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首先基于Arc GIS空间分析测算以榆中县各乡镇为定级单元划分土地级别,作为宏观把控、平衡各乡镇级别的依据。然后采用网格单元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微观层面划分土地级别。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Arc GIS空间分析测算的结果,可作为各乡镇中心所在区域定级结果宏观平衡、把控的依据,基于网格单元的多因素综合评价结果可从微观层面具体定级;(2)集体建设用地定级程序和因素因子的选择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定级有许多相同之处,但集体建设用地有自身的特点,定级因素因子的选择与定级过程应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确定;(3)级别界线的确定应结合行政村界线。同一行政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确实有明显差异,应打破行政村界线。同时,榆中县兴隆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不参与本次定级工作;(4)各乡镇应抓紧制订城镇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2.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评价研究--以四川省井研县城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分等定级评价研究是进行地价评估的重要基础;结合井研县城区的实际情况,运用特尔菲法和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了研究区域的定级因素、因子以及权重,计算了各因素、因子的分值和土地定级单元的分值,依据定级单元分值对土地级别进行了初步划分;采用级差收益测算法进行校核,表明了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农用土地定级方法初探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对农用土地定级方法进行了层次系统论述,从农用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的构成及特征入手,对确定定级单元的三种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透视;依据农用土地定级因素、因子的内存属性,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并分别以不同模式进行赋值,从而提高了定级的科学性;建立了更能体现定级因素、因子总体特征的总分值动态计算模型,使定级结果更加符合农用土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分析定级因素对土地级别的作用强度和影响规律,为揭示城镇土地质量空间的差异原因提供依据。采用50m×50m为定级单元,对新乡市城镇土地的商业与住宅用地进行定级,采用比较法、网格法、Kring泛克里格法、剖面线法等,研究定级因素与土地质量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定级因素的作用强度比定级作用分值和因素权重值能更好反映出因素对土地质量的贡献程度;2定级因素对土地质量影响因土地用途和扩散方式的不同而有差异,扩散性因素对住宅用地作用强,对商业作用弱,对高级别影响大,对低级别影响小;非扩散性因素对不同用地定级和不同级别影响程度基本一致;3定级总作用分剖面线呈偏正态分布,在同一空间上,住宅因素作用分要高于商业;随着级别降低,商业用地级别作用分减少幅度加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确定城市土地定级因素的空间影响半径.研究方法:Voronoi图和扩展Voronoi图的空间分割方法.研究结果:(1)对常规Voronoi图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基于矢量数据的Voronoi图生成算法,这种方法可以处理一定尺度空间下的全部点、线、面实体.(2)基于Voronoi图和扩展Voronoi图的空间分割方法解决了传统影响半径确定方法的弊端,能够精确计算出土地定级因素的空间影响半径.研究结论:基于Voronoi图和扩展Voronoi图的土地定级因素影响半径确定方法是进行城市土地定级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执法监察网格划分方法。研究方法:基于AHP和GIS技术,以土地执法工作量为核心,从3个层次出发选取5个评价指标,测算评价单元的土地执法工作量,通过融合评价单元完成网格划分。研究结果:以广州市白云区694个评价单元为基础,经过土地执法工作量评价指标计算,划分出183个土地执法监察网格,并进一步划分为5类网格。研究结论:(1)以土地执法工作量为依据的土地执法监察网格划分方法,有效解决了网格之间管理工作量不均的问题;(2)根据主导因子对网格进行分类,有效促进网格分类监管;(3)选取的指标不受地域、地形限制,使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划分结果与行政界线、国土所管辖范围相契合,具备行政管理的方便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厘清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综述了国内外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明确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要求,明晰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和总体思路,分析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主要方法和处理技术。研究结论: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不仅体现了当代多学科特征和技术水平,而且促使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具有经济可行性和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针对城市土地定级与估价中通常采用的"指数衰减"和"直线衰减"等分值计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解决了中小城市土地定级中理论分值计算与实际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定级中区位因素定量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目前农用地定级工作中区位因素定量化处理的一般方法,分析了目前区位因素定量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空间距离量算、阻隔与通道、衰减模型、定级区域外的区位因素影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使定级结果尽可能的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级别划分的常用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定级指数确定后的农用地级别划分的常用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为农用地定级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数轴法仅适用于定级单元数较少时的级别划分;(2)定级指数频率曲线法所分级别,随着组数n逐渐增大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分级别将保持不变;(3)定级指数频率曲线法和等间距法划分级别存在的差异仅限于一个级别;(4)定级指数频率曲线法对于定级指数区间中值附近的单元,划分的土地级别较为准确;(5)采用等间距法,级别内单元数量较为平均,可划分的级别数量决定于组距;(6)等间距法对分布于定级指数较高或者较低的定级单元划分的级别较为准确。研究结论:3种常用的级别划分方法适用的条件和参数选择均不同,应根据定级指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级别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ArcEngine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研发新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系统,弥补现有土地定级、估价系统存在的不足,以期更好地为国土管理,城镇土地市场的正常、高效、科学运转提供保障。研究方法: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Kriging插值技术,多次方差。研究结果:研发了基于Arc Engine的重庆市土地定级估价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土地定级和土地估价两个部分,增加了障碍因素分析模块,在系统研发的同时制定了定级估价数据库标准,提升了系统的通用性。研究结论:应用于重庆市进行实例验证,得到的结果基本符合重庆市的土地等级和基准地价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容积率修正系数编制是土地评估领域探讨的热点之一。提出了先构建容积率、因素总分值与地价关系的地价模型,进而编制分级别的住宅用地容积率修正系数的新方法,并以北海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度明显优于最小二乘法,便于据此编制更精准的分级别容积率修正系数表;该方法引入因素总分值规避了传统区域修正方法的主观任意性问题,便于计算机进行批量快速处理,保证了编制的容积率修正系数的可靠性,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低碳理念下的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从发展低碳经济和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出发,建立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ANP方法,障碍度模型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投入水平在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低碳水平的障碍度最大。研究结论:本评价体系较客观地反映了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水平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平谷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对比分析法佐证评价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平谷区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度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建设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2.97%、12.15%、11.69%、9.93%、12.90%和30.31%;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特征,由平原向四周的半山区和山区逐渐降低;评价结果与平谷区城市规划成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论: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有效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为实现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识别土地整治成效,探索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体系。研究方法:以田块为单元,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便捷度和稳定性三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原有耕地和新增耕地综合质量进行重估,同时提出基于重估结果的耕地质量等别快速更新方法。研究结果:(1)重估结果与研究区实际调查结果相符,能够较好反映整治区耕地综合质量及其变化;(2)经土地整治后研究区19.6%的原有耕地质量等别有所提升,25.66%的原有耕地受整治活动对地表的扰动及工程措施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出现等别下降的情况,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整体偏低;(3)小规模、过度依赖于劳动力投入的耕地经营模式已成为制约区域耕地综合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研究可为类似区域土地质量重估提供参考借鉴,为占补平衡、土地整治管理等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金坛区为例,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探讨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的方法,以期提升区域生态功能,为其他区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路径法识别出潜在生态廊道,并基于重力模型最终确定重要生态廊道。研究结果:金坛区形成了主次分明、点线面要素齐全的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区域,面积占金坛区总面积的44.58%,其中金坛区重点保护区域占金坛区总面积的23.67%,并以此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红线管控制度体系。研究结论: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划定的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可为区域土地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科学合理地设置耕地质量监测点是加强我国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依据,探讨监测点设立的准确性与提高耕地质量监测效率及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综合考虑监测点的代表性、调查成本、道路可达性、监测点的适宜性等因素,以Kriging预测均方根误差、坡度、道路可达性为指标建立县域选取耕地质量监测样点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的空间模拟退火算法对监测点进行优化,并与改进前的和不同尺度的网格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基于空间分层抽样模型最终确定了74个监测点。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下,与网格法相比,改进的空间模拟退火算法能大幅度缩小监测点数。在同等监测点数下,改进后的空间模拟退火算法布设的监测点在耕地质量预测方面的精度远高于网格法,略低于改进前。与改进前和网格法相比,改进后的监测点多设立于靠近道路和地形平坦的地方,能有效地避免设立在深山野林及高坡度的地方。[结论]在不损失过多精度的前提下,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满足预测县域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的需求,同时提高了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效率和节约了监测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文章围绕全国农业资源一张图生产需求,借助空间大数据处理技术,研究利用2018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县级成果,加工全国及82个绿色农业先行示范区耕地、草地、水域农业资源空间分布图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探索全国农业资源一张图生产技术流程。方法 需求分析和软件研发相结合。结果 基于全国统一地理网格框架,设计由2 880个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生产集成化全国耕地、草地、水域空间分布栅格图的技术流程,并开发了一体化处理软件平台,形成了全国、2个省、11地市、69县区多尺度耕地、草地、水域等农业资源一张图。结论 综合采用现代空间信息集成技术,利用国家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快速生产全国农业资源(耕地、草地、水域)一张图栅格数据的技术路线可行,且产品质量可靠,可为全国农业资源管理提供较好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可以为划定耕地整理重点区域、确定耕地整理项目和整理时序提供依据。[方法]文章以位于太行山区的涞源县为研究区域,以现状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经独立性分析后选取地形坡度、表层土壤质地、灌溉保证率、耕地系数、与道路距离、与城镇中心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7个评价指标,运用贝叶斯概率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及未整理耕地的整理后验概率,并得到研究区未整理耕地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同时根据改进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各适宜整理区的障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整理措施。[结果](1)在影响涞源县耕地整理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是表层土壤质地、与城镇中心距离、耕地系数、地形坡度、与道路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和灌溉保证率;(2)在涞源县未整理耕地中,高适宜整理区与较适宜整理区占未整理耕地的20.79%,可作为涞源县下一步耕地整理的选择;(3)制约涞源县全域耕地质量的障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整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寻找灌溉水源、结合地形条件采用蓄、引、提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结论]该文可为太行山区更科学合理地开展耕地整理项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城市土地稀缺与土地利用效率的交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揭示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稀缺的交互影响。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和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研究时段内,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土地稀缺具有负向冲击累积作用,但土地利用效率对土地稀缺的预测方差贡献度较小,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尚未明显缓解土地稀缺;(2)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稀缺对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土地利用效率带来长期显著负向冲击,土地稀缺对土地利用效率的预测方差贡献度超过50%,表明城市土地稀缺增加对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作用,但土地稀缺对传统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研究结论: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稀缺的缓解,既要强化建设用地面积管控,提高土地利用强度,盘活闲置用地,也要重视土地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副产品"的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