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利用1989—2009年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数据,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某种均衡关系,且R&D投入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R&D投入的拉动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廖中举 《技术经济》2013,32(1):19-23
以浙江省312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企业R&D投入、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与企业经济绩效显著正相关;新产品产出能力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在R&D投入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新产品产出能力的中介效应明显高于发明专利;尽管R&D投入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两类专利申请量并不是R&D投入与企业经济绩效间关系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T型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我国2000-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间的T型关联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技术引进和科技人员投入与经济增长均有正关联关系;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显著,其中企业R&D经费投入作用最明显,而独立的研究和开发机构R&D经费投入作用最弱。说明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研发机构在促进科技进步方面还有待加强。科技人员投入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的影响很弱,还需采取措施加强这两方面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
门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汉森(Hansen)门槛回归分析的方法,从R&D强度、产业结构两个角度研究了1978-2012年我国R&D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阶段性变化特点。实证结果显示,当R&D强度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加强;当工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不显著转变为显著为正;但当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由显著为正转变为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2005—2015年各省市的R&D投入与经济增长数据,在单位根检验以及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对R&D投入、R&D滞后一期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中,R&D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R&D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于R&D经费投入的影响;从长期来看,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效应;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受到本期以及上期R&D投入的影响程度不同,云南与西藏的经济增长受上期R&D经费、人员投入影响均大于本期投入的影响;内蒙古等地区的经济增长受本期R&D经费、人员投入影响均大于上期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医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制药公司将大量的资金投向企业R&D部门.利用2005-2009医药企业R&D投入与净销售额增长的板面数据,研究医药产业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论为医药企业R&D投入对该企业销售收入有正的影响,R&D弹性估计值为6.18.因此,医药企业应重视研发要素投入,使R&D投入在产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R&D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政府决策的基础.从统计数据反映的表观结果看,R&D投入与GDP之间并没有明显关系.考虑到R&D投入转化为GDP增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R&D投入还存在溢出效应,本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R&D投入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入研究结果与表观现象相反,即R&D投入与GDP之间关系密切,GDP发展是R&D投入的基础,而R&D投入反过来对GDP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尹恒  柳荻 《财经研究》2016,(9):121-132
既有研究发现企业R&D投入的回报不高甚至为负,这与R&D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的直觉背道而驰.其原因在于传统以知识资本模型为基础的研究,其估计的是平均R&D投入回报,平滑掉了R&D投入回报的企业异质性.文章建立了结构估计模型正式处理了R&D投入回报的不确定性、非线性以及企业异质性.与既有结构模型的区别在于,文章在模型中考虑了溢价的企业异质性,并明确处理了影响企业需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的回报确实是不确定的和非线性的,从而具有十分明显的企业异质性;个别企业的R&D投入回报甚至可以高出平均回报数倍,这足以为企业提供很强的R&D投入激励.R&D投入回报的企业异质性是理解平均意义上R&D投入回报较低与宏观层面R&D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的现实并存的钥匙.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R&D投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率改善,能够成为新常态下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知识生产和创新是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R&D投入可以生产出新知识,知识积累形成知识存量,知识存量又推动了技术进步,并进一步引致经济增长。基于新增长理论关于知识生产函数的基本设定,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扩张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而后根据我国现实经济数据,在向量自回归的框架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考察了各类因素对我国知识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对我国知识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对我国知识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本文认为,应采取切实措施鼓励企业增加R&D投入,同时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中R&D投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R&D投入及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4—2008年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GDP总量的数据,运用ADL模型并结合滞后效应的概念,对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作为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判断标准,对R&D经费投入及经济增长两个变量的滞后期进行估计并测算。结果表明:安徽省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但R&D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最少,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却最大,实验发展投入最多,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却最小,从而导致R&D投入分配效率低下,长期甚至可能无效率。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投入所带来的创新成果具有滞后性,从时滞效应视角出发,选取我国1995-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VECM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R&D投入与知识产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风险投资、R&D投入与知识产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风险投资与R&D投入对知识产出均有正向促进效应;风险投资与知识产出形成反哺关系,R&D投入是知识产出的单向Granger诱因;短期内风险投资与R&D投入对知识产出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但影响不显著;知识产出受到自身、风险投资与R&D投入的冲击,均呈正向响应,其中,受自身波动的影响最大;与R&D投入相比,风险投资对知识产出的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FDI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67,自引:2,他引:167  
FDI的进入,究竟是刺激了内资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是使得本国企业过分依赖外国的技术,从而丧失了自主研发的能力?这在发展经济学和跨国公司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学者看到了一些内资企业在外资的强大压力下被淘汰出局的事实,从而得出了“抑制论”的结论;主张FDI会提高内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促进论”认为,当FDI与当地公司在同一市场相互竞争时,当地公司为了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必然增加研发经费,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本文收集了我国科技开放与FDI方面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考察了FDI对我国民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我们的发现支持了“促进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ong‐run consequence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on growth and the sectoral distribution of skills within an R&D‐based growth model with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We find that steady‐state growth is driven only by incentives to accumulate skills. In the model imperfect competition has a positive growth effect, while influencing the allocation of human capital to the different economic activities employing this factor input. Contrary to general wisdom, the share of resources invested in R&D turns out not to be monotonically increasing in the product market power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equilibrium output growth rate is not unambiguous.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进的菲德模型,分离出研发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别讨论了研发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终识别出经济增长的动力。理论模型表明:研发的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研发的直接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在要素边际收益上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相对大小;短期内,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但长期看,研发驱动经济增长,动力来自研发的溢出效应;应用研发始终促进经济增长,而基础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经济政策不会改变研发的溢出效应,但可以改变研发的直接效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基础研发的溢出效应和应用研发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区域产业与前沿技术差距、区域产业自身发展条件和前沿技术吸收能力的整合空间面板实证分析框架,量化分析了前沿技术、吸收能力和空间外部性引致的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机制。研究结论表明:区域产业与前沿技术的差距对于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收敛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短期体现为能够显著的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长期则表现为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前沿技术的吸收能力能够显著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溢出效应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效应。因此,提升区域产业自身对前沿技术的吸收能力,合理协调区域基础设施、研发创新等空间发展规划,是实现中国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目标。  相似文献   

16.
吴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3):120-124
首先,分析了全球科技投入规模的变化趋势,总结了中国科技投入规模的分布结构与变化特征。其次,采用弹性系数法,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投入的经济增长贡献弹性系数;然后,对中国科技投入规模进行预测,结合全社会R&D经费支出变化趋势,采用GM(1,1) 等维新息模型和趋势预测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全社会R&D经费支出。最后,提出了保障实现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预期目标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4年中国全社会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高达21.5%,其中,1991—2001年中国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21.3%,中国科技投入经济增长贡献弹性系数为1.47,2002—2012年中国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23.1%,中国科技投入经济增长贡献弹性系数为2.04。预计2020年中国全社会R&D经费支出将达到27 312亿元左右,中国有望从“世界科技大国”转变为“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17.
笔者首次将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引入R&D与经济增长动态驱动关系的研究,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把GDP变动总效应分为R&D活动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效率效应,并由此对1999年~2009年我国31个省市区GDP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活动效应对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大;R&D结构效应对GDP变动的正向影响较为稳定,但不够显著;R&D效率效应与GDP增长显著负相关。据此,我们给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R&D投入、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边限检验方法对需求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需求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需求的不同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在长期,只有资本形成总额的影响显著,在短期内,需求各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进行区域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关系聚类分析可把我国分为三类典型区域。对于第一类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R&D经费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对于第三类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  相似文献   

20.
对于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并没有确定的结论。本文利用我国198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内政府教育支出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显著的影响,即我国的政府教育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我国的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另外,长期中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大于短期。这说明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个长期的累积过程,因而教育投入不应该是一种短期行为。目前我国政府的教育支出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而具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因此,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在近期和长期内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应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