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文献量化分析与研究综述(2000~2016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是衡量旅游扶贫工作效果的关键内容,梳理其阶段性成果对后续相关政策措施优化以及理论研究深化尤为重要.[方法]基于CNKI核心期刊、CSSCI以及外文SSC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16年旅游扶贫效应文献进行统计量化分析.并从效应评估分析和影响因子两方面,采用多角度、 全面系统地评述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内容,归纳总结其现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果]国内旅游扶贫效应研究相对欠缺,热点关注旅游开发、 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 乡村旅游等内容,研究区域集中于民族地区、 西部地区等;国外研究相对成熟,且较为重视生态旅游、 生态保护以及社区旅游等内容,大体聚焦于非洲、 肯尼亚等欠发达国家.综合而言,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从评价对象和评价效果两个角度研究,前者面向区域展开宏观效应分析,分为经济、 社会、 文化和生态效应或经济影响和非经济影响;面向贫困人口展开微观效应分析,包括贫困人口的旅游扶贫感知和态度、 社区参与度、 扶贫权力等;后者主要研究旅游扶贫存在的正效应和负效应.旅游扶贫效应影响因子研究多从利益相关群体的角度全面或单一详细分析,抑或选取案例地并建立指标体系定量化针对性分析.研究方法上,国内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创新性的微观模型和定量计算方法;国外侧重宏观的定量研究,虽然研究方法多元化,但缺乏系统化、 规范化的研究成果.[结论]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应从城市贫困和旅游精准扶贫等方面考虑拓展贫困问题、 加强中观与微观层面研究、 注重旅游扶贫政策研究以及定性与定量结合实证分析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品牌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近十年国内旅游品牌研究作了文献综述。国内对于旅游品牌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牌构建、品牌创新、品牌营销、品牌竞争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研究方法由定性描述走向定量评价;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中部,以城市旅游为主,近年来也出现不少乡村旅游的文章。通过对国内旅游品牌的研究述评,以探明旅游品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刊载乡村旅游文章的旅游学、地理学、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商贸经济、社会科学、民族研究等7类杂志共53种期刊的658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006年后乡村旅游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研究的内容集中在乡村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相关的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则相对不足;研究内容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有所加强,但总量仍然偏低;研究的基金资助涉及各个层面,以省级层面上各厅局的资助最为突出;研究的热点区域集中在中部、西南部省份,而作者的地理分布与研究的地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中国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国内外研究概况和主要评价研究方法入手,将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在当前游客参与评价机制下我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分等定级评价模型.指出在旅游资源评价领域,与单纯的层次分析法相比较,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了半定量评价向全定量评价模式的转变,对评价结果的统计过程进行了优化,使分等定级的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水产养殖业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重要的食品供给部门,加强水产养殖的经济研究对促进其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保障全球食物供给、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从业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者福利水平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水产养殖经济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品种等方面总结了其特征,指出国外以定量的实证研究、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等方法,在水产养殖技术经济分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水产品市场及其绩效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贝类、虾类、三文鱼、罗非鱼、鲤科鱼类等主要养殖品种的经济研究成果尤为丰硕;国内水产养殖经济研究相对于国外同类研究及国内的农业经济研究存在较大差距。最后指出,水产养殖经济的学科构建、捕捞业与养殖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水产养殖生态经济效益、产业经济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众多需要突破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促进乡村民宿产业健康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和产业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梳理2011以来乡村民宿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理论内容,进而提出未来研究重点。方法 基于知网期刊数据库及其配套的文献计量法。结果 (1)近 12 年来,乡村民宿的研究维度呈现由单一的国外经验的引进学习,向结合中国自身文化特色、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应对新冠疫情进行产业升级等更多发展趋势,研究方法也由单一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混合方法转变。(2)从研究内容看,分为乡村民宿概念、发展策略、服务特色、法律标准、空间布局等五大方面。结论 从乡村民宿的研究方法、案例空间选择和理论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研究述评,并提出未来可以从独立的乡村民宿理论体系构建、乡村民宿产业跨越式创新发展模式、乡村民宿服务的创新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多从融合基础、路径、模式等定性研究为主,鲜有对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状况以及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构建了二者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为例,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2004-2014年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提出二者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促进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龙梅  张扬 《农业经济》2014,(5):48-50
本文通过对四川桃坪羌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扶贫效应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用收入贫困和权力贫困双重标准来评判扶贫效应。研究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于民族村寨的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公园是隶属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的、用以保护和展现具有国家代表性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景观载体。建立国家公园对于实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WOS、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研究国内外国家公园领域文献数量、作者、研究机构等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外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治体制、文化价值、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公园的研究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不同;(2)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公园研究热度持续高涨,研究文献总量逐年增加,国外较国内研究文献数量多,研究作者以及机构更加多样化,研究领域更加多元化,而国内文献呈现阶段性特点(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但合作研究不足、研究深度欠缺;(3)国外学者对国家公园的研究内容由自然保护向国家公园与利益相关者、与环境变化互动等内容延伸,研究领域广且分散;(4)国家公园的科学定位、国内外国家公园建设的案例借鉴、国家公园与生态保护及生态旅游的关系、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等问题是当前国内研究的热点领域。基于此,文章提出未来国家公园的研究应在理论研究、典型案例介绍以及合作研究等方面逐渐深入,以此丰富国家公园的研究视角和内容,并为进一步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森林康养产业主要是以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医疗等为健康服务内容的养生产业。以此为分析对象,介绍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概况,阐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对于推动现代林业产业转型的优势,提出了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对于推动现代林业产业转型的问题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基于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梳理,对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作用(LUTI)的复杂机理展开系统回顾与述评,并尝试提出未来亟需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与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外实证研究领域及空间尺度表现出明显分异,部分研究结果亦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国外热衷于引入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构建LUTI一体化模型,而国内所引入的数学规划模型多停滞在理论分析与模拟层面,应用性相对有限,但近年来国内学者逐渐加强LUTI协调性评价,研究领域呈现出新特征。研究结论: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LUTI研究为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未来应加强对LUTI模型方法与互馈机理的研究,并深入探讨现代交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环境、社会因素亦应引起重视,国内学界则应注重本土性与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农业区划理论和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农业区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区划工作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具体的经验做法。20世纪 5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区划的内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特点、依据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创新思路等核心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并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我国农业区划工作成效初显,农业区域布局得到优化,优势农产品产区进一步集中,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但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我国农业区划工作要围绕"三农"问题的解决,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动态方法,进一步发挥农业区划在农业多功能拓展以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之间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逐渐受到人们关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构建了博弈模型,应用博弈模型假设对政府与投资企业之间形成的合法经营与非法经营、监督治理与不监督治理的博弈关系进行研究。以郭坑回族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专家讨论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对利益方之间的合作与不合作进行博弈分析,分析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获得适合景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最佳方案。该文根据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了郭坑回族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为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探讨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前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突现的文献计量分析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2000—2021年农业面源污染领域国内外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发文量最多,占全球的46.18%;(2)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目前国际上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知识群组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氮和磷、农业面源污染模型、最佳管理措施、冗余分析等,而国内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化肥、人工湿地、防治对策等方面。(3)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生物技术控制农田径流中氮磷污染、利用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技术建立多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集成与优化、确定经济技术上可行的最佳管理措施、识别源区域的风险水平和空间分布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结论]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低碳旅游扩大化的同时,低碳旅游发展的质量要能达到与之相适应的水平,在一定的区域条件下,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发展模式。对低碳旅游、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内涵、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对国内外研究低碳旅游发展的各种模式以及国内外对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旨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云南省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村落衰落是社会发展规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现代经济模式对传统村落的冲击,使乡村发展需要一种转型。旅游开发作为现代乡村建设的热门领域,不仅能带动乡村经济,也是村落重生的契机;但国内20余年的乡村旅游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亦产生了有利有弊的影响。文章分析国内旅游业介入乡村建设后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及其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运用建筑工业研究领域中的"适应性设计"概念,提出乡村建设的"适应性设计"策略,通过探讨"如何取舍"及"适应性设计的分析步骤",总结乡村低破坏性更新与可持续化建设的方法策略。通过借鉴目前国内较成功的乡村建设实验基地与国外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经验,提炼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与适应性设计原则。主要结论有:乡村旅游建设应以村落传统物质形态为基础;通过"新媒介"融合乡土文化和商业文化;旅游活动应回归最简单的乡村生活。并将研究经验在芬水村乡改实验中运用而生,提出乡村旅游适应性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是合理开发、科学规划乡村旅游的基础。梳理现有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了解已有研究成果,总结出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现状与不足,以期对后续研究及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帮助。[方法]通过文献综合分析法和比较与归纳分析法,从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选取、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评价客体及尺度、评价后指导方向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本遵循相同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其评价要素、层次结构和评分标准进行重新修订,选择不同的影响因子和特征值构建相应的评价模型。(2)目前对于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采用更多的是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3)评价研究区域范围已涵盖中国多省域单元;评价尺度不同,评价客体数目侧重有所不同,省市级尺度评价客体数目多为单客体,景区、景点级评价客体数目侧重多客体,而县乡村级尺度,根据自身研究目的不同,单客体和多客体各有研究。(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的指导建议较多地从注重自身观赏价值、特色文化内涵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和完善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根据具体评价地区、具体评价结果,分重要性先后次序给出合理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结论]在目前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中,评价方法总体略显单一;评价指标体系对生态环境补偿能力的关注较少;在时间跨度上的指标动态监测和整体评价监测方面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