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李涛  周宁宁  龚璇  王聪 《财会月刊》2012,(15):52-55
现金利润反映了会计利润的质量和现金保障力,其优越性和核心应用价值在于能够全面评价传统会计利润的质量、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衡量企业的举债、投资以及经营决策能力。本文以现金利润在企业盈余质量状况评价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建立以会计利润与现金利润为主要度量维度和基础的盈余质量状况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洁  方倩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34-34
如何通过会计盈余持续性预测上市公司盈余在未来各会计期间重复发生的可能性,识别会计盈余项目的持续性对于投资者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是上市公司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会计盈余持续性的概念、分类、分析方法以及相关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的证券市场监管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检验了证券市场监管规定是否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研究表明通过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规避和迎合证券市场监管规定是上市公司的长期目标,强制性会计政策的变化使得不同时期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2001年发生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的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下降,高盈利企业为了平滑盈余、大亏且当年无需扭亏的企业为借新会计制度执行之际进行“大清洗”而调减利润;高管人员变更也诱发了业绩差的上市公司进行调减利润的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调增利润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扭亏。本文研究还证明了Fields(2001)的研究结论: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会计程序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4.
倪敏 《财会月刊》2012,(22):8-11
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经济增加值(EVA)评价指标在评价企业价值创造以及长期激励方面优于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本文基于EVA与净利润的矩阵关系,对上市公司价值创造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EVA与会计利润之间存在很大的背离,相比会计利润,EVA指标能够相对真实、稳定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变化;同时,通过分析也发现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会计-税收利润差异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由于自身存在"利税分离"的特点,其在进行盈余管理时,更加注重财务报告成本和所得税成本的衡量,更倾向于采用非应税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上市公司数据资料的进行分析后发现,通过会计—税收差异可以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识别,以实现上市公司避免亏损,增加效益的目的。笔者先是对会计—税收差异进行了概述,又详细阐述了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算方法,最后分析介绍了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7.
会计盈余是会计工作对外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它不仅是企业签订契约的基础,也是评价契约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企业通常会对会计盈余的生成和披露进行管理,即通过盈余管理达到避免税收管制、避免债务违约、获取最大报酬等目的。盈余管理有合理的盈余管理和不合理的盈余管理,应区别对待并加以规范引导,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易与利润操纵相混淆。本文通过辨析我国企业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不同之处,使企业和投资者能够正确认识目前广泛存在的盈余管理。对于利润操纵应严厉惩罚,而对盈余管理则应区别合理与不合理,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徐丽 《西部财会》2005,(9):41-42
操纵利润是当代西方国家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它的发现和提出与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紧密相关。由于上市公司违规操纵利润行为不断出现,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并对市场及投资者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如何有效地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使之对利润等会计信息的影响处于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当前资本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的性质、动因、手段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又称利润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调整,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从广义上看,盈余管理是指在不违反法律明文规定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或对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手段,以及关联交易等非会计手段来调节企业利润数据,使之符合企业及管理当局既定目标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利润操纵问题,尤其是上市公司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指标限制下,出于保牌等方面的原因,利用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所谓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以及自身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  相似文献   

11.
唐艳 《会计之友》2003,(2):44-45
为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交易操纵利润,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实质,财政部于2001年12月21日推出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其效果如何?本将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结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空间能够有效地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介绍几种衡量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的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盈余是上市公司经营成果的总结,从持续经营的角度来看,通过会计盈余可以预测公司未来业绩,为投资者评价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提供基本信息。因此,会计盈余的持续性成为衡量盈余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一、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比重是评价企业盈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比较普遍,更为突出是滥用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利润操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当局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追求的目标和行为动机的不一致。另外,从会计角度看,利润操纵的存在与现行会计所采用的原则与方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桂明晖 《四川会计》2003,(10):22-23
盈余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利润操纵,但它同一般意义的利润操纵有所区别。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虚增虚减利润。而盈余管理则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在职业判断中规划交易,使得企业的经营行为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盈余管理首先可以通过调节企业的收益来帮助企业合法合理地避税。其次,在合理范围内谨慎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以维护企业和其他利益关联者的利益。然而,现代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上市公司的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和投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如果上市公司提供的利润信息质量不高,甚至存在虚假现象误导信息的使用者,使其误解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并做出错误的决策带来损失。如何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以2007年12月31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全部农业类公司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利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提高上市公司利润质量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和投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如果上市公司提供的利润信息质量不高,甚至存在虚假现象误导信息的使用者,使其误解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并做出错误的决策带来损失。如何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以2007年12月31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全部农业类公司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利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提高上市公司利润质量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刘晓彦 《财会通讯》2008,(1):100-102
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考察企业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财务弹性和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以1998—200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近年来现金流量和会计利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出,随着相关会计规范的不断健全,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之间相关程度正在提高。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会计变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调减利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8年1592家上市公司为总体样本,对34家发生调减利润自发性会计变更和249家发生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司的特征及动机进行了检验,发现这些公司进行调减利润的变更,造成与当年强制性会计变更相关性不复存在是高盈利公司平滑盈余和大亏公司的大清洗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度量方法的争议1.总体应计利润法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企业报告的收益由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两部分组成,其中,经营现金流量与会计方法的选择关系不大,盈余管理的成本较高,因此企业一般不予考虑。而应计利润则容易通过变化会计方法或微调业务时间来进行操控。但应计利润中只有部分利润是可操控的。  相似文献   

20.
一、利润操纵简述 关于对利润操纵的认识,会计界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将利润操纵等同于西方会计文献中的盈余管理,即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