收与再利用包装废弃物,重视包装设计中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减少无谓包装,积极完善包装法规和管理体系,并从教育入手,培养具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包装设计人才等措施来发展可持续包装与设计,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理论知识论述了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材料、结构和包装等方面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并为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为维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