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 《新智慧》2007,(8):24-25
本文通过案例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企业会计制度》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三种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会计与税法处理规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田天  喻靖 《新智慧》2008,(3):28
新会计准则把金融资产划分为四大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有两类金融资产与长期投资有关: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主要是指到期日可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能力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且具有长期性质。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当于原会计制度中的“长期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债券投资”核算部分内容。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相当于原会计制度中的“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核算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债券,即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在各期间的会计处理。对债券的取得、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及减值损失转回和出售时出现的细节问题加以了解释说明,使可供出售债务工具的会计处理更加完整和系统。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地国际化和多样化,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各国企业都逐步增加了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因此,金融资产的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从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要性出发,浅析目前金融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企业控制金融资产投资风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地国际化和多样化,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各国企业都逐步增加了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因此,金融资产的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从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要性出发,浅析目前金融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企业控制金融资产投资风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着重解决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条件、分类、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企业在证券市场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原则不同.会计账务处理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不同.进而对不同时期国家税收收入的影响也不同。文章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处理因分类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就交易性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对所得税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潘小兰 《企业家天地》2009,(11):112-11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是"新准则"中全新的内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的对象不同可分为权益工具投资和债务工具投资。本文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投资的初始取得、资产负债表日以及最后出售等相关会计事项,通过实例详细的解析其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秀枝  朱学义 《新智慧》2008,(12):35-36
现行会计准则首次提出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减值时,减值损失的确定是采用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法,还是采用内在摊余成本和可收回金额孰低法,目前会计实务界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0.
俞丽辉  黄雯 《新智慧》2007,(10):61-62
一、新旧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旧会计准则规范的投资内容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将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归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规范,将短期投资改称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首次提出"金融资产"概念,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与之对应资产项目大体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和应收款项。新旧准则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从计量基础与会计处理两方面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首次提出“金融资产”概念,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类,《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与之对应资产项目大体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和应收款项。从计量基础与会计处理两方面比较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可见新准则与旧制度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逐利性动机,本文从金融资产异质性视角研究了金融资产配置对实体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资产配置能促进企业提升经营绩效。短期性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促进作用,长期性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抑制作用。两种作用中短期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居主导地位。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短期性金融资产配置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投资收益率途径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长期性金融资产配置通过挤出实体投资抑制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姜超 《西部金融》2011,(10):63-64
本文结合了国外发行通胀指数债券的成熟经验,从居民金融资产保值等角度,探讨了我国发行通胀指数债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本文认为我国初步具备了发行通胀指数债券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四类:交易性金融资产、贷款及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这四类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各有异同,对初学者而言,不易理解,容易混淆,尤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甚.本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范围、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金融资产的减值处理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对会计理论理解和会计实务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资产减值是基于谨慎原则对历史成本进行的一种矫正。新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一般资产,对于银行等金融企业来说,其资产绝大多数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形较复杂,当确定为减值时,如何计提各种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怎样进行会计处理及计提的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如何,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体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能否推动实体经济健康繁荣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点。现有研究发现,宽松货币政策不仅促进了企业实体投资,也促进了企业金融资产投资,但究竟更能促进哪类投资还缺乏深入研究和经验证据,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认为:货币政策宽松带来的资金供给增长有利于企业实体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的增加,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是在整体经济持续低迷情况下常用的逆周期调节手段,此时实物资产价格往往处于低估状态,而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往往较大,因而,总体上宽松货币政策更能促进企业的实体投资。但是,由于货币政策本身对企业投资偏好的影响不大,投资不足的企业往往对实体投资保持谨慎,可能更多地利用资金增量进行金融资产配置,而偏好实体投资的过度投资企业则可能继续增加实体投资,进而加剧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以2008年—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的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宽松程度提高会产生如下企业投资效应:(1)总体上看,同时促进企业的两类投资且对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2)促进投资不足企业的两类投资且对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对过度投资企业的实体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3)促进国有企业的实体投资,促进非国有企业的两类投资且对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更为显著,对国有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对非国有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4)促进东部地区企业的两类投资且对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实体投资,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对东部地区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深化:一是将企业的实体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拓展货币政策的企业投资效应研究以及企业投资行为研究;二是采用联立方程模型优化关于企业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方法,并为货币政策会促使企业“脱实向虚”还是“脱虚向实”提供了经验证据;三是针对不同企业的异质性分析有助于精准有力地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虽然从总体上看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企业“脱虚向实”,但也可能加剧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不利于经济结构的改善和效率的提升。因此,宽松货币政策要慎用。当前,我国依然应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注重对不同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精准有力的差异化调节,同时要加强预期管理和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推动企业有效率地“脱虚向实”。  相似文献   

18.
李刚 《新智慧》2007,(9):28-29
本文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图表和举例分析的方式全面解析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其账务处理方法。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类: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②持有至到期投资;③贷款和应收款项;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作为两类资产,采用了不同的计量属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笔者拟对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本身经营策略的变化导致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曾艳芳 《新智慧》2008,(5):32-33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反映了企业管理者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意图:如果持有至到期的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或出于其他原因,企业可以将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反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也可以转换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两者互相转换的标的物只能是债权性质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深入实施,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实务中互相转换的问题将不断出现。笔者拟对两者之间相互转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