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完善国债市场功能与货币政策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市场具有筹资功能和调节功能,前者与财政政策有关,后者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基础条件,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点。国债市场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国债市场的基本格局:即期限结构与持有者结构。我国国债市场无论是从期限结构还是从持有者结构看都偏重量地筹资功能,而调节功能不足,影响了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因此应从期限结构与持有者结构的角度完善国债市场,从而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1981年重新恢复发行吲债至今,我国国债市场已历经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已初具规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与成熟市场同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在国债市场的法律基础和监管体系、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国债市场上的协调配合等方面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加快出台<国债法>,明确国债市场的主管部门;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提高发行频率,完善定价机制;建立统一互联的国债市场体系,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推出相关金融衍生产品,促进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构建和完善;推进储蓄吲债的利率市场化,用国债取代央行票据作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债政策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着紧密的关联,国债政策融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行当中,国债政策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重要的连接点,国债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国债筹融资功能。协调功能.定价功能等多角度展开分析,国债筹融资功能:国债发行,销售规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功能:货币政策措施.时机选择,国债发售时间和价格。国债利率定价功能:国债收益率.国债发行利率.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利率等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机制,是完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阶段简要回顺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历史过程,然后分析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存在的问题,认为集中表现为国债市场存在的缺陷以及财政投融资体系小完善这两个方面,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两种政策协调配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等方面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完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即建立和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机制,优化国家宏观调控体系;适度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领域;慎用财政化的货币政策,控制基础货币投入,通过市场约束防范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中的道德风险;进一步加大投融资改革的力度,明确财政融资与商业银行融资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出台并得以深化。国债公开市场业务,这一体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运作的宏观调控手段,已经于1996年4月9日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由直接向间接的转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必将对我国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发展国债业务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金融自由化和加入WTO的必然选择。本在剖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国债业务对金融政策调整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国债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发展国债业务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中国商业银行适应金融自由化和加入WTO的必然选择。在剖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国债业务对金融政策调整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国债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洁 《济南金融》2005,(10):31-33
国债政策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直接影响两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我国从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趋增大,特别是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骤增,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国债是一种有偿性的收入形式,存在着潜在风险,国债规模是否适度,是否可以继续扩大,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也开始压缩。本文从我国国债发展状况入手,衡量国债的各个指标,讨论我国国债的规模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审慎性政策支持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目前人们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符合国际准则的金融基础施设,能够提供一个促进金融稳定的健全的体制.这些国际准则还包括指导健全,审慎的体制以及能够支持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但除此以外,可能确定进一步支持货币政策的审慎体制的特性吗?尤其是即便通货膨胀相对稳定且处于较低水平,在金融失衡加剧并且威胁宏观经济稳定这样的环境中,哪些特征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对央行货币供应量调节机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豪明 《银行家》2003,(12):14-17
从窗口指导、公开市场业务、社会心理预期等方面,我们应当对货币供应量调节机制进行探讨,不难看出,当前有五大难题影响货币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的争论很多,争议很大,主要有“同一说”,“趋同税”之分,前者认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后者认为两者都是西方经济学中的观点,在刺激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层面上是一致的,但认为作为观点提出的是“扩张”而不是“积极”,事实上,通观西方经济,财政思想,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却是政府主动,积极参与经济调控的思想,落实到政策层面上即包括刺激发展的政策,也包括制约发展的政策,或者在同一时期将两者一并使用。  相似文献   

14.
自然科学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其实是一个普遍性原理,在社会科学领域同样适用。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样需要选择三角形的货币政策模型和经济发展模式。货币政策三角形:货币政策模型的理想选择货币政策的第一边是总量。纵观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基本都是单边形,即注重总量。总量当然是货币政策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央行的货币政策实施受货币政策环境制约,特别是实施价格型货币政策时,在不同的利率环境下央行可能选择不同的利率调控模式。为此,通过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与利率区制的相依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利率区制内中央银行的政策偏好和利率调控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在高利率区制,中央银行存在针对产出缺口调整名义利率的政策偏好;在低利率区制,中央银行则不存在这种政策偏好,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政策效应弱化甚至失效是导致此区制中央银行不针对产出缺口调整利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to monetary policy shocks and presents a new stylized fact. We show that uncertainty about monetary policy changes the way the term structure responds to monetary policy. A policy tightening leads to a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crease in long-term bond yields if policy uncertainty is high at the time of the shock. We also look at the decomposition of bond yields into expectations about future policy and the term premium. The weaker response of yields is driven by the fall in term premia, which fall more strongly if uncertainty about policy is high. Conditional on a monetary policy shock, higher uncertainty about monetary policy tends to make securities with longer maturities relatively more attractive to investors. As a consequence, investors demand even lower term premia. These findings are robust to the measurement of monetary policy uncertainty, the definition of the monetary policy shock, and to changing the model specification.  相似文献   

17.
按照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在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应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松"搭配.从我国近年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来看,确实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两者在配合操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面对不稳定的国际环境,若要实现经济增长,我国须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松"组合,而且还需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提出了要明确政策协调的目标、核心,并完善政策协调的机制和工具,以及加强逆周期调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类型,即“相机抉择”和“按规则行事”的操作规范。按照一个合适的规范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可以有效地逼近乃至完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一个不合适的货币政策操作规范却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具体效果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加剧经济问题的严重性。选择何种操作规范,必将对我国货币政策以至宏观调控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Just like private companies depend crucially on their ability to reach customers, policymakers must communicate with private agents to be successful—and much of this communication is channeled through the media.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central banks, which need to build credibility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 This paper analyses how favorably the print media report about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s (ECB) monetary policy decisions. Favorableness is, inter alia, influenced by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ed by the ECB. There are, however, also indications of a critical monitoring role of the media, which reports more negatively when inflation exceeds the inflation targ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