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同时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有利于促进外贸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缓解国家财政压力,调动中央和地方发展出口贸易、加强退税管理的积极性。但在我市运行1年以来,其给执行各方特别是给我市财政所带来的压力已逐步显现。出口退税的新机制必须尽快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它是在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重大改革的基础上推出的。新政策的五大改革措施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出口退税增量的新机制;新增加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首先用于出口退税;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推进外贸体制改革;欠企业的退税款由中央财政采取全额贴息解决。五大措施不仅解除了出口企业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同时,也对政府尽快兑现退税承诺提出了较高要求。笔者以下对实行了2年的新出口退税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  相似文献   

3.
面对长期以来无法按时足额退税问题 ,国家于 2 0 0 3年 10月出台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既然大量累积的出口退税款给国家财政带来诸多的麻烦 ,那么出口退税存在的合理性在哪里呢 ?大额欠出口退税款形成原因又是什么呢 ?本文就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对浙江省在出口退税新政策运行后的相关外贸数据的分析,归纳和分析了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后产生的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得到优化等积极效应,指出退税政策改革后一年出现的地方财政压力剧增及地方保护主义等新问题是促成退税政策再次调整的原因,分析了出口退税新政策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我国就多次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每次出口退税调整,都会给我国的外贸出口带来较大的影响。围绕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出口退税政策给我国对外贸易和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产业结构;出口企业把出口退税视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出口退税管理制度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外贸进出口发展;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不稳定、频繁调整、浮动较大;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国家经济风险加大等方面.我国应继续对外贸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出口退税率调节出口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作用;适当扩大出口退税的范围;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构建稳定的出口退税机制;此外,地方各级政府领导要认真执行国家的退税政策,把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落实到位,保证地方负担的退税部分该退必退,充分调动出口企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新出口退税政策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全国出口产品退税率平均下调了3个百分点,第二是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央财政负担的退税额度,以2003年应退税额度为基数,超基数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75:25的比例共同分担。此政策的推出对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具体出口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利弊兼有。一、对中央财政的影响(一)此次出口退税新政策的出台,对消除中央财政的巨大隐患将产生重要作用。自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就出口退税一项累计应退未退税额已达到3000亿元,这样巨大的负债是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关》2005,(1):17-17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我国2004年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地方分担超基数出口退税部分的压力将会在2005年集中显现出来。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负担超基数部分出口退税的财政能力差异较大,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的财力相对不足.使得及时足额退税存在一定困难。同时,新的出口退税机制将带来出口增长越快、地方政府负担越重的问题,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不鼓励异地收购出口。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对浙江省在出口退税新政策运行后的相关外贸数据的分析,归纳和分析了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后产生的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得到优化等积极效应,指出退税政策改革后一年出现的地方财政压力剧增及地方保护主义等新问题是促成退税政策再次调整的原因,分析了出口退税新政策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亦菲 《大经贸》2005,(9):43-43
出口退税,又见新政。据新华社2005年8月7日电,国务院8月1日发出通知,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在坚持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前提下完善现有机制”。这次退税新政出台无疑是开解了一度锁在地方政府和出口企业身上的两副“手铐”。此次国务院出口退税新政的主要精神有三点: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的退税比例。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规范地方出口退税负担办法。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对浙江省在出口退税新政策运行后的相关外贸数据的分析,归纳和分析了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后产生的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得到优化等积极效应,指出退税政策改革后一年出现的地方财政压力剧增及地方保护主义等新问题是促成退税政策再次调整的原因,分析了出口退税新政策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艾华 《大经贸》2005,(11):32-34
国务院今年8月1日发出《关于完善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通知》,决定“在坚持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前提下完善现有机制”。此次国务院出口退税新政的主要精神有三点:一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的退税比例,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二是规范地方出口退税负担办法,重申不得将出口退税负担分解到乡镇和企业,不得采取限制外购产品出口等干预外贸正常发展的措施;三是改进退税退库办法,出口退税改由中央统一退库,相应取消中央对地方的出口退税基数返还,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  相似文献   

13.
汪洋 《财贸研究》2005,16(2):120-121
一、2004年出口退税改革的原因 出口退税是国家为了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由税务部门将商品中所含的间接税退还给出口商,从而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一种政策.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总体看来,该政策有效促进了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并日益成为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出口退税政策在具体执行中也存在一些必须关注的情况.1999~2002年,我国出口退税的应退税额年均增长36.3%,大大高于中央财政收入21.1%年均增长水平.政府拖欠的退税金额连年增加,出口欠税形势严重.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出口退税欠额高达2477亿元人民币.随着出口退税金额的持续增长和连年拖欠退税额,中央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势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另外,由于企业增值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分享,而企业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势必导致出口增长越快,中央财政负担越重,难免产生欠退税问题.因此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出口退税影响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下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行业变化。出口退税和出口增长的矛盾给中央财政的压力也会有所缓和,不过,要根本改变这个矛盾关系,恐怕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解读与思考2006年出口退税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在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困难条件下,我国2006年1至8月的进出口贸易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贸易顺差还在月月攀高,出于国内、国际多方面因素的考虑,风传了几个月的新的出口退税政策终于出台.如何理解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如何应对新的出口退税政策?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解读2006年出口退税新政策及其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16.
出口退税风云再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有相关消息称,国家出口退税率将由原来的15%下降到11%,同时出口退税将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具体比例是中央财政承担75%,地方财政承担25%,并称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方案极有可能在10月1日出台。这着实让外贸企业欢喜一场,只可惜,后来据可靠知情人士透露,该消息属误传。 对于出口退税具体调整方案的争议,到目前为止还比较集中在是否采取调降退税率、中央和地方分担出口退税两种方案上。不少专家认为,若采取中央和地方分担出口退税的方案,容易引发地方保护主义,并且会更增加退税操作上的困难。而调降退税率,则被一些专家认定为“成本最高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一、出口退税改革背景分析1985年4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促进了外贸出口并带动了国内产业的发展,2002年,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出口退税全面实行“免、抵、退”税办法,企业可以直接得到出口退税带来的实惠。但是,随着出口退税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安排的出口退税资金与出口退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缺口,出口欠退税由此产生,退税成为压在政府和企业身上的一个沉重包袱,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势必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外贸发展,并给财政金融运行带来隐患。因此,改革现行退税机制,使之与外贸…  相似文献   

18.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是2004年外经贸工作中的重大事件,其核心内容是对超基数退税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担.出口退税新机制实施1年来,经过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总体运行平稳,"老账"基本还清,"新账"有章可循.在我们回味清欠退税成效,为"老账要还"目标的实现而长吁一口气的同时,我们又不能不为"新账不欠"目标的艰难推进而感慨.现在虽还未真正出现超基数退税负担,但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相似文献   

19.
出口退税政策的非中性原则的经济杠杆作用 ;对 2 0 0 4年新的出口退税政策的分析 ;以非中性原则为依据制定出口退税政策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我国的出口退税问题引起极大的关注,在贸易产业、财政和企业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现行出口退税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完善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对策是:加快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统一出口退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