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  刘从九 《生产力研究》2007,21(18):119-120
企业技术创新集群的生命周期由其技术演化路径所决定。文章从技术演化路径的三个环节,即技术产生、技术整合、技术跃迁的特点出发,初步建立起一套企业技术创新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严重,没有建立起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仍以政府和国家投资为主,有资料显示,在技术创新方面国家和地方投入的经费比例高达68%。而企业投入仅占22%。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实现为最终目标,因此应建立起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制。经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技术创新投资均以企业为主,约占了70%左右,企业只重视技术开发、技术可行性及生产过程、导致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开发,开发项目和成果不少,但转化率低、效益低。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过程,以领导企业为切入点,论述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所呈现的混沌特征;借鉴生态学"虫口"模型,验证了联盟共生演化发展路径;讨论了有关领导企业聚拢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优化调整,控制领导企业聚拢能力(参数值)的大小,使整个联盟的共生演化方向得以优化。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混沌状态是随着联盟领导企业聚拢能力从弱到强转变而呈现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出现的不同结果也是联盟领导企业聚拢能力不同造成的。要在宏观上把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方向,需要对领导企业聚拢能力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构成、演化与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论文首先分析了系统的构成,提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组织制度和创新环境是其四要素;然后探索了系统的演化特征、动力及其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比较优势理论以及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网络优化框架,主要包括创新战略的制定,系统内部整合,系统与非技术创新系统、企业系统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网络整合;最后是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共生视角下研究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政府干预下"学研机构—军民融合企业"的主从博弈策略,探讨"政企学研"组成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在独立生存合作、协同创新合作和联盟共存合作三个阶段的运作机理.主要考虑两种政府干预情境:一种是针对一般技术创新,政府不进行补贴激励;另一种是针对高精尖技术创新,政府会对其进行补贴激励.针对两种政府干预情境和三个演化阶段,采用主从博弈分别确定学研机构的技术创新程度和技术转移费用以及军民融合企业的边际收益.研究表明: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采用成本分担机制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程度;协同创新合作阶段的成本分担机制可使创新生态系统获得帕累托改进;在大部分情形下不存在使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都满意的创新成本分担契约;联盟共存合作阶段的利润共享机制可以消除创新生态系统的双重边际效应,获得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6.
面向大企业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管理集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是大企业间进行技术角逐的主要手段。在对大企业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特征,与生命周期的演化路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面向其的管理集成内容,并分析了3种管理集成模式。  相似文献   

7.
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指导。中国加入WTO后,政府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要更加重视,积极指导,加强扶持。(1)要高度重视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大力推进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市场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营造有利于提高创新水平的社会环境;(2)大力扶持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来源;(3)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在各企业内部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使企业技术创新有专门的场所;(4)要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使生产要素(资金、人力资源等)流动向着…  相似文献   

8.
研究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是否伴随创新网络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出不同演化特征,对创新网络内部伙伴选择、关系治理和创新绩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BM专利合作网络数据,运用Feature Selection方法,从地理邻近、社会邻近、技术邻近、组织邻近和制度邻近5个维度分析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生命周期视角下,在创新网络创生阶段,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考虑技术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成长阶段主要考虑地理邻近性,成熟和衰退阶段主要考虑社会邻近性;②演化视角下,地理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曲线呈倒U型关系,地理邻近性在成长期达到最高点,技术邻近性在成熟期达到最高点;制度邻近性与组织邻近性呈U型关系,制度邻近性在成长期达到最低点,组织邻近性在成熟期达到最低点;社会邻近性则随着创新网络生命周期发展一直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9.
研究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是否伴随创新网络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出不同演化特征,对创新网络内部伙伴选择、关系治理和创新绩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BM专利合作网络数据,运用Feature Selection方法,从地理邻近、社会邻近、技术邻近、组织邻近和制度邻近5个维度分析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生命周期视角下,在创新网络创生阶段,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考虑技术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成长阶段主要考虑地理邻近性,成熟和衰退阶段主要考虑社会邻近性;(2)演化视角下,地理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曲线呈倒U型关系,地理邻近性在成长期达到最高点,技术邻近性在成熟期达到最高点;制度邻近性与组织邻近性呈U型关系,制度邻近性在成长期达到最低点,组织邻近性在成熟期达到最低点;社会邻近性则随着创新网络生命周期发展一直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0.
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后发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利器,构建创新网络成为企业撬动该类创新范式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握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与特征?围绕这一关键问题,以模块化为切入视角,以智能语音技术为研究对象,以专利数据为分析手段,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并分析其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发现,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密度低、小世界特征不明显等特点;技术模块化解构与组织模块化设计的双重嵌入,有利于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发现、突破及应用;整体网络的弱连接、模块化组织网络内部的强连接以及网络异质性,能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整体视角提出了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技术学习动态关系的基本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技术学习决策、外部技术获取、技术吸收与技术创新四个子系统的因果关系模型,揭示了在技术学习机制下,企业创业导向、技术整合能力、知识存量和创新收益之间的多重反馈关系。综合运用因果回路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创业导向和新创企业技术学习系统的动态演化模型进行分析,识别了系统演化的动力要素,提出了系统演化的两条主导路径:技术学习能力主导型演化路径和创业导向主导型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从BA模型出发,结合产业和技术发展的生命周期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的实际,提出了节点企业具有动态竞争力的企业合作网络三阶段演化模型和算法。通过系统仿真,对合作网络的小世界与无标度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产业变革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变革规律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产业变革中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策略,指出产业分叉中的科技型企业应选择根本性产品创新策略,通过自主开发、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实现新产品开发;产业继承中的科技型企业应选择渐进性产品创新策略,通过技术集成、技术融合和工艺流程再造实现对原有产品的更新改造;产业转移中的科技型企业应选择根本性产品创新策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扩散和技术创造实现新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技术系统的特征,建立了技术多层级共同演化的互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技术系统多层级共同演化的过程以及共同演化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特征。结果表明,技术系统具有多层级性和耗散结构特征,同一层级的竞争合作机制、不同层级之间的多样性与选择机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机制,共同推动了技术系统从低层级向高层级技术创新递进扩张和从高层级向低层级递进选择的共同演化过程,报酬递增因素导致了技术系统多层级共同演化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特征。 ?  相似文献   

15.
《技术经济》2018,(4):1-11
基于权变理论,利用来自14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交互对后发企业技术跨越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在后发企业的技术跨越过程中呈由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向自主创新能力演化的趋势;不同技术创新能力与不同技术创新战略的交互对后发企业的技术跨越绩效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在技术创新能力水平更高的情况下,自主研发战略有利于后发企业成功实现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16.
由于技术起步较晚,相比于发达国家企业,我国企业属于后发企业。虽然我国企业凭借早期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学习,大大提高了自身技术水平,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但企业技术创新速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后发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结合技术发展阶段,深入挖掘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路径被动锁定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帮助后发企业消除技术创新障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台湾地区技术创新模式经历了简单模仿创新、消化吸收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和自主创新4个演变历程。与技术创新模式阶段性变化相适应,台湾当局采取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计划,经历了人力资源开发、高技能人才开发、重点科技人才开发和创新型人才全面开发4个阶段。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相匹配,满足了台湾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借鉴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提出东部与中部、西部应在充分利用自身后发优势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作为引领产业技术进步和实现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关键节点,提升领军企业技术能力对于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技术能力演化的不同阶段,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策略,而企业采取的策略是否有效,将影响其技术能力的提升效果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选取中国中车为案例,基于技术能力演化的三个发展阶段来研究技术能力提升策略:在技术积累时期,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库,积累技术创新要素;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时期,联合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建立模仿创新能力;在自主创新时期,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金融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金融创新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多融资方式和工具;另一方面可通过优化企业资本配置,间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基于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和内部资本市场有效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微观层面研究金融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以2011-2015年34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金融创新、资本配置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创新能够通过提高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结论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运用金融创新、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进而促进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商品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演化的高速度。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去揭示推动企业演化的动力、阻力及其打破阻力的力量,为打破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阻力,增加其发展动力和竞争力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理论难题。推动企业演化的动力来自于以资本追求增殖为主的内部动力体系及以竞争为主的外部动力体系;企业演化中所存在的路径依赖表现为企业演化中的阻力;选择体系及其不同的选择机制即是造成路径依赖的原因,又是打破路径依赖的总体力量。企业的演化正是围绕企业演化中的路径依赖的产生及其突破为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