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经营中存在两类委托-代理关系,并由此产生两类代理人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转型中,受利润最大化与金融支持双重委托目标约束,二者不能有效结合的财务后果,是国有商业银行必然生成不符合商业化经营原则的理论呆账.国有商业银行呆账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及结构效应,对渐进改革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主导型融资体制已支付了高昂的建立成本,产生了适应性预期,出现了"利益共生"与"学习效应",银行寻租动机及成本外部化倾向导致呆账规模膨胀难以抑制,酿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风险.因此,应努力开拓公有经济部门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双重委托目标的一元化.  相似文献   

2.
一、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及其披露的基本情况 (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1.呆帐准备金信息质量不高 我国的呆帐准备金属于普通准备金的范畴,计提方法和比例没有考虑到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内在损失,银行保持的呆帐准备金水平只与贷款规模大小相关.这种准备金制度,不符合审慎性原则,使得银行呆帐准备金水平明显不足,相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真实呆帐量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弥补贷款的内在损失,并造成银行利润虚增、税款垫支和现金流量减少,掩盖了银行的真实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3.
顾强  荆勤 《金融纵横》2005,(12):25-26
一、基层银行实施“扁平化”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普遍得到加强。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扁平化”是在统一法人的基础上进行的,统一法人后,原来的地方商业银行的“实力”得到加强,对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良贷款的消化、处置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保障,是实施金融安全战略的关键举措。从风险共担的视角出发研究存款保险制度防范银行风险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我国2012年至2021年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设计并应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存款保险制度防范银行风险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首先,由“风险共担效应”产生的正面效应会抑制由“道德风险效应”产生的负面效应,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会降低银行风险;其次,双重差分法结果说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资本相对丰裕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再次,机制检验说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推动银行从优化股份结构、提高独立董事占比、扩大监事会规模和增强管理层激励等四个维度强化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和架构,促使“风险共担效应”发挥作用抵消了存款保险制度产生的道德风险等负面效应,使得银行风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主要受两方面关系的影响:银行和政府的关系、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在以往的分析中,政府主导性融资体制已成为共识,而对于由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构成的企业融资体制较少涉及,关于企业融资制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青木昌彦教授等人在九十年工定义了“关系型融资制度”(relational financing)的概念,,将其作为与“保持距离型融资”(arm's lengthfinancing)相对应的一种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融资制度,关系型融资在对于人情和人际关系相当程度的重视的亚洲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更为关系型融资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关系型资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力地满足了我国的赶超型不平衡发展战略所带来的不平衡资金需求,的确为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作用日益受到怀疑,关系型融资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内生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只是政府主导型融资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延伸,它的运作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内在机理格格不入,导致了关系型融资主体之一的国有商业银行,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我国金融市场尚未高度自由化的情况下,政府主导型融资体制和关系型融资体制共同对国有银行的经营行为产生影响,一方面,在政府主导型融资体制下,银行作为政府的出纳在而存在,政府作为银行扔产权主体拥有对贷款审批的实际决策权,而“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却使得政府无法切实对实际贷款过程进行有效分析和是,干预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软约束”。再者,当这样一些贷款项目运作时,往往会由于事先对风险估计不足或现金周转不灵等原因,造成项目的运作困难,并大大影响还贷能力,此时,银行将不得不继续追加贷款,以保证企业可以继续运转,从而使相同的产出耗费更多的资金,导致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如此反复,项目的实施乃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债务的和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累积,信息不充分和普遍性银行求助行为使大量融资不能按期归还,成为不良债权或坏帐。  相似文献   

6.
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经营成本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是高风险行业,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不良贷款的比例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如果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率长期降不下来,那么随着加入WTO的临近,国有商业银行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加上一些难以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因素,“国有商业银行倒闭”这只“狼”终究是会来的。“狼”来了,我们又将何去何从?因此,直面现实,采取有力措施,收回和盘活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经营成本,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通过不良贷款经营成本构成与国有商业银行效益关系的分析,阐明降低不良贷款经营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谈银行成本管理□刘向东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是银行的经营目标。近几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级银行成本与效益观念明显增强。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成本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直接制约着银行的经营效益,主要表...  相似文献   

8.
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思路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梁山县支行盖伟,杨荣铎,孟昭贤在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过程中.银行经营效益低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资产质量差,银行经营风险加剧。表现在贷款安全性低、贷款呆帐占用率大、贷款流动性差、应收未收利息...  相似文献   

9.
缪惠芬 《新金融》1998,(5):42-43
银行经营中会碰到各种不同的风险,而商业银行经 营的根本目标就是以最小的风险取得最大的利润。由于银行承受的风险压力大,稍有不慎,就会产生风险甚至破产。前不久,日本列20家大银行之一的北海道拓殖银行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巨额呆帐,受挤兑风的冲击,被迫宣布破产,打破了日本大藏省关于大银行不会破产的预言,给本不景气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就是一个例证。在我国,目前虽未发生银行破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外部治理力量,分析师日益受到学界与实务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对分析师的治理效应尚存分歧。鉴于此,本文综合考虑了分析师的“信息中介效应”和“市场压力效应”,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分析师对杠杆操纵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分析师对杠杆操纵具有双重治理效应,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分析师关注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抑制杠杆操纵;机制检验表明,两类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是分析师对杠杆操纵产生双重治理效应的主要实现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分析师与杠杆操纵间的倒U型关系主要存在于商业信用融资能力较弱、低股权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的企业中。这些研究结论为更好理解分析师的双重治理效应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我国完成“去杠杆”的任务,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南方金融》2002,(3):35-36
本文采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的违规经营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可以实施效率工资,防范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委托--代理风险出现。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上,多元化经营可通过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以及协同效应等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利用Granger检验与VAR方法,检验了17家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与成本收入比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大多数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是成本收入比的Granger原因,且影响符号为负,即总体上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降低了经营成本,脉冲响应分析认为上述结果是稳健的;同时得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成本效应更明显,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的成本效应次之,城市商业银行则应坚持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3.
建立呆帐准备金制度是国有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客观要求。适度的呆帐准备金既具有充足性又具有可承受性这样两个要求,当前建立适度呆帐准备金的途径一是要扩大呆帐准备金的提取范围和来源,二是要合理确定呆帐准备金的种类和提取比例。国家应该统一制定呆帐准备金提取和使用等规范性指导原则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合理提取和使用呆帐准备金。  相似文献   

14.
高昊宇  温慧愉 《金融研究》2021,498(12):133-151
实现经济增长和“双碳”生态目标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在全面绿色转型中充分发挥金融市场重要的资源配置导向作用,也离不开强有力的生态环境法治保障。本文基于我国中级人民法院环保法庭设立的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三重差分方法检验生态法治建设对我国信用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法庭设立后,当地高污染行业企业面临环境政策转型风险,其债券融资成本相对低污染行业企业显著增加。本文提出并验证了中级环保法庭设立的诉讼风险效应、维权监督效应、经营成本效应和决策制约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环保法庭设立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在法律环境更好、政府环境治理激励更强的样本中更大。在考虑环保法庭设立内生性等稳健性检验后,主要结论依然成立。本文补充了地区环境司法能力提升促进资本市场绿色导向功能的经验证据,拓宽了“法与金融”的研究视角,为生态法治建设和市场主导下的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贷款具有“信息不对称”和“小、急、频”等特点,这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降低了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对此,已有文献提出组建民营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国有银行民营化、设立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最低比例限制等解决方案。本文认为,讨论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解决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是否能够平衡的问题。为此,本文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风险与收益的结构进行了剖析,研究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与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关系,提出了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不低于其他优质贷款的建议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田国强、王一江两位老师合作发文认为: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可以做到“打破一种局面、引进两类股资、形成三方制约、达到四个有利”。但我们在引入模型分析的结果却是:当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租金大到可以补偿控股风险成本和股权交易成本时,引进外资与非国有两类股资后所形成的三方制衡体系是不稳定的,被打破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可能被新的股权集中模式所替代,而外资战略投资者更可能寻求获得银行的控制权,并造成银行价值额外的损失。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要先行从市场微观基础建设方面消除国有商业银行特殊的垄断地位、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租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我国48家银行机构2013-2021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存款保险费率机制转变对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这种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对政策性银行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依次增强;第二,存款保险单一费率机制调整为风险差别费率机制进一步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这种影响也存在显著异质性,对政策性银行的影响仍不显著,但对其他四类银行的风险承担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上述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实现了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预期目标。下一步,应当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费率核定制度,探索建立跨周期和逆周期的差别费率制度,提升“成本最小化”“风险最小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两行股改”开始到上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有商业银行都将处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作为政策的最后执行者,各基层银行的发展战略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根据玉林市中行、建行近一年的改革经验,提出近期基层银行监管思路:促进银行建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一行一策,创新监管手段,管高管、管风险、管内控,建立与央行的信息共享机制,合理使用非现场监测、现场检查和“窗口指导”等手段,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19.
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和实现盈利是商业银行需要完成的两个基本经营目标。本文建立了单期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是如何通过调整资本金水平、存贷款总量以及风险偏好等不同的路径选择来实现上述双重经营目标。文章对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经营行为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依靠股东注资、上市融资和发行次级债的方式已成为有效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以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中长期主要路径.而调整存贷款总量和贷款组合的风险偏好是调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短期工具。在此基础上,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完成上述双重基本指标是一项涉及政府、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村金融》2005,(11):69-71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为经营标的物的特殊行业。具有高负债、高风险和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目标的特点。商业很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农业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自恢复至今二十五年中,客观上受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和阶段性经济杠杆职能要求,先后经历了单纯为农村经济服务的政策性银行、从事“政策性与经营性”双重经营的专业银行、逐步转化为商业化企业经营模式,进而迈入了商业银行经营体系。农业银行的历史沿革,加之自身规模庞大、管理层次多、机构分散、员工多、开办业务品种繁多等现状,极易产生危害性较大的各种经营风险。为此,农业银行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有一整套风险管理与控制系统,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