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chmitz和Helmberger认为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比较优势不同,当资本、技术等方面占有比较优势的发达国家在劳动力等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时,就会形成垂直型的国际分工,而作为FDI载体的外商投资企业就会形成大量的进出口贸易,东道国和投资国都会从该贸易中获益。而国内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FDI能够促进贸易增长,而贸易是FDI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曹伟(2005)通过实证研究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路径后表明,FDI主要是通过影响对外贸易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组织资本的引入——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组织资本这一更为抽象的高级生产要素,可以把企业的组织问题纳入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框架内,以解释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问题。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来源除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还包括组织资本这一更抽象的高级生产要素。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也要注重组织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劳动力全球化视角,根据相对劳动成本平价模型,以美国为比较基准,选择东亚4国和印度为比较对象,对1991—2008年的6国相对劳动平价、实际汇率变动和相对劳动成本变动做了系列研究。研究表明,就全时期而言,中国的实际汇率与基期相比已处于升值状态,而其他发展中国家贬值程度扩大;分时期看,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中国具有相对劳动成本优势。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劳动成本优势持续下降。本次金融危机后,国际竞争力继续恶化。根据研究结果,认为人民币不具升值空间,保持汇率稳定是当前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服务离岸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增长很快,给发展中东道国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中国在这种新的国际分工中具有许多比较优势,需要政府和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这种优势转化为实际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比较优势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利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并不平衡,发达国家依靠绝对成本优势,以较少的资源换取了发展中国家较多的资源,占有了更多的"产品利益"和正的"成本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在"产品利益"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成本利益"始终是一负值。此外,发达国家还利用了世界的比较优势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过度贬值抬升了贸易利益。因此,从静态来看,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势必拉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6.
孙玮 《经济师》2006,(2):82-83
SA8000是国际社会为限制跨国采购企业的经营行为而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SA8000的普及和推行,将有利于发达国家打着维护人权和社会责任的幌子,迫使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削弱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进而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最有力工具。申请SA8000认证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又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趋势之下,中国企业应注意对认证和咨询机构的选择,加强企业对成本、利润机制的控制,努力保全企业的技术秘密。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利益需求中的转嫁经济问题,形成西方发达国家施压人民币升值的背景。然而,中国出口竞争力强劲的原因并不因美元贬值所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剧增的原因也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中国更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始作俑者。相反,稳定的人民币有利于自由贸易、吸收外资、进而优化国际分工,同时缓解全球通缩。面对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应谨慎抉择,在沉着应对中加紧自身改革。  相似文献   

8.
走出“中国制造”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制造业出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中国制造业可以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速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制造”是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了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从长远的观点看,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制造”要摆脱困境,在作好委托生产的同时,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中国制造”的档次。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原理对发展中国家的误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军 《经济论坛》2005,(15):7-9
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科学技术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力量有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结构提升缓慢,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也因此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受到更大的制约。例如反倾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成本优势和科技水平的局限性难以逾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适宜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成品,进口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理论建立在比较优势原理之上。  相似文献   

10.
焦霖 《经济与管理》2011,25(12):5-8
在理论上汇率上升会降低出口贸易,在实证上却出现相反的结论。在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中国的对外出口贸易却迅速增加。垂直专业分工到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就中国与世界30个主要贸易对象的出口贸易数据研究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使得出口的汇率弹性降低。因此,传统汇率理论会导致弹性的高估,在国际垂直分工下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降低中国的贸易顺差也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贸易利益是以特定阶段的国际分工条件为基础的。在国际分工所经历的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要素分工三个发展阶段中,发展中国家在前两个阶段的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明显弱势地位甚至出现福利恶化。在要素分工条件下,较之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管理,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参与国际分工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存在静态利益流失。然而要素分工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就业等动态利益却是巨大的。针对要素分工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始终处在升值通道内。经典国际经济理论表明,汇率的变化会通过对贸易总量、贸易结构、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而影响就业。本文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上不同类型劳动力的就业和工资可能受到的影响。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工资刚性条件下,人民币升值对就业总量的影响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即"倒V形"态势。当人民币在一定幅度内升值时,各种类型劳动力的就业都有所增加,增加幅度的排序依次是中等技术水平劳动力、高等技术水平劳动力和低等技术水平劳动力。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时,三种类型劳动力的就业都有所下降。第二,如果假设基期劳动力被充分使用的条件下,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增加,高等技术水平劳动力、中等技术水平劳动力和低等技术水平劳动力的工资基本呈现出"倒V形"的趋势,但工资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上升的速度。第三,在工资刚性的条件下,人民币在一定幅度内升值,内资企业的就业上升,超过一定幅度后,就业下降,表现出"倒V形"的态势;而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则就业下降。从假设基期劳动力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更容易看出劳动力在内资和外资企业之间的重新分布:内资企业吸收了来自于外资企业中减少的劳动力需求。根据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一,人民币升值导致的贸易结构升级增加了对中等技术水平劳动力和高等技术水平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对中等技术水平劳动力的需求更加旺盛。因此,快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存量是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第二,内资企业是稳定就业的主要力量,鼓励内资企业的发展,重点在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吸引就业的主力军,推动非贸易产业的中小企业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大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或支配,发展中国家是以所谓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经济的分工体系的。这种“比较优势”说到底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产和获取硬通货就只能处在国际分工体系的最底层,而长期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所增长,但由于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过份依赖海外市场,使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严重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也日渐加深,加上内部政策的失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现象日…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大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或支配,发展中国家是以所谓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经济的分工体系的.这种"比较优势"说到底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产和获取硬通货就只能处在国际分工体系的最底层,而长期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所增长,但由于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过份依赖海外市场,使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严重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也日渐加深,加上内部政策的失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现象日渐突出.因此,经济全球化并非"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发挥自己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加工贸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壮大,对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仍然存在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民币升值会导致FDI流入减少的观点,笔者在引力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贸易总量和汇率效应变量,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发现,汇率是影响FDI的首要因素.经济总量和国际经济周期因素也是FDI流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效应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产业升级中的中国劳动成本优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最大的比较优势。我国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了劳动成本上升和劳动效率下降的趋势,这是产业分工的低端劳动力资源数量过剩和产业分工的高端劳动力资源数量不足的具体表现。在产业分工的低端,劳动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的规模优势上;而在产业分工的高端,劳动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的素质优势上。劳动力资源在产业分工低端的规模供给,无法替代产业升级中的产业高端的素质需求。我国面对产业分工水平提升的要求,劳动成本优势的发挥应该依靠高效率克服高成本。产业分工知识含量的提高,要求提高产业工人的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8.
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贬有升,基本保持稳定并正常浮动。但是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呈现单向走势,而且弹性仍然较小,最大日波幅仅为0.74‰,低于央行制定的区间界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显示,本次汇改对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影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相关各方对改革反应积极。此次汇改包括变动汇率水平和改变汇率机制。首先,人民币2%的升值幅度极小,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也未扩大,所以对中国经济总量的直接影响比较轻微。大量文献也认为,由于我国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贸易结构,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升值对FDI、出口和就业的影响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吸引外资投资建厂,以低成本进行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优势明显,经济增长加速.然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且增速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速,我国企业尤其是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的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为了研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从要素集约角度划分产业结构,建立VAR模型和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得出劳动力成本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具体机制:一是作为企业为第一投入要素所支付的费用,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可避免会对产业结构产生直接影响;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改变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改变人力资本存量和刺激技术进步影响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社会分工制度思想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由此形成了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社会分工制度理论体系。社会分工制度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是生产方式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品内分工属于"企业社会性分工",其形成与发展是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实际上是发达国家通过产品内分工体系将再生产中的结构性矛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其实质是发达国家国内再生产结构性矛盾的国际化。在全球发展中国家推进产业升级、突破产品内分工陷阱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再生产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