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1-6月份,GDP增幅9.7%,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运行,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上半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投资行业中的过热行业。在这些过热行业中采用了一些行政的措施,也是有效的。这次个别行业投资过热,实际上是一些地方政府带动起来的,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地方政府的换届效应。在利用市场手段调控不见效的情况下,采取行政手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上半年,GDP增幅9.7%,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运行,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上半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投资行业中的过热行业.在这些过热行业中采用了一些行政的措施,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陶冬 《发展》2004,(11):43-43
对中国经济来说,2004年是充满拐点、充满变化的一年.第一季度出现了政策上的拐点,政府对投资过热由"不要轻言过热"转到"坚决地制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增长上的拐点.在第二季度,投资增长降到几乎只有第一季度的一半,信贷增长、货币发行迅速回落.同时必须看到,通胀压力并没有随着整体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而转弱.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并非经济增长过热,也不是投资过热、银行信贷增长过快,以及物价指数上涨过快等,而是没有充分意识到现实经济生活的问题与困难.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上半年,GDP增幅9.7%,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运行,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上半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投资行业中的过热行业。在这些过热行业中采用了一些行政的措施,也是有效的。这次个别行业投资过热,实际上是一些地方政府带动起来的。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地方政府的换届  相似文献   

6.
是经济过热还是工业化进入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是否出现过热,有已出现过热芦头、尚未过热、总体正常局部过热三种代表性观点。本文认为,如果从中长周期来观察,当前经济既不是总体过热.又不是局部过热,也不是没有新特点的正常发展,而是中国的工业化已进入以重工业重新大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新阶段。为此,政府应采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谨慎推出产业调控政策;适当提高经济增长的预期;谨防各级政府投资过热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4,(1):43-43
尽管对经济是否"过热",经济学家各持己见评说不一,但都认为,对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贷款过快、投资增速较快等现象尤其要警觉.  相似文献   

8.
现在还不能说经济已经过热。但确实出现了局部过热。准确说是在向过热发展。刹车容易启动难。对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要十分珍惜。  相似文献   

9.
【香港《信报》2005年5月25日】去年是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年,中国政府出台包括加息在内的多项政策,为过热的经济特别是房地产降温,使中国股市大伤元气。今年第一季度的宏观数据公布后,又有很多经济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仍然过热,须用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加以遏制。中国经济真的过热吗?  相似文献   

10.
关键是经济增长的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月17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发布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9.19%,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许多经济指标增速为近几年同期最快.由此使人联想到近期人们都在争论我国经济是否存在过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关于经济是否过热的判断 由于今年经济增幅较高,经济是否过热再次成为经济界议论的热点话题.调查结果显示,9.76%的专家认为目前总体上经济已经出现过热现象,85.37%的专家认为目前总体上基本正常,但局部过热,4.88%的专家则认为不存在过热现象,相对而言,大多数专家对目前的经济发展基本持肯定态度,但对一些问题也给予了关注,比如投资热、消费不旺的问题,供过于求没有解决、新增长行业如汽车等重复建设趋势形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工业、投资、进出口、贷款几项指标的高幅增长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经济学界的关注,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一时成为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3.
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尚在继续,新出笼的数据又开始敲响警钟。就在4月15日,备受关注的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刚刚出炉.正在宁波考察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经济是否过热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采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合。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6月份,GDP增幅9.7%,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运行,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上半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投资行业中的过热行业。在这些过热行业中采用了一些行政的措施,也是有效的。这次个别行业投资过热,实际上是一些地方政府带动起来的,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地方政府的换届效应,在利用市场手段调控不见效的情况下,采取行政手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过热与否是绕不开的老话题。观测中国经济的过热或不过热,应考虑其独特性。对于它的研判要建立在符合中国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做出阶段性及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提醒:经济运行速度如果再继续加快的话.就有可能转向过热,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当前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过热问题的争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3,(18):37-37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元端日前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2003届年会开幕式上说,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处于经济发展可容许的范围以内,并没有出现全国性过热现象.他认为,所谓房地产过热,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投资超越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例如,1992年国民经济增长14.2%,同期房地产开发增长则高达117.6%,是经济增长速度的8.3倍;1993年国民经济增长13.5%,同期房地产开发增长则高达165%,是经济增长速度的12.2倍.从而表明,当时的房地产开发己超出了经济发展可容许的范围,因此认为出现了过热现象.而从1997年到2002年的近6年来,国民经济增长分别为8.8%、9.2%,7%、8%、7.3%和8%,而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则分别长3.4%、6.1%、11%、19.5%、25.3%和21.9%,与经济增长速度之比均在3.5倍以下.虽然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由于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等原因,除个别年份增长速度稍高以外,总的看仍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抑制过热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第一关键词,而导致过热的正是钢铁、建材等重工业的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投资过热的性质、国际警示与经济走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下降走势的判断提出质疑,认为本次投资过热的性质是局部投资过度,与中国改革以来历次全面经济过热有本质区别,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测缺乏依据。文章分析了本次投资过热的国际背景,国际上重工业投资过度的历史教训,提出本次宏观调控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为中国经济走向持续高涨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投资过热必然产生经济过热,经济过热必然带来经济的大起大落,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可以发现我国的经济大体经历了9个发展周期,每个周期都有投资过热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