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世界各国出口退税涉及的主要税种是增值税,而增值税的中性特点决定了出口退税的中性本质。因此,完全出口退税模式便成为税收中性原则的良好体现。首先,出口退税率中性,即出口国对出口产品实行“彻底退税”,征多少,退多少,征税率与退税率相同;其次,退税后出口企业税负一致,即出口退税制度对不同类型出口企业、不同出口经营方式、不同贸易方式的经济影响应是中性的,从而使退税后这些出口企业的税收债担尽可能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财政政策,可以起到促进出口、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但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应在理论上认清出口退税的基本功能,增强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性,将其看作为一项中性的非歧视的对外贸易制度,使其不随出口贸易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以减少企业在经营上的政策困扰,增强市场的可预见性,减少企业的短期行为,同时,在实践上要扩大出口退税企业范围和货物范围,逐步改革我国现行的出口退税制度,进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以促进贸易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正> 今年7月份以来《国际商报》连续报道了我国各省、市、地区实行新出口退税政策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问题。出口退税政策是根据凯恩斯经济学中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而制定的一项促进产品出口的财政贸易政策。目前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为采用。这一政策在实施中主要有四种具体的方式:免抵退税、免税收购、不征不退、先征后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用免抵退税方式。我国于1985年开始实行这一政策,它对我国出口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出口和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多次改革:1988年的出口产品零税率、1994年的新税制、1998年后的提高出口退税率等。由于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给中央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计出口退税欠款高达2477亿元。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功能定位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闻媛 《财经论丛》2008,(3):34-39
本文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演变历程进行了回顾,以2004年为界,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就不同阶段分析比较出口退税的政策目标和现实效应,得出结论:出口退税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适应性工具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其实并不如想象的有效。而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性税收才应该是政策的基调,因此文章建议对出口产品彻底退税,以还原增值税中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产业结构;出口企业把出口退税视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出口退税管理制度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外贸进出口发展;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不稳定、频繁调整、浮动较大;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国家经济风险加大等方面.我国应继续对外贸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出口退税率调节出口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作用;适当扩大出口退税的范围;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构建稳定的出口退税机制;此外,地方各级政府领导要认真执行国家的退税政策,把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落实到位,保证地方负担的退税部分该退必退,充分调动出口企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出口退税未必合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茅于轼 《大经贸》2001,(4):16-17
出口退税好不好?专家称税收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中性,即尽可能不产生对价格扭曲,而出口退税恰好违背了这一原则,它对本国消费者不利,使外国产品失去销路,造成国内不公平竞争,而且造成了大量诈骗案件,但为何还不停止出口退税,根深蒂固的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世界各国出口退税涉及的主要税种是增值税,而增值税的中性特点决定了出口退税的中性本质。因此,完全出口退税模式便成为税收中性原则的良好体现。首先,出口退税率中性,即出口国对出口产品实行"彻底退税",征多少,退多少,征税率与退税率相同;其次,退税后出口企业税负一致,即出口退税制度对不同类型出口企业、不同出口经营方式、不同贸易方式的经济影响应是中性的,从而使退税后这些出口企业的税收负担尽可能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程文吉 《商场现代化》2007,(31):157-158
自2007年7月1日起,我国再次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本文介绍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演变,分析了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多重作用及对外贸企业的影响,重点提出了外贸企业应如何应对出口退税调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有色金属产业的视角,以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大调整为时间界限,进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内容及影响效果的前后对比分析,进而探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程文吉 《商场现代化》2007,(11S):157-158
自2007年7日1日起,我国再次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本文介绍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演变,分析了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多重作用及对外贸企业的影响,重点提出了外贸企业应如何应对出口退税调整。  相似文献   

11.
浅析出口退税政策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退税制度在中国已经存在了19年,但是出口退税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不管是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出口企业)还是政府都在某种意义上背负着沉重的资金包袱.如何在这特殊时期渡过难关,已成为国家、企业自身关注的焦点.国家出台政策、运用政策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必要途径.本文将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浅析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背后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出口退税制度在中国已经存在了19年,但是出口退税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不管是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出口企业)还是政府都在某种意义上背负着沉重的资金包袱。如何在这特殊时期渡过难关,已成为国家、企业自身关注的焦点。国家出台政策、运用政策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必要途径。本文将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浅析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背后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转换出口退税政策目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叙述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过程以及其制度安排的发展变化,分析了出口退税自1985年全面实施以来所累积的矛盾,主要是:财政负担的可持续性、公平性面临挑战.掩盖了部分出口商品的不合理性;随着国家外汇储备实力空前增强,原有的围绕出口创汇与增强国家外汇实力的政策目标已经结束历史使命,需要转换新的政策目标。文章分析了近两三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实践经验,认为这些调整的政策含义是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收益和出口退税的经济效益;沿着这个方向,还需要从根本上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这就是科学设计支持我国外贸发展的政策组合体系和相关财税制度,以达到促进我国外贸科学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黄建东  远宁 《大经贸》2007,(9):70-70
为帮助广东省外向型民营企业了解出口退税基本知识和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及未来政策发展方向,更好地开展对外贸易业务,8月18日,广东省外经贸厅在广州举办(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具体承办)了为期一天的"出口退税政策业务培训班",广东企业的代表约有500人参加了培训.国家税务总局出口退税管理处处长郭乡平应邀前来主讲并与企业的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和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减少,我国出口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政府不断运用出口退税政策对对外贸易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贸易、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至今我国政府已经进行了8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具体体现在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背景、出口退税的税负主体调整、出口退税的税率调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罗丙志 《大经贸》2002,(2):60-61
随着入世,与出口有关的部门及企业纷纷对今后一段时期出口退税政策可能的变化进行诸多的猜测。加上去年秋交会期间有关部门对今后出口退税环节可能提前的想法进行过意见征询,更让有关部门及企业急不可捺地想知道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倒底是模样。  相似文献   

17.
论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过程的分析,结合20多年来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实例,指出了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各个方面的影响,为合理制定出口退税政策,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对浙江省在出口退税新政策运行后的相关外贸数据的分析,归纳和分析了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后产生的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得到优化等积极效应,指出退税政策改革后一年出现的地方财政压力剧增及地方保护主义等新问题是促成退税政策再次调整的原因,分析了出口退税新政策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8)
出口退税政策是我国为了鼓励国内企业增加出口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85年恢复实施以来,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逐渐调整。本文通过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及现状的论述,分析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出口退税调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对浙江省在出口退税新政策运行后的相关外贸数据的分析,归纳和分析了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后产生的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得到优化等积极效应,指出退税政策改革后一年出现的地方财政压力剧增及地方保护主义等新问题是促成退税政策再次调整的原因,分析了出口退税新政策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