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部回复     
《资本市场》2010,(4):2-2
读了贵刊观察家栏目《2010年:另类投资机构将在中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文章.我对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的趋势有了新的了解。其中,专家提到了QCM和风险管理系统等相关另类投资的理念,我十分感兴趣。文章提到了不少机构和经理人在另类投资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为中国新时期的资本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投资聚焦     
《资本市场》2007,(5):79-84
<正>ITAT集团获蓝山资本中国、摩根等7000万英元投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蓝山中国资本(Blue Ridge China)及全球知名的另类投资机构之一Citadel In- vestment Group日前宣布对ITAT集团进行7000万美元联合投资,支持其在中国的连锁服装会员店及会员俱乐部网络的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3.
读编互动     
<正>从贵刊12期的文章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贵刊对2008年中国股市的投资前景充满信心。对此,我也有同感。虽然年底的调整不免让人有些心寒,但是.我相信在不断完善的中国资本市场大环境下,牛市不会就此结束。当然,正像贵刊文  相似文献   

4.
同期声     
《资本市场》2008,(2):34-37
<正>纪宝成"去年我再次提到促进我国优质海外公司有序回归的政策建议,伴随着以中国石油、建设银行、中国人寿、神华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海外上市公司的回归.我们欣喜地发现,在资本市场领域的理论探讨和政策主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发展成为今天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鲁炜"我考察了近百家交易所、金融机构、上市企业,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正逐步步入世界资本市场。世界资本市场越来越离不开中  相似文献   

5.
读编互动     
《资本市场》2011,(4):2-2
<正>上期的《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创新和经济转型》一文中提到,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应该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更好为企业并购活动提供便利,但中国的证券监管与行政审批制度却使得资本市场中企业并购发展缓慢,我觉得,审批权只要不取消,其不仅阻碍企业并购进程,政策说的市场向民间资本开放,也是虚谈。  相似文献   

6.
读编互动     
《资本市场》2011,(7):2-2
<正>《短兵相接国内资本市场》一文中把脉"十二五"开篇之年国内投资市场诸多症候,以数字说话,通过中国城市居民投资信心及投资意愿来剖析市场走向,具象地给市场以反馈和指导。尤其是对房地产、黄金白银和通货膨胀的深入分析,给国内资本市场混局中带来一丝春风,很有现实意义。大连亚东  相似文献   

7.
<正>我将就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简要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A.首先,我将就全球金融业的长期发展趋势简要阐述一下我的见解。首先,全球资本市场在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个人资金与机构投资流动的最重要机制。尽管其他机制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实际流量以及作为对其他机制的约束或标准来看,资本市场的影响却与日俱增。举例来说,资本市场对全球商业  相似文献   

8.
郭晓晶 《技术经济》2003,22(7):26-27
<正> 2002年11月7日,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境内证券市场。 一、国际新兴市场开放的历史回顾 QFII制度是一种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并非是国际通行的作法,是少数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由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被标准普尔公司列为新兴市场的国家和地区,货币没有完全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资本市场不完善,外资大规模地介入有可能对其金融市场乃至整体经济带来较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2006,(9):2-2
<正>并购重组(M&A)是世界证券市场发展过程永恒的亮点。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接近尾声,中国并购市场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阻碍上市公司并购的障碍正在逐步扫除,非流通股逐步流通使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有了实现的可能,同时通过全流通的市场化运作,打破了中国一直以来行政垄断的现状,降低了重组并购的交易成本,让产业投资与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收购有了结合起来的基础。全流通下M&A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最诱人的投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凌慧  卢庆华 《经济师》2004,(5):78-78
文章就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 ,分析了将基金的一部分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指出养老保险基金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 ,既可以使基金增值 ,又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有效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1.
风险投资机构的收益动机与被投资公司的动态演进规律共同决定了风险资本对被投资公司价值增值的作用效果。一级市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价是否受风险资本存在性的影响,是检验市场对风险资本价值增值作用认可程度的有效指示。本文通过对2009—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的355家公司的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风险资本进入的上市公司而言,有风险资本投资的公司的股票发行价、最高询价和最低询价都显著偏低,并能成功发行更多股票和募集到更多资金;风险资本的存在释放出公司具有较高潜在发展价值的信号。研究结论表明,风险投资机构对被投资公司的价值增值作用得到了一级市场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 ,但由于起步较迟 ,无论在规模、作用和规范方面 ,都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最重要的是发展和规范。在发展方面 ,一要扩大市场流通总规模 ,包括证券经营机构、上市公司及投资队伍的规模 ;二要多元化开发资本市场功能 ,促进金融创新 ;三要多层次发展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在规范方面 ,一要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提高其质量 ;二要规范投资者行为 ,培育真正的市场投资主体 ;三要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 ,把资本市场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使我国资本市场在 2 1世纪进入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经济》2001,(9)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祥地,深圳、上海两市在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今天,积累了十分雄厚的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而作为中国政治心脏的北京,也集聚了许多具有相当实力的投资机构。为了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大的舞台,深、沪、京三地资本纷纷跳出各自的地界,大量收购和投资异地上市公司,形成了中国资本市场上一道亮丽的景观。  相似文献   

14.
谢长艳 《经济》2013,(Z1):130-131
散户主导的市场向来是中国监管层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突出标志。在过去的2012年,监管部门在发展机构投资者方面是不遗余力。在2013年的证券期货监管会上,郭树清主席又把"培养机构投资者队伍"、"扩大QFII、RQFII投资额度"纳入十项工作任务。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有着重要作用,壮大机构投资人有利于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有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不但在于把资金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手中,实现保值增值;而且可以为国内外各类投资者投资中国经济提供便利的工具和场所。但是,我国资本市场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本文提出了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姚国会 《经济》2008,(1):27-29
目前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之一,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过程中,就可看到国际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身影。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兴起,国外的金融资本特别是私募股权基金资本涌入中国好戏才刚开始。  相似文献   

17.
私募股权、天使资本对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曜  张子炜 《财经研究》2011,(8):113-124,134
文章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前股权投资者进行了界定和区分,然后采用手工整理数据考察了私募股权资本和天使资本对创业板公司的投资行为,重点研究了这两种资本对IPO抑价率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私募股权资本往往投资于高估值行业且入股的企业资质较差,不能发挥认证作用,其持股的公司有更高的IPO抑价率;相反,天使资本往往投资于资质较好的企业,并且愿意投资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其持股对IPO抑价率无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创业企业审慎选择融资来源、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进行理性投资以及监管部门加强行业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一是,要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离不开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制国际化。要打造中国资本市场竞争力,必须要以打造中国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竞争力为前提。我认为,现在《公司法》、《证券法》和宏观调控的职能设计与资本市场国际化不相匹配,应以资本  相似文献   

19.
林刚 《资本市场》2003,(5):30-33
中国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在理性和平衡的基础上发展具有良好资本基础和诚信高效运行的投资机构,这是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长期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志华 《经济师》2003,(9):258-258
近年来 ,国民经济持续保持 7%~ 8%的较快增长率 ,而银行存款利率及国债利率持续走低。将社保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 ,将是保证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较好办法。文章对社保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和采用何种方式投资于资本市场以及投资后监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