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如何有效引导经济资源流向政策支持产业,是产业政策发挥成效的关键.现有相关研究未深入考察经济资源在扶持行业之间及行业内部配置的规律,而且没有综合探讨不同资金配置的关联.文章考察了市场力量与政府扶持两种机制如何引导产业政策下的资金配置.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债务融资和政府补助.其中,债务融资更多地流向了成长行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政府补助使成长行业中的小规模企业和成熟行业中的大规模企业受益更多.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看重企业的增长机会,政府补助则会顾及当前成长性较弱而相对不受市场青睐的企业,对产业政策下的市场化资金配置起到了补充作用.文章的研究为如何协调市场机制和政府扶持两种力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岳佳彬  胥文帅 《财经研究》2021,47(9):123-138
市场竞争在企业参与外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创新激励作用吗?从这个问题出发,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为研究背景,从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两个层面,政府与市场两个视角,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出发,考察参与扶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使用2016-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先从投入维度实证验证了企业参与治理会在一定程度产生"创新投入挤占效应",即上市公司参与扶贫治理与其创新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然而,更高市场竞争程度能显著降低"挤占效应",有效发挥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的激励作用;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区分信贷资源和政商关系的异质性,这种"挤占效应"在信贷资源可得性较差、政商关系水平更低的参与企业中更加显著.机制研究表明,这种"挤占效应"通过政策性负担的增加、管理层业绩压力的降低而显著提升.最后,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参与贫困治理虽然挤占了其创新投入,却提升了创新产出,企业创新产出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改善,参与治理为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带来了益处.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企业主体创新行为的理解,为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考,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主要探讨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光环效应”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以及专利强度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中国2008-2018年228家新能源企业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政府研发和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外部融资有正向影响,即政府通过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产生光环效应,增加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的机会;②专利强度显著正向调节政府研发和非研发补贴与企业长短期债务融资的关系,而对企业获得股权融资则无显著影响,即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在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时更关注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高技术产业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技术创新产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研发资金来源的视角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运用国际数据的横向比较和国内数据的实证研究方法展开考察,反映了不同资金来源的研发投入强度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差异,研究结论认为:增加企业内部自有资金来源的研发投入强度能够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政府来源资金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在短期内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而在长期则有助于核心技术的创新产出水平.外资机构来源资金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基于此,从高技术产业的外部融资环境、高技术企业的内部研发战略决策及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支持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企业融资问题不仅受到金融货币政策的影响,财政干预对于企业融资倾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通过构建财政干预政策与企业融资倾向指标,利用多元面板log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干预政策推动企业选择股权融资作为外部融资的首选手段。对企业进行分组检验发现,企业的所有制、行业性质、规模等不同,企业受到财政干预政策的影响不同。以企业经济预期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发现,财政干预政策通过影响企业对经济的预期而影响企业融资决策。以市场金融化程度作为政策环境冲击分析发现,当前"脱实向虚"的经济走势显著影响了财政干预政策对企业融资倾向的作用效果。因此,新常态下的财政干预政策要着眼于微观企业的异质性,同时结合金融货币政策保障企业融资市场的有序。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广州市2004-2014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政府科技支出与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的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和企业专利授权项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而政府财政科技支出与企业R&D投入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广州市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研发产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广州市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存在明显的结果导向.据此,我们提出从结构上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比例;从政策上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凯  吴清 《财经研究》2018,(4):102-115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样本,运用能克服样本自选择性的计量方法估计R&D税收激励的专利效应,并以知识生产函数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没有获得R&D税收激励的厂商相比,获得R&D税收激励的厂商并不具有更高的专利产出.从作用机制上看,尽管R&D税收激励产生了显著的额外研发支出效应,但该效应并未直接增加企业的专利产出,中国的R&D税收激励面临类似"欧洲悖论"的困境.仅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下,R&D税收激励引致的额外研发支出能间接增加专利产出,知识产权保护缓解了R&D税收激励政策失灵的风险.前述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未来,为改善我国R&D税收激励的创新效应,走出"欧洲悖论"困境,需要优化R&D税收激励政策设计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功效.  相似文献   

8.
利用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对政府财政激励、资源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激励、资源能力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减免类政策激励效果优于补贴类政策效果,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在"国有企业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强化企业自身竞争力,调整和完善财政激励方式和激励对象,这将是增强企业创新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8—2018年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了资本结构和产权性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效果。研究发现,企业存在最优的非经营性杠杆率区间,且资本结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会因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即最优区间内,企业增加非经营性杠杆率可以在不影响创新投入和创新风险的情况下提高创新产出,而非国有企业更适合增加杠杆率,并会对创新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国有企业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2001—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分析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研究发现,受产业政策激励的公司,专利申请显著增加,但只是非发明专利显著增加,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当公司预期将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时,其专利申请、特别是非发明专利申请显著增加,选择性产业政策的财税手段使企业为"寻扶持"而创新。进一步对企业分组分析发现,上述现象只在国企组、非高新技术行业组中显著。这说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只激励企业策略性创新,企业为"寻扶持"而增加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发明专利申请的增加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推动技术进步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实质性创新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来年,中国工业企业呈现出购置土地和金融资产的“脱实向虚”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本文利用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创新专利研究数据及土地出让交易数据,利用PSM-DID模型,从土地购置行为和购置额度两方面探究工业企业土地购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企业土地购置行为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且这一促进作用呈倒“U”型趋势;工业企业购置工业用地行为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购置商住用地行为则显著抑制企业创新。本文研究还发现,工业企业适度的土地购置会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财务风险,扩大企业研发投入而促进企业创新,高额的土地购置则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财务风险,从而挤占企业创新资金而抑制企业创新。本研究为政府合理监管工业企业购置土地行为提供依据,有助于引导工业企业合理协调“土地购置”和“研发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创新已成为发展趋势,但是关于开放式创新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尚未达成一致结论。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检验,并探讨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①开放式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②企业获得政府研发补助越多,外部组织越愿意与其进行开放式创新,企业可用于研发投入的内外部资源也越多;③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倾向采取开放式创新,以通过与外部资源拥有者合作增加研发投入、保持竞争优势。该研究发现可为推动制造业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以及加快转型升级提供决策依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手工收集地方政府培育类政策并与2007—2019年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多期DID模型检验其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培育类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起长期显著促进作用,但政府认定次数增加并不能推动中小企业创新由量转质的飞跃。进一步地,培育类政策可通过激发创新意愿、加速人才聚集、提升市场关注度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该类政策对国有中小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仅对低集中度行业企业起到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地区政策激励与创新补偿效应更强。结论可丰富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经验证据,为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发活动的高风险特征决定其必然受到融资约束。商业信用作为企业短期融资方式,是否影响研发投入?以我国2009-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商业信用融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产权性质在其中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越多,越不利于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商业信用带来的短期偿债压力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商业信用融资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结论表明,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主要表现为偿债压力带来的风险效应,而不是融资支持,对民营企业的风险效应更为显著。在金融市场不完善情况下,短期融资难以支持企业长期投资,因而政府需要通过完善金融市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降低短期负债偿债压力对企业研发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中国特定的产业政策,对企业研发活动和创新策略具有重要影响。在区分企业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转化阶段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14 156个微观样本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样本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反事实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转化阶段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对上市公司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效应;政策对不同企业主体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对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以及未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影响更显著;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长期负债两条路径影响企业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同时政策也引致企业研发投入挤占营业成本、广告支出等经营费用,进而抑制企业技术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产业政策之争”发展至今,研究“如何更好地推行产业政策”比继续争论“产业政策是否有效”更具有现实意义。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发现,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带来积极效应,表现为政策能够促进企业长期价值提升;另一方面也存在消极效应,表现为政策会引发研发操纵等机会主义行为,同时,消极效应会对积极效应产生替代作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抑制政策的消极效应,并放大政策的积极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消极效应的产生源于企业借助政策开展研发操纵,提升短期财务绩效和短期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17.
以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搜集粤苏鄂辽4地省级层面的政策文献,综合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和政策内容分析方法,开展基于政策发文单位的政策外部属性分析,以及政策工具和产业价值链的政策内容挖掘,刻画地方政府政策在3个维度上的协调性及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而为政策改进提供建议。结果发现,目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中,基础政策数量偏少;过于依赖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对需求型政策工具有所忽视;政策作用集中在研发、投资、生产环节,缺乏针对消费环节的政策。构建的三维研究框架可为分析公共政策的协调性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对政府部门补齐政策短板、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政策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已注册通过的65家科创板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然后利用fsQCA方法探讨创新效率提升的前因条件组合。结果表明,我国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效率整体表现欠佳,城市创新创业环境中的政策环境、人才环境和金融支持正向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产业环境和金融中介市场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补贴和城市研发环境导致企业创新投入冗余增加,不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效率实现路径由政策环境主导型和中介市场主导型构成,城市创新环境失衡、产业环境与金融支持缺失是造成部分企业创新效率相对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系统分析外部环境规制对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基于组态视角解释企业提高创新效率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科创企业创新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前制度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仍然较低,企业研发投资动力不足。为鼓励企业科技研发活动,科技资助是政府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之一。以2008-2016年全国44个软件产业基地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政府科技资助对软件企业研发投入和外部融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上述过程的调节作用;构建了4个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政府科技资助能通过认证机制提高软件企业外部融资,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显著;另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低,政府认证效应发挥的作用越强,企业获得的外部融资越多;同时,在政府科技资助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路径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