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依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合营企业)是中国的法人,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要缴纳哪些税收? 答:在我国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除了要缴纳关税外,还应缴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工商统一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根据我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实施条例的规定,凡经准许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除另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应该按照我国海关进出口税则规定的税率纳税。为了鼓励外商投资,对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经营的企业在投资额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最近发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它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总结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合资法》)公布以来,在我国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合营企业")的经验,根据《合资法》的原则,作了各方面的具体规定,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利用外资、举办合营企业放宽政策的精神,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用外资法规.  相似文献   

4.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体制、市场变化、价值观念、投资者的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等诸多原因,中外双方难免会产生各种类型的争议和纠纷,其纠纷往往表面上反映出来的是双方经济利益方面的争端或分歧,部分争议甚至会导致企业停业或终止.依据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合同的有关条款,所发生的争议应当提交仲裁机构裁决或通过司法诉讼程序解决,从而得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决办法和方案.但是,其申请仲裁或诉讼程序复杂,且耗时很长,纠纷双方均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去面对严肃的司法程序,而无从顾及合资(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5.
1979—1980年我国公布施行的对外经济法规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6.
<正> 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在合资经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经验表明,对拟议中的中外合资经营项目事前进行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是获得成功的可靠保证,是行之有效的科学决策方法。合资经营项目的财务评价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基础上,对合资经营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分析,考察合资经营项目的盈利能力、偿还能力、外汇平衡能力以及中外合营各方的盈利水平。1.合资经营项目的财务分析报表。(1)  相似文献   

7.
(1983年9月20日国务院发布1986年1月15日、1987年12月21日国务院修订根据2001年7月2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顺利实施,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依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合营企业)是中国的法人,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第三条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合营企业,应当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以来,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下称合资企业)中,出资各方对其认缴的出资额出资不到位,部分不到位的情况屡见不鲜,本文拟对合资企业因出资引起的法律问题作一探讨.一、当前中外合资企业出资的几种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合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是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其它企业的注册资本则要求“应与实有资金相一致”.立法上的这个区别,造成合资企业在依法取得法人资格时,不一定具有实际独立承担法人责任的自有资产.法律允许合资企业在取得法人资格后,分期认缴出资额.但为防止出现因合资企业法人“虚设”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以下称《出资规定》)第4条、第5条作出了:“合资各方未能在6个月内缴足出资额的,视同企业自动解散,合资企业批准证书自动失效”的规定.但是,对于这一规定,由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致使其形同虚设.在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3种情况:一是合资各方在合同规定的认缴出资期限内均未出资,形成“空壳公司”  相似文献   

9.
对外招商引资项目,经常会形成中外各方合资经营的企业。而注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确定合资各方出资额即注册资本过多,“节税”效应差,影响股东收益;过少,企业成立初期筹集债务资金困难大且筹资成本更高,既影响股东效益又影响企业日后正常运转。要确定适当的注册资本,必须首先确定企业适当的资本结构,以下几点因素是需要认真筹划考虑的: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合资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合资企业具有特殊的资本构成形式,因而在经营上相对于独资企业具有更多的风险性,为了更好地防范中外合资企业经营管理上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控制,是合资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分析探讨中外合资公司在财务风险方面的控制管理措施,以期找到科学方案,更好地防范企业面对的各类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突破———设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的意义、问题与对策天津财经学院杨新方1996年9月30日外经贸部颁布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为试点组建中外合资外贸公司。首批被...  相似文献   

12.
一、三十年税收体制改革回顾 (一)1978年至1993年 1、初步构建了所得税体系 1980年,全国人大第五届三次会议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1981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于1991年合并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中外合资企业的3种管理模式类型,即中外合资双方共同管理型模式,一方为主型的管理模式和委托管理型模式.认为委托管型管理模式是比较合理的,它可以解决中外双方在管理上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问题,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但是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中方与外商的关系尚在摸索之中,目前在一些合资、合作企业中存在着两种错误的偏向;一种偏向是,中方人员事事怕外商赚大钱,处处防备被外商牵着鼻子走,另一种偏向是,中方人员在听任外商的摆布。实践证明,这两种偏向都会直接影响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应如何处理好我与外商的关系,盐城振阳绒毛制品有限公司的实践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一是《办法》的颁布,意味着我国在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以及外商独资经营方式外,出现了一种新的外资市场主体——即外资合伙企业。允许中国的自然人同外国企业或者个人设立舍伙企业,实质上已经突破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合营企业”的规定,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国家赋予国内自然人更多权利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近来总能听到关于“后合资时代”的讨论,然而关于什么是后合资时代,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人说,后合资时代是个时间概念。从1983年北京吉普成立至今,中国汽车的合资之路已走过近30年,很多企业第一轮中外合资签约的20年期限已过,中外双方就合资事宜的新一轮续约,标志着汽车行业进入后合资时代。  相似文献   

17.
零售业是中国对外开放较晚的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出台的各项有关中外合资经营的法律和政策中,中国从未将国内零售业和批发业列入允许合资经营的范围。直到1992年初之后,中国零售业才启动了对外开放的试点工作,这比制造业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8.
<正> 1.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1979年6月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对贯彻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利用外资和维护中外合资各方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很大作用,使吸收外商来华投资的工作较快地稳步发展。初期,我国先在经济特区举办“三资”企业,继而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近颁布的《关于设立中外合资研究开发机构、中外合作研究开发机构的暂行办法》,是为扩大中国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保障中外合资、合作研究开发机构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该《办法》将使中外合资、合作研究开发机构的运作有法可依。该办法依据《科技进步法》而制定,其适用对象为国外、境外组织或个人与中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究开发机构。该《办法》明确规定设立机构的必备条件,同时指出,中外合资、合作研究开发机构应在自然科学及相关科技领域内从事研究及技术开发和试验发展。若从事生产经营业务,则要依法办理企业法人登记并…  相似文献   

20.
尊重规则     
马宇 《大经贸》2003,(11):70-71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或深或浅地接触了400来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很大部分是中外合资合作的.在这些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没有矛盾的少--这是正常的,两口子居家过日子还会磕磕碰碰呢(看看我们飞速增长的离婚率)!何况是有利益之争而且关系远比婚姻复杂的经济体.但中外双方对矛盾的看法或者解读却不一样.人言人殊本也是正常的,但其间的差异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思维观念问题,却每每令我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