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敏  谭兴旺  祝云  张弛 《广西电业》2007,(10):126-128
荔浦县35kV变电站10kV系统原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能正确判断和动作,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较低。为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对10kV小电流接地保护系统实行技术改造。本文分析了小电流接地保护系统技术原理及小波变换信号处理方法,介绍了技术改造方案和工程实施经验。系统改造后,能正确处理相应故障,及时切除故障线路,减少停电时间及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农村10kV网络中,大多数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根据运行规程,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允许线路运行一定时间,同时变电站内发10kV系统接地信号,由于大多数变电站内没有设置10kV接地选线功能,需要运行人员作出迅速判断,退出接地线路;然而,除了线路接地故障以外,网络发生铁磁谐振、PT断线、线路断线故障,变电站内也发接地信号(输电线路专指单电源单回线路),一些运行人员对铁磁谐振、PT断线、线路断线故障特征不够了解,往往误判断为接地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接地选择停电,并且拖延事故处理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农村10kV网络中,大多数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根据运行规程,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允许线路运行一定时间,同时变电站内发10kV系统接地信号,由于大多数变电站内没有设置10kV接地选线功能,需要运行人员作出迅速判断,退出接地线路;然而,除了线路接地故障以外,网络发生铁磁谐振、PT断线、线路断线故障,变电站内也发接地信号(输电线路专指单电源单回线路),一些运行人员对铁磁谐振、PT断线、线路断线故障特征不够了解,往往误判断为接地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接地选择停电,并且拖延事故处理的时间。根据多年来的运行经验,35KV变电…  相似文献   

4.
分析10 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处理过程发生的问题,在消弧装置与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配合、电网系统自动化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农村10kV网络中,大多数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根据运行规程,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允许线路运行一定时间,同时变电站内发10kV系统接地信号,由于大多数变电站内没有设置10kV接地选线功能,需要运行人员作出迅速判断,退出接地线路;然而,除了线路接地故障以外,网络发生铁磁谐振、FT断线、线路断线故障,变电站内也发接地信号(输电线路专指单电源单回线路),一些运行人员对铁磁谐振、FT断线、线路断线故障特征不够了解,往往误判断为接地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接地选择停电,并且拖延事故处理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梁琦  李瑾 《广西电业》2007,(5):57-59
10kV~35kV系统单相接地是电力系统运行中较常见的故障类型。本文就此类故障分析其危害性,重点论述造成单相接地事故扩大化的主要原因--系统电容电流超标,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不能自熄。提出限制单相接地事故扩大化的各种措施,并建议在理论上也不再允许小电流接地系统带接地相运行,线路加装接地保护装置,自动切除故障线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矿多为井工开采,地下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对供电保护要求极为严格。对于10kV以下的供电保护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构成小电流供电接地系统。本文介绍了煤矿井下供电保护现状,结合目前煤矿井下供电多采用10kV环形线-横跨支线供电技术现状,针对其中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小电流供电系统背景,详细的分析了这两个接地方式的供电保护机理,及环形线--横跨支线供电技术中的选线定位,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电流速断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配网单相接地故障工况较为复杂,故障选线装置准确可靠性较低,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问题,利用IDT智能配电终端与故障电流暂态分量相结合,研究了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新方法。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故障分区定位新方法能够求出小电流接地故障段的故障参数,并经故障参数判别准确判断出地故障区域,提高了故障定位排除效率和准确性,为配电网运行维护和馈线自动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科林 《广西电业》2010,(2):92-93,87
苍梧县10kV配电网在高雷区域环境下运行,故障发生率较高,安装接地故障指示器对快速判断线路的故障点,提高巡检人员对故障的判断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就10kV线路接地故障指示器安装位置的选择、故障线路及故障点的判定方法以及接地故障指示器的使用局限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是利用工频过电压、过电流和零序电流等“绝对定值”原理构成接地保护,需要人工寻找接地故障线路,不能自动跳开永久性接地故障,无法很好地完成选择性的要求。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调节消弧线圈由人工进行,且网络运行参数经常变化,计算与调节工作繁琐,运行人员负担很重。 邯郸电力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ZGTD系列产品“调容式自动跟踪消弧线圈及专用单相接地选线装置”利用微机自动跟踪  相似文献   

11.
某变电站10 kV刀闸发生三相接地短路故障。分析故障录波数据,并从绝缘结构、空气绝缘距离、弧光接地过电压等方面分析本次故障的主要原因,以及母线电容电流测试结果及中性点运行方式。最后提出技术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与电力系统安全和运行可靠性、经济性密切相关,是城网和农网建设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接地方式的选择既要考虑当时配电网的结构和设备,还受接地设备技术水平的制约。本文提出一种配网中性点多模接地方式,突破10k V系统在复杂接地故障状态下故障类型准确识别及快速处理、与配网自动化系统协调等难题,研制基于短时可控电抗器技术的10k V系统接地故障全自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北方地区高压电网以220千伏、66千伏电压等级应用较为普遍,其中中性点为直接或间接接地系统。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供电网络的不断延展使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加,导致电网内单相接地故障不断增多,极易引发电力事故。在电网的新建与改造工程中,中性点的接地方式选择已是关系到电网安全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问题,需引起多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李广平 《广西电业》2009,(6):110-111
在我国,通常将电压为6~35kV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这种非直接接地系统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小接地电流系统普遍采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监视、测量系统一次电压,并根据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异常产生的零序电压值进行绝缘监测和报警.通常绝缘监测装置的报警值设置为10~30V,当零序电压超过此整定值时,即发出接地告警信号.  相似文献   

15.
李德平 《广西电业》2005,(10):92-93
接地装置在输变电工程中是个特殊的项目。其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电网中重大设备的运行安全,也关系到电气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接地装置直接影响继电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不合格的接地网将对巡视设备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和改造确保接地装置的工程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朱琳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0):65+67-65,67
夏天是雷雨旺季,在这个时期,10kV的配网线路经常出现故障,其中尤以线路接地故障最为严重,且无论是查找还是处理起来都很棘手。如果线路长时间接地运行的话,可能会因为变电站保险丝的毁坏导致执勤者拉闸停电,这样10kV的馈路整体都会停电。更有可能引发大的人员伤亡,后果极其严重。10kV配电线路是采用"三相三线"的供电方式,不仅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增强线路绝缘性,减少跳闸率,同时还大大减少了线路的损耗。但是由于这种供电方式经常发生故障,因此也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而本文,旨在分析10kV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以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苍梧县10kV配电网在高雷区域环境下运行,故障发生率较高,安装接地故障指示器对快速判断线路的故障点,提高巡检人员对故障的判断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就10kV线路接地故障指示器安装位置的选择、故障线路及故障点的判定方法以及接地故障指示器的使用局限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桂东电网110kV合八变电站35kv出线电缆头爆炸事故,指出在35kV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在系统单相间歇性接地时,会在接地点燃起电孤,引起弧光过电压,从而使非故障相对地电压进一步升高,造成绝缘损坏,形成两点甚至多点接地短路,造成电网停电事故.文章结合实际,时当时合八变35kV系统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应对弧光过电压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西荔浦供电分公司农网改造中新建的35kV~110kV变电站,其10kV系统为保证运行可靠性以及从安全运行考虑,设备大多采用户内设备,同时采用封闭式盘柜以保证安全.由于在土建设计时10kV高压配电室大多未考虑夏季高温天气的影响而采取降温措施(即未设计地窗和排气窗使空气对流),进入夏季高温季节后,高压室内温度时常高达近50C,再加上运行中设备通过电流产生一定温升,柜内温度比室温还要高出不少,设备在此高温下运行,一是缩短设备的预期寿命,特别是设备中的橡胶及塑料件加速老化,有的设备密封性能受到影响缩短正常检修周期,如果巡视检查不到位,还可能引发设备事故;二是高温时段运行人员巡视设备或者检修人员故障检修时十分辛苦.如何降低高压室内温度成了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供用电技术的发展,农村电网技术改造正在全面展开,农村35kV变电站按无人值班模式进行建设与改造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发展的主流;对于农村35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首先可以减少人为误操作引起的事故,提高变电站运行可靠性,再次可以减员增效,提高企业效益;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的目的是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