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犯罪,是指符台法定条件的自然凡或单位违反金融法规,以欺诈、伪造或其他方法实施的妨害金融管理活动,破坏金融秩序,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金融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金融的管理活动,金融犯罪的客观行为方式有欺诈行为、伪造、变造行为、以及其他行为。金融犯罪的主体是金融犯罪行为的实施和刑事责任的承担,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二种。金融犯罪的罪过形式主要是故意犯罪,而过失也应当作为部分金融犯罪的罪讨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诈骗罪应以财物所有人或权利人是否失去对财物的控制、支配权为既、未遂的界定标准,诈骗罪未遂的犯罪数额指行为人意图骗取、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拟自愿交付但未实现的财产损失数额。参照盗窃罪的相关司法解释,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目标的诈骗罪(未遂)应当定罪处罚,原则上达到数额较大的诈骗罪(未遂)均可以定罪处罚,当诈骗罪既遂与未遂并存时,以重刑吸收轻刑从重为量刑原则。  相似文献   

3.
网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以其迅捷性、方便性、实用性给广大人民带来福音并造福于社会经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会伴随着一些侵犯虚拟财产的违法行为。而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制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必须要对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给予有效的刑法规制。可以借鉴国外或我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我国立法,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侵犯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企业家的人身财产权利,应限缩诈骗类犯罪的认定范围。在实际涉产权案件中,可以充分认识秩序法益观的局限性,从而向利益法益观进行转变;根据教义刑法学的解释以及无意识的自我损害与目的落空理论,在受害人主观不存在“认识错误”的场合,欺诈行为人不能构成诈骗犯罪,司法实践中亦有相关案例;最后,在受害人具有民事救济可能性时,应改变“先刑后民”的诉讼思路,不予刑事处罚,如必须以刑法评价其欺诈行为,则应准予民事调解并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5.
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控制应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定罪中体现区别对待这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从严打击假冒商标和版权盗版犯罪行为,对专利和商业秘密犯罪的刑事控制相对从宽.在量刑上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积极适用缓刑和罚金刑,并可适用恢复性司法,力求以宽济严.  相似文献   

6.
金融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犯罪,目前立法、司法部门及刑法学界对有关此类犯罪问题的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其中对金融犯罪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并揭示其特征是亟需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综合研析刑法理论界颇具代表性的客体、行为、混合等诸种分类法之优劣,紧密结合我国现行刑法所作的立法分类,提出以混合分类法为基本思路,依据金融犯罪所侵犯客体的相同性,兼顾犯罪方法的特殊性,作进一步的分类细化,以期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金融犯罪分类设想;同时,充分揭示不同类型金融犯罪构成特征,全面把握金融犯罪此罪彼罪界限所在,从而为金融刑事立法不断完善以及司法部门正确定罪量刑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中人们遭遇的各种不法侵害,在虚拟的数字化世界中同样可能发生,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为。但在外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二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心理态度上有无利用合同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目的,客观后果上是否骗取他人较大数额的财物。认定合同诈骗的犯罪目的时,应注意考察行为人的签约资格、履行能力,考察其有无虚假担保、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举动,有无履约的实际行动,对违约是否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1997年刑法及其随后刑法修正案、司法解释关于走私犯罪的立法违反了刑法谦抑性原则,导致犯罪圈不断扩大。以犯罪对象作为走私犯罪定罪标准也不符合类型化刑事立法原则,逃避海关监管的走私行为才应是类型化的标准。在个罪罪刑配置上也存在诸如刑法规定指向不明导致罚无适当罪、走私行为入刑化明显严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运用1981年~2006年中国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中伤害犯罪与财产诈骗犯罪的数据,检验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对伤害、财产诈骗两类犯罪的影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收入差距与犯罪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收入差距扩大初期犯罪率加速上升,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二是犯罪防御行为对犯罪的抑制作用没有得到验证.最后根据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垄断行为犯罪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尽管我国早已实现垄断行为犯罪化,但至今我国仍然鲜有相关规范司法机构行为的规范。司法权在垄断行为犯罪化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一定的克制,这要求立法机构必须进一步明确对垄断行为犯罪化的态度及司法机构不能肆意扩大犯罪圈。要使垄断行为犯罪化在司法中恰当实现,除了必须在司法过程中秉持刑法谦抑的理念,并要借鉴宽恕制度及承诺和解制度的相关规定,明确如何定罪及如何量刑的具体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带给了我们信息共享、网上购物、网络交友、游戏等等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如今,不仅仅是色情,暴力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网上盗窃、网络诈骗越来越多的充斥在网络之中。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时,计算机网络犯罪也迎面而来。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建立相关的法律规制,完善计算机网络犯罪立法。并且对如何防治计算机网络犯罪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J省2021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发现,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具有总量较少、罪名相对集中、犯罪主体呈现一定规律、案情及量刑地域化显著等特点。针对司法实践中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面临的定罪标准模糊等难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法释[2021]24号司法解释,该《解释》对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意义重大,但仍存在非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不明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从行刑衔接、罪名辨析及量刑标准上完善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14.
强迫交易罪是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强迫交易罪中交易的种类包括购买商品、出售商品、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四种形式,交易的方式包括暴力和威胁的方法,交易的商品包括虚拟财产、伪劣产品,但是不包括商业秘密和违禁品,提供和接受服务的范围不包括非法行为。强迫交易罪中的暴力手段不包括故意杀人和故意种伤害他人,威胁手段包括对人身和财物实施暴力威胁,也包括揭发隐私等精神威胁。认定强迫交易罪的交易行为必须区分与抢劫罪和寻衅滋事罪中"强拿硬要"的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主要体现在"公共福利犯罪"和"道德犯罪"等方面,因而严格责任在行政犯罪中有较多适用。在我国,行政犯罪的外延范围与英美刑法严格责任的适用范围存在着一种交叉重叠关系。因此,在我国行政犯罪中,特别是交叉重叠部分引入严格责任是可行且有益的。在行政犯罪中架构严格责任理论,宜对其主观罪过表述模糊化;在法定刑上,适用严格责任的行政犯罪的处罚,应较适用非严格责任的犯罪处罚为轻;同时,应完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建立证据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带给了我们信息共享、网上购物、网络交友、游戏等等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如今,不仅仅是色情,暴力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网上盗窃、网络诈骗越来越多的充斥在网络之中.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时,计算机网络犯罪也迎面而来.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建立相关的法律规制,完善计算机网络犯罪立法.并且对如伺防治计算机网络犯罪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激增,计算机犯罪呈现出几何级增长的趋势。计算机网络犯罪愈演愈烈、泛滥成灾,气焰日益嚣张,已经严重威胁因特网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信息时代的最大隐患。总结概括计算机网络犯罪常见的表现形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金融犯罪居高不下,大案要案不断,司法实践暴露出定罪量刑困难。如何从立法、司法各方面对金融犯罪法定刑及量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金融犯罪准确定罪恰当量刑的对策,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彭刚 《大众商务》2010,(4):226-226
随着网络虚拟财产的出现,鉴于其财产属性和其他财产形式并无二致,对其给予法律的调整和保护是必要的。本文从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性以及法律调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相关的司法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继2003年首例虚拟财产纠纷案判决以来,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屡见报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界定存在着差异.本文从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说、债权说和知识产权在内的理论争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最后综合整个法律制度和体系,提出了符合权利说,旨在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并对其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