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涛 《华商》2014,(23):76-77
手机、平板电脑、PC这三者被看作是最重要的三块屏幕,在移动、办公、室内等场合单独或联合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电视在最近一两年以大屏显示后背的优势,迅速切入到家庭数字娱乐范畴,奠定了第四屏的位置。Google、Apple、微软、三星、小米几乎所有重要的厂商都试图在移动设备之外,通过大屏显示设备,延伸到家庭的多人使用场景中。  相似文献   

2.
王伟 《广告大观》2014,(2):37-38
随着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普及,视听传媒迅速进入多屏时代,电视视频、网络视频、移动网络视频、户外视频、楼宇液晶电视、车载电视等等,大大小小的屏幕共同在今天构成了纷繁的视频矩阵。在视频领域分众化趋势明显加剧,电视“一屏独大”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被新媒介所分割。  相似文献   

3.
多屏互动的世界来了,由以前集中在双屏(电视、电脑)到三屏(电视、电脑、平板电脑)、四屏(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再到户外大屏也被纳入。更大屏幕的智能手机、家用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不断推出,智能手表、谷歌眼镜、车载屏幕出现在消费者的生活里。《失控》作者、《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认为,在多屏时代,屏幕构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广告大观》2014,(12):77-78
"多屏营销"作为这个时代的新兴产物,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便成为了媒体界老生常谈的问题。现在是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的四屏世界,不久可能会进入包含眼镜、手表等的五屏、六屏世界。多屏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并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而跨屏广告营销也在迅速发展,移动广告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互联网电视等新兴力量也在改变屏幕广告模式。电视媒体在这样一种百家争鸣的时代下,想要持有原有的市场广告份额似乎变成了极具挑战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多屏时代,消费者的屏幕接触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他们每天接触的屏幕越来越多,由传统的电视、PC端逐渐扩展到手机、Pad。消费者的注意力也在被多种不同的终端分割,屏幕接触时间碎片化趋势渐显。对此,各大视频媒体正在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域,将触角延伸至移动终端、户外媒体;而数字营销公司也在加紧布局新一轮营销计划,以满足广告主的投放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营销者说现在的消费者使用媒体的习惯是多元化、碎片化,很多时候是处于在同一个地点却是多个屏幕的环境中,各个屏幕与消费者形成联合互动将是未来多屏营销的突破口。2013年,数字营销发展很快,尤其是移动数字营销。2014年1月,移动、联通、电信都已启动4G,可以预见,2014年移动数字营销的空间非常大。移动端的技术发展,给多屏整合营销也带来了新的机会。互动通的业务涉及品牌、精准、移动、视频、DSP等六个板块,它们之间没有轻重之分,2013年,为了提供给广告主一个优良的数据营销方式,互动通已经着手将这六块串联起来。不同的屏幕,由于其大小不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不尽相同,加上其涉及的营销技术的差异化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广  相似文献   

7.
马驰 《网际商务》2014,(1):78-78
王祥芸认为,电影屏、智能电视屏、Pad屏、Phone屏、PC屏的五屏联动营销,显然比传统多屏的“PC端+移动端”更有影响力和媒体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新一年,跨屏进入了"精细化"营销时代。屏幕的增多,尤其是谷歌眼镜、可穿戴智能手表等新兴屏幕的出现,注定2014年是多屏互动营销的时代。Google联合全球知名调查公司Ipsos和Brands展开的调查表明:当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四类产品被联合在一起使用时,它们才发挥出真正的效力,目前美国民众在媒体消费上花的时间达到了每天4.4小时,其中90%的时间属于跨屏消费。对品牌而言,多屏时代带来的多任务操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坏消息是用户的注意力在分散,媒体的边界在模糊,品牌和广告需要针对不同的屏进行内容优化;好消息是多屏提供了更  相似文献   

9.
正营销者说2013年是一个重要的临界点。这一年,移动互联网全面崛起,将互联网与线下世界全面打通,多屏成为主流的趋势。未来一两年,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以及4G的到来,多屏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总结2013年视频行业的热词,"多屏"必然入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多屏时代已经到来,多屏正在改变世界。首先,多屏让视频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天之中视频以最长时间、各种地点、各种终端的形式陪伴在人们身边,成为用户生活中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在此背景下,多屏战略对于视频行业的意义可想而知,对于我们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013年6月,优酷土豆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多屏营销"概念,在我们看来,不同的屏幕对营销而言,  相似文献   

10.
多屏互动的时代来了。智能手机、家用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不断推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车载屏幕也出现在消费者生活里。  相似文献   

11.
多屏时代:跨屏营销提升投放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 《广告大观》2014,(4):27-28
美国BI数据显示,两到三年内平板电脑的销量将超过PC,现在是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的四屏世界,不久可能会进入包含谷歌眼镜等的五屏、六屏世界,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多屏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并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而跨屏广告营销也在迅速发展,移动广告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互联网电视等新兴力量也在改变互联网广告。  相似文献   

12.
营销者说多屏时代的王道是什么?——更有品质的内容。只有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制作他们喜欢的、关注的、想看到的内容,才能实现空间和时间的双向占领。我们身处在一个多屏的时代,现在的屏幕遍布各处:电梯间、机场、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等,生活中的不同屏幕占领了我们生活中的空间和时间,时间被严重碎片化。如何让眼  相似文献   

13.
月度聚焦     
《广告大观》2014,(4):110-111
华通明略发布AdReaction全球研究报告 3月18日,华通明略(MillwardBrown)最新发布的2O14年AdReaction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媒体的频率要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该报告在全球30个国家调查了12,000个样本,着眼于挖掘多屏世界中的营销机遇、每一种屏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消费者对各种屏幕设备的广告接受程度,帮助品牌主通过有效的多屏广告投放推动品牌增长。  相似文献   

14.
古永锵 《创业家》2014,(8):54-55
正从分享平台到版权合作,再到自制内容,这一发展脉络是优酷土豆胜出的关键。2005年以前,用户对屏幕的认知,多来自PC和电视,现在则有了手机屏、iPad屏等小屏,而且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借助这些小屏,用户与视频、图文等内容的连接变得随时随地,使用频率也已大为提高,内容的价值已被无形放大。就视频内容而言,2013年是一个转折年,这一年我们真正进入到了多屏时代。2012年第二季度,优酷App每日播放量只有  相似文献   

15.
牛明 《中国报业》2023,(9):46-47
移动互联网和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也在发生巨变,新媒体时代的序幕就此拉开。在此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大屏”向“小屏”的转变,智能移动终端逐渐取代电视媒体,导致大屏传播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本文重新审视新媒体环境,深入探究现阶段大屏传播存在的不足,以和谐共融为基调,探索大屏传播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楠 《中国报业》2013,(7):84-84
2012年,中国受众深度接触媒体频率排名显示,手机超越报纸、杂志、与电视、Pc成为三大媒体,与此同时,以Pad、LED大屏等各类屏幕终端为载体的媒体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正每月点评于子桓华润三九医药市场与品牌管理部总经理多屏时代新挑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低头族"已经成为街头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低头发微信、低头刷微博、低头玩游戏,随时随地关注着手机、Pad上的每一个动态,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Pad屏、户外屏、车内导航屏等各种屏幕,充斥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如此碎片化的媒介环境,对于品牌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一方面,品牌必须顺应移动终端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成功营销》2013,(7):52-53
多屏生态不仅要求营销服务能够提升更全面的传播力,同样也改变着整个视频营销产业的游戏规则,对于各屏幕之间的内容、营销及互动,都有着全新的要求。社交化视频、人与屏幕的交互,视频消费者对跨屏、不同终端在多屏行为中的角色有着新的要求。消费者主权的崛起,使得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了多屏时代营  相似文献   

19.
康迪 《成功营销》2009,(2):82-83
“亚洲仍然是移动营销最火热的地区,手机的普及率高于全球任何其他地区。随着手机使用者和广告主数量的增加,移动营销会成为抓住大众市场的最佳机会——将超过电视、平面媒体和其他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20.
姜红 《中国广告》2012,(2):40-41
在高度立体化和碎片化的媒体环境下,所有的单个媒体看起来再合适,也不过是各司其职的其中一环。2011年,媒体的融合时代来临。正如实力传播全国电视投资管理总监谭莉敏所言,"目前新屏幕包括互联网电视、户外电视(楼宇/广场等)、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终端,但它们大多以个体存在,显得独立而自锁,只有在全屏整合的背景下,这些屏幕才能变得成熟而饱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