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簿内容与编成方法、登记信息公开与查询、登记依据和登记信息平台等方面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工作进行浅析,并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1)不动产登记簿应采用物的编成方法,对不动产自然属性、权利属性及其他依法应当登记事项内容进行登记;(2)不动产登记资料中的结果资料可实行公开查询,申请资料应实行有条件查询制度;(3)不动产依据登记信息错误应区分权利事项登记错误和非权利事项登记错误采用不同更正方法;(4)尽快统一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和技术依据;(5)整合现有不动产登记相关信息平台,达到基础数据统一、数据采集标准统一、数据转换规则统一、业务和服务平台统一。  相似文献   

2.
“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探讨"三权分置"改革下的土地经营权登记的原则和方法。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权应当具备物权性质,应当进行不动产权利登记;(2)土地经营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决定其不动产登记该如何进行,对土地经营权做怎样的不动产登记,又能直接反映出它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性质。研究结论:在中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土地的他项权利。为保证"三权分置"改革目标实现,亦当将土地经营权视作土地使用权性质,并进行不动产首次登记。  相似文献   

3.
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办理转移登记时发现不动产上存在违法建筑,这类情形是否需要审查,能否登记。文章结合案例分析,认为不动产登记是物权公示行为,没有确权功能;无权审查登记原因行为合法性和有效性,不应审查与物权效力无关的内容;不应将属于其他部门行政管理职责且登记人员无力和无权审查的内容列入审查内容;属于产权管理应由出让合同约定的事项不宜作为登记申请审查内容。将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且登记人员可以把握的事项作为审查内容,对闲置土地等需要审查但未列入法律法规的应尽量列入法律法规。对于已经被认定为违法建筑的不动产,登记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不予办理登记,但不宜主动认定为违法建筑并因此不予办理转移登记。  相似文献   

4.
居住权受理、审查、登簿等环节有别于一般不动产权利类型登记,要做好居住权登记工作,必须根据居住权的人役权特点,正确理解居住权的法律特征,确立实质性审查为主的标准,明确居住权登簿内容,完善居住权登记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AHP构建中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构建不动产登记制度可选方案的体系,并评选出适合中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与配套方案。研究方法:运用层级分析法(AHP),借鉴各国或地区的制度经验,构建中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可选方案的体系,再针对土地、法律专家以及政府土地部门领导专家进行专家问卷调查,求取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中国应采取土地管理部门统一不动产登记、土地及房屋均采取强制登记、以产权文件作为确保登记无误的关键审核文件、登记机关设立基金赔偿或投保赔偿以及设立土地登记代理人5个方案。研究结论:中国适合采用强制登记、实质审查以及错误赔偿的权利登记制,以及发放权利书状的托伦斯登记制,成为混合登记制;实施时应依序进行土地确权、土地与房屋管理部门整并、建立登记机关赔偿机制以及建立土地登记代理人制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为推进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建议。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研究结果:中国分散的不动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了分散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登记矛盾和冲突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分散登记弊端;构建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时,应当贯彻统一性、有效性、效率性、可行性等原则;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一是必须从法理上合理界定不动产物权的关系,明确以土地登记为基础,二是不动产登记机关可选择行政机关,三是在过渡期可通过优化登记机关职能来推进统一登记。研究结论:当前可构建以土地登记为基础的统一的不动产登记过渡方案,即以土地所有权登记为基础,统一协调、行使“不动产权利类型认定”和“不动产界址划定”两项职权,建立协调或者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研究不动产登记电子化、自主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法理基础。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和演绎推理相结合。研究结果:(1)不动产登记制度要在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登记效率和减少登记错误。(2)英国开了不动产电子登记的先河,其以电子转让文件替代纸质转让书的做法提高了转让效率,并在抵押自主解除登记方面做了尝试。(3)中国应当在静态上实现登记簿的电子化;在动态上实现不动产变更登记的自主化。研究结论:自主登记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不动产登记的电子化和自主化应当建立在权利登记制之上,并以抽象原则和风险自担作为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地下空间权利登记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保障地下空间合理利用,探讨中国地下空间权的确权登记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建议。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定性研究法。研究结果:(1)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中国地下空间权利性质得以确定,本文从制度完善的角度出发,研究其权利登记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2)中国地下空间权利登记各地情况不一,全国范围内的地下空间权利登记制度尚待建立。研究结论:加快确立地下空间权利登记制度,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推进物权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问题甲市为地级市,其下辖3个区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区国土资源分局。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这3个区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如何设立?一、直辖市、设区的市确定本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具体办理所属各区的不动产登记的,所属解答各区无需再单独设立不动产登记机构《条例》第7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索世界各国不动产登记制度范式,探讨适合中国大陆国情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中国大陆民法学界的共识,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申请登记,并以登记发生效力。研究结论:中国大陆不动产物权登记属权利登记制,同时也汲取了托伦斯登记制的优点;不动产登记具有决定因法律行为发生物权变动能否生效的效力、权利正确性推定的效力、善意保护的效力、风险警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1.
高波 《中国土地科学》2019,33(5):103-104
正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土地作为不动产,支撑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衣食住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土地制度改革成绩斐然,取得了重要的制度成果和经济绩效。积累更多的财富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和个人发展的基础,有恒产者有恒心。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不仅要用好管好土地资源,而且要保护好人民的财产权利。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已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叙述性文献综述法梳理国内外健康旅游的研究脉络,研究发现国内外对于健康旅游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具有较大差异。国内健康旅游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集中于资源开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等方面,研究中多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国外对于健康旅游的研究范围则从单一类型的水疗旅游逐渐向医疗旅游、保健旅游、旅游动机等细分领域拓展,研究方法的选择更加多元,定性、定量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均具有相当的比例。希望通过对国内外健康旅游研究差异的分析,找到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为国内未来在健康旅游领域的研究和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经济学和自然科学尤其是生态学早期的相互发展进行了系统回顾。阐述了从亚当·斯密到霍林特数位经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认知和评价,批评了主流经济学在生态环境问题方面的缺陷,指出对世界的认知需要跨学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林业投入产出分析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林业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林业投入产出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质旅游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学者也在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文献。本文从地质旅游的含义、活动发展和理论与实践建设出发对中国地质旅游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表明,地质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地方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地质旅游产品不断推出,地质旅游对地方生态环境的维护、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是一重要的生态和可持续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16.
首先归纳分析了林木资产的内涵与价值构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组织和世界主要国家关于林木资产会计准则和林木资产会计核算的研究进展概况,特别突出了关于林木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方面的情况;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在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中关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基础等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是国家和谐稳定、繁荣昌盛的重要条件之一,以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粮食价格波动,为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介绍了粮食安全法制建设发展历程,对粮食安全法制建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几点建议,为完善我国粮食安全法制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水产养殖业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重要的食品供给部门,加强水产养殖的经济研究对促进其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保障全球食物供给、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从业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者福利水平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水产养殖经济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品种等方面总结了其特征,指出国外以定量的实证研究、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等方法,在水产养殖技术经济分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水产品市场及其绩效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贝类、虾类、三文鱼、罗非鱼、鲤科鱼类等主要养殖品种的经济研究成果尤为丰硕;国内水产养殖经济研究相对于国外同类研究及国内的农业经济研究存在较大差距。最后指出,水产养殖经济的学科构建、捕捞业与养殖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水产养殖生态经济效益、产业经济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众多需要突破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状况进行回顾和比较,探索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的方向及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编制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比较法。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过程与不同时期经济体制紧密相连。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机遇和挑战并存,既承担着综合平衡各业用地需求的责任,又承担着参与宏观调控的任务。土地利用规划将向地位强化、体系科学化、编制方法现代化、编制实施过程公开化和规划管理法制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征地补偿标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国内外论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征地补偿标准的改革方向在于:从农地产权和价值功能等人手,分析征地补偿标准构成,重构征地补偿标准体系;顺应市场经济潮流,建立按价补偿的思路;不区分公益和非公益用地,建立统一的征地地价体系;突出区域因素对征地补偿标准的影响,建立与区域差异相协调的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