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经济条件下,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大势所趋,目前,中国存在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必要与可能。从战略步骤看,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必须政府导向,立法先行,严密论证,构建统一的运作架构,建立一流的市场文化,加快金融创新并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监会于年初公布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适应了我国加入WTO后中外资银行在开拓市场、运用衍生产品交易开展业务竞争的需要是指导和促进中资金融机构开拓衍生产品金融业务的需要是指导我国金融机构规避衍生产品风险健康发展的需要。衍生产品业务,对外资金融机构来说已拥有丰富的经验,而对我国大多数中资金融  相似文献   

3.
信用衍生产品经过不太长的时间,已在全球获得快速发展且日趋成熟。比较有代表性的信用衍生产品主要有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联系票据和信用利差期权等四种。信用衍生产品具有分散信用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提高资本回报率、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五个方面的功效,但其功效的发挥也面临着障碍,这预示着其发展还会出现新的变化。目前,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还是空白,利用信用衍生产品有助于缓解银行业出现的“惜贷”、化解金融不良资产以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可以预见,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国外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2年美国芝加哥国际商品交易所推出包括英镑、法国法郎、日元、加元和瑞士法郎等六种外汇期货合约以来,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交易品种迅速增加,据国际金融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国际金融市场衍生产品已高达1200多种,这些衍生产品在原生金融产品基础上组合再组合,衍生再衍生,形成了全球巨大的衍生产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5.
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给国际金融业带来了一场革命,与之相适应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则成为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为突出的标志。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加入WTO的临近,创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对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特征进行深入阐述的基础上,对外汇期货、国债期货、指数期货及配股权证等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的发展实践国加以分析;然后结合我国90年代初的实践,就创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所涉及的地点选择、品种安排、实施步聚及交易风险和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上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其市场需求日益趋旺,新产品层出不穷,在全球范围内得了迅猛发展。然而金融衍生工具又是一把双刃剑,它规避了价格风险,降低了借贷成本,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极大地促进了金融业发展的同时,它的杠杆性、投机性、高风险性、虚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又揭示出其潜在风险的不容忽视性。本文在分别分析了全球及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参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7.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引起了业界广泛欢迎,更有业内人士预期,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将就此迎来“花样年华”。然而,通过与多家金融机构的探讨与沟通,我们看到对于衍生产品业务的开展,国内的金融机构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那么,该《办法》到底能给开展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金融机构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令年2月,银监会发布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04年3月1日实施。按照《办法》的规定.金融机构申请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当向中国银监会提供衍生产品交易的会计制度。由于一直以来我国衍生产品交易发展受到的限制,所以会计制度设计和规范基本上是空白,这就提出衍生产品会计制度设计的急迫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行业金融衍生品发展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改一年来,随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程的不断实施,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创新的步伐明显加速,人民币衍生产品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与活跃的境外市场相比,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2006年6月16日,银监会刘明康主席发表了《全面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风险管控能力》一文,对我国银行业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在汇率改革的背景下看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柳 《南方金融》2005,(8):20-22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作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金融工具,人民币与外币间汇率衍等产品的发展再次成为央行和各国内商业银行瞩目的焦点。本文拟从发展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必要性、目前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汇率改革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等三方面对发展和经营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Amaranth对冲基金由于投机天然气期货,导致一周内损失了60亿美元。在金融衍生产品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冲基金这一次超级失败,使业界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多了许多思索和冷静。  相似文献   

12.
金融衍生产品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敏 《上海金融》2004,(6):60-61
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在我国起步较晚,并缺少规范化、系统化的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于今年3月1日发布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金融衍生产品的规范发展铺平了道路。本文简述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现状,分析了国内对该产品的市场需求,提出了我国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发展金融衍生产品 推动中国金融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成为WTO的正式成员,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将日趋加快。在国际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已十分发达。中国只能加快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步伐,利用金融创新,迎接金融全球化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衍生产品、推动金融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发展迅猛,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组合方式不断翻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一方而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银行扩大了赢利空间。衔生产因其产品结构的相对复杂性和创新性,利润空间也相对较大,因此.包括国内各商业银行开始越来越重视衍生产品业务的发展,市场交易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5.
张健 《中国金融家》2006,(10):66-67
在我国快速融入全球经济的发展进程推动下,国内银行和企业的各类外汇风险开始凸现,对外汇金融衍生产品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市场对汇率利率的风险防范意识被逐步唤醒,尤其是近几年在改革人民币汇率体制、完善外汇交易市场、推出人民币衍生产品等政策的配套激励下,外汇金融衍生品日益兴起并快速发展。银行在外汇金融衍生市场中具有既是参与者又是中介者的双重身份,是关键角色和环节纽带,近年来我行外汇金融衍生业务的发展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内外汇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操作风险: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的核心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延超 《深交所》2007,(7):53-5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深远影响,成为金融发展和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金融衍生产品品种层出不穷,成为了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圣妮 《浙江金融》2006,(6):35-36,59
在国债市场上,利率期限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研究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其中基准利率的确定是关键的一步。随着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合理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能为基准利率的确定提供参考。同时,我国正准备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也即将在上海成立。只有准确估计利率期限结构.为衍生产品提供定价基础.获得合理的衍生品价格.才能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衍生产品及其交易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30年代席卷荷兰和英格兰的郁金香球茎期权交易。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衍生产品可以对风险进行分解并适当控制。衍生产品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即交易的一方可以利用衍生产品将其不愿承担的风险转嫁给愿意接受这种风险的交易对手,该交易对手可以是其他风险的  相似文献   

19.
金融衍生品监管:挑战与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晗 《上海金融》2004,(7):27-2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金融衍生产品的迅速发展已经给传统金融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监管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参与程度正日益加深.因此.探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金融衍生产品具有高度杠杆效应,它在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流动性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交易的风险性。国外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而对国内的大多数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金融衍生产品是一项刚开拓的新业务,我国金融衍生业务如何健康发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探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