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体功能区规划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吉林省县域经济可以按照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要求和相关原则,将40个县具体划分为此四类主体功能区。此外,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有差别地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97—2015年重庆市38个县域经济数据,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与空间聚类分析法,对重庆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竞争力变化的时空分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整体较为均衡,但传统“主城六区”产业结构显著优于其他区县;重庆市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整体较为温和,但渝西地区产业竞争力两极分异巨大;重庆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粘性与扩张性,变动幅度较小;重庆市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变动与主体功能区格局趋同,优化开发区与重点开发区呈现出较强的上升态势。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为进一步优化并提升重庆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必须加快发展渝东北、渝东南生态产业,发展壮大渝西地区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重庆市畅通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健全对欠发达县域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财政政策对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引导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春汽车产业区应作为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财政政策要具体地为重点开发汽车产业区提供支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老河口作为湖北省的县级市,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的行政基本单元,如何在县域尺度层面上通过合理划分主体功能分区,调整和完善空间开发模式,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老河口市的建设情况和特点,从财政角度出发,提出了推进老河口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开发区管理体制演变规律和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很多开发区已经从最初的纯经济功能区演变为一级政府或准政府。以中国三个典型国家级开发区为例,对中国开发区管理体制演变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出中国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基本发展规律,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先导和带动作用,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并指出了中国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各功能区具有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各区域政府相应负有并履行差异性的经济管理职能和政策手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坚持在主体功能区的视角下,以各地区差异性的政府经济职能为依据,采取统筹兼顾、分类施策的财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引导各种经济要素向目标功能区合理流动,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本文从宏观调控法和主体功能区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分析了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发展现状之后,指出了宏观调控法对主体功能区调控的必要性,并具体提出了宏观调控法对主体功能区调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对国外经济区域和我国主体功能区比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国外促进经济区域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做法和实践,并从中得出了对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主体功能区划对于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起着巨大作用,而主体功能区间的经济联系则主要是通过专业化分工而产生的区域间贸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利用超边际分析和模型推演进一步探讨区域间由于要素“空间分异”而产生的经济联系,得知主体功能区间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划后“异质性”产生的专业化分工与贸易而形成的,这最终也会促进主体功能区间彼此经济的协调、科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省6个样本县为实例,对县域金融宽度与金融深度的特征、成因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抑制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金融宽度显得非常不足;县域金融供需、产权等制度安排不适应以小企业、微小企业、农户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基础;县域缺少满足小企业、微小企业、农户金融需求的金融机构;县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深度总体上呈现出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应通过采取有效的金融变革、创新等手段,改善县域金融结构、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空间单元的过程.这是在区域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当前,明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涵义以及加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义和任务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2.
明育 《全国商情》2009,(10):11-12,14
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广西县域产业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县域工业发展不足、特色产业经济不明显和县域之间产业发展差异较大等问题.可因地制宜选择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以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或正在成为县域经济投资的主体,成为推动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是在各功能区之间建立一种有效补偿机制,确保生态建设区人民生存发展权利.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实际上是由各级政府、市场与社会共同参与的.  相似文献   

15.
加快县城的提质扩容的实质就是加快县城商业化、县城市场化的进程,借此形成强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市场建设为先导来加快县城的提质扩容,应科学地规划县城扩张过程中的商业功能区的布局;科学地研究县城商业功能区内各商业业态的经营定位;致力于培育起商品市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致力于对商品市场的持续培育.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广东51个山区县工业总产值增幅首次超过全省和珠三角地区,成为县域经济成功启步的信号。然而,广东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还受制于诸多瓶颈,如资金不足、土地资源有限、工业基础弱、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等。进一步发展广东县域经济应该大力加强专业镇建设、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调整财政政策,增强县域财政自给能力,整合县域金融资源,减少县域资金外流,提升县域融资能力,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等。  相似文献   

17.
段晓梅 《全国商情》2009,(13):15-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要把握以发展县域经济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趋势,即:县域工业化带动农村生产发展,县域经济特色化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县域经济外向化开阔新农村建设的视野,县域城镇化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泽普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主体功能区是中央政府缩小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保护生态环境的新举措。在安徽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对于安徽的迅速崛起以及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在实施主体功能区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公共服务均衡化的问题,因其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是辐射农村经济、组织农民生产生活的主体,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体,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础单元。只有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了,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才是健康的。本文以河北省滦县的经济发展为案例,介绍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带县域科学发展的情况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更是发展中经济,县域经济的主体实际上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和落后的农村经济。县域经济以外的部分可视为市域经济,市域经济约等于城市经济。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可理解为中国的某种"二元经济",也可视为中国现代化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一齐转,中国的现代化才能可持续和较快地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域十亿八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是打破"二元经济"壁垒,破解"三农"难题,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伟大基础工程。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是我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