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石岩 《中国合作经济》2004,(9):22-23,26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在粮食主产区每年降低农业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费的政策,并在吉林、黑龙江两省进行全部免征农业税的试点:同时还出台了对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政策。使这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按照中央的部署,农村税费改革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主要是正税清费,治理“三乱”、取消“三提五统”,把过重的农民负担减下来。下一步农村税费改革的任务是,在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项税费,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一定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切实把这件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好。  相似文献   

2.
杜宇  齐中熙 《发展》2005,(4):27-28
—————9亿农民:耕地不交税,种粮有补贴————[报告摘要]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全部免征牧业税。2006年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背景资料]2004年,我国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2600多亿元。[代表点评]河南代表曹家富:听温总理讲到这三个“免征”,我的手都拍红了。去年政府在“三农”问题上确实是花了大力气、下了大功夫,农民得到的实惠是多少年来没有的,成为去年工作的突出亮点。现在,9亿农民耕地不交税,种粮有补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相似文献   

3.
2006年的两会,规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在1.6万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共有29次提到“三农”问题。大约共有2000多字,篇幅之大,比重之高是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少有的。而温家宝总理的一句“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的话,更是引起了人大代表们长时间的掌声。 报告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出了新一届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也说明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困扰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怎样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请看专家评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广角镜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方惠农1.农业税减免全面提速。“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在其他地区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在牧区开展取消牧业税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自主决定进行农业税免征试点。”2.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中央财政继续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中央财政要采取有效措施,根据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  相似文献   

5.
免征农业税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农业和农村工作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免征农业税在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给乡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亟需积极探索予以破解。为此,我们深入到部分乡镇、村、组,围绕乡村财源建设、收支和负债情况、农业投入、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6.
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增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五”以来,我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是减免农村税费。2005年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28个,未在免征之列的河北、山东、云南3省也有210个县(市)免征了农业税。这一政策较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我国农民每年减负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农村税费改革对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一定作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366元增加到2005年的3255元,年均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从2001年的4.2%上升到2005年的6.2%。  相似文献   

7.
由来已久的“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不少惠农政策,免除农业税是其中之一。这一政策使中国农业即将步入免除税费时代。然而深入分析,免除农业税的政策在短期内对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同时会带来一些其他的负反应。免除农业税后我们必须深入进行相关的配套改革。统筹城乡发展打破二元体制,实现以城促农才能最终解决困扰中国现代化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艾君 《当代陕西》2004,(3):48-48
在今年中央关于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中,对农业税的表述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或免征农业税。”这实际上是把取消农业税的权力下放给了各地,由各地根据自己的“条件”自行决定。  相似文献   

9.
废止农业税2006年1月1日,是影响9亿中国农民切身利益的关键一天,也是一个值得他们永远铭记的日子,从这天起,实施近半个世纪的《农业税条例》废止,一个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税种终结,9亿中国农民将不再负担“皇粮国税”。2004年的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承诺5年内免除农业税,政府从此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2005年,提前实现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到28个,近8亿农民直接受益。2006年,《农业税条例》废止,更体现了人民的意愿。从此,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成为平等的纳税人。据分析,1950年,农业税占当时财政收入的39%,是财政的重要支柱。1979年,这一比例降至5.5%。而至2005年,据初步统计,全国剩下的农业税及附加税只有约15亿元,只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0.05%。免征农业税,可减轻农民负担500亿元。受益农民达8亿人,人均年受益63元。此外,伴随着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比例关系变化为13.1:46.2:40.7,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建立,农业税的废止标志着中国这个几千年来的传统农业大国,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工业反哺农业”时代的到来。废止农业税,在保障农民权益上前进了一大步。这得益于社会的进步、国力的增...  相似文献   

10.
王宾 《乡镇经济》2005,(3):62-64
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大幅减轻农民负担的核心目标。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通过免征农业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2004年全国农民共减轻税收负担280亿元,农民普遍减负达30%以上。免征农业税省份增加到26个。对于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所取得的政策成效,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谓之“德政之举”;农民群众更是欢欣鼓舞,对党的好政策充满了感激之情。那么,是不是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民负担就真的不存在了呢?是否可以说,农业税取消了,农民负担问题就得到了根本解决呢?要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判断,首先要搞清楚农民负担产…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的1800万农民今年起将告别农业税。国务院决定从2004年起,黑龙江省率先进行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大胆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强调从全免农业税以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工业对农业反哺以降低农业剪刀差.强化农民对土地的自主权以巩固农业根基等三方面来主攻“三农”问题,这是滋润农村田地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和农民减负问题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但是农民增收减负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本文提出取消农业税是实现农民增收确实可行的途径,能够极大刺激农民消费和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结构性失业突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乏,农民的税收负担沉重,社会保障制度普遍缺位等,这些“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基于我国独特的国情,“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造成“三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应于我国二元经济政策的二元财政和税收政策也是造成“三农”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本文主要从财政和税收的政策制度两方面对“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解决“三农”问题政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需要 提供大前提,确立大思路,运用新战略, 采取新措施。 一、现行“三农”问题政策和措施的 困境 我国现行的“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措 施难以落实,主要是一些政策和措施没 有从实际出发,脱离现阶段中国国情。政 府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一些观点值 得我们商榷,具体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一)农民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的主 体  相似文献   

16.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取消农业税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预期效应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跟进哪些措施?为此,河北省企调队联合张家口市企调队对该市怀来、万全、张北等8个县的10个乡(镇)、20个行政村进行的一次专项调查表明:取消农业税政策不仅仅使农民看到了既得实惠,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其说是世纪之交特定时期的现实问题,不如说是后发型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三农”问题根源于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难以调整;而维系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又会增加“三农”问题的严重性。此外,对外开放的扩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增加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基于这些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严峻性,有其发展阶段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三农”问题的严峻性是不能根本消除的,解决“三农”问题固然要治标,但治本则是更重要的。在中央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有可能部分缓解“三农”问题。或扭转“三农”问题恶化的趋势。为此。要注意三方面的政策调整设计。一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二是调整我国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目标指向。三是对待“三农”问题要由唤起同情转向走向理性。今年1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一号文件。题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必将时解决“三农”问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治贫”和“治愈”,而“治贫”仍然重在“治愈”。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三农”问题的实际和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民职业教育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白洋 《理论观察》2013,(1):90-91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如何提高农民素质问题又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农民素质整体偏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比较大,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主要在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法律知识的普及三个方面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农村税费改革后,广东省从2005年开始全面免征农业税。这均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指示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是广东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关系到5000万农民和100万镇、村干部利益关系调整的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