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韬 《环球财经》2009,(8):58-59
看人下菜,看公司下单,都是一种感觉。 汉武帝选中霍去病,并不是因为他的才能,而是因为亲戚关系。(也有一说两人是同性恋)。这么说来,看人看事,更多的时候就是抓瞎,谁也不会回回部中五百万。  相似文献   

2.
《西部论丛》2006,(2):91-91
在职场上,检验人的道德品行有个标准,就是看他在工作时所其有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与工作效率有很大关系,而且对人的品格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耀成 《宁波通讯》2005,(11):34-35
且慢,难道世界上有用一只眼睛看电影的人吗?除非他是个残疾人!——我这里所谓“两只眼睛看电影”,乃别有深意在焉。  相似文献   

4.
[妙语]他回到原点,用纯粹的视角看人看物,让他有了不一样的发现和果敢。 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创造两家世界级500强公司,已经是个“古老”的传说。可是他只身拯救日航,却是发生在每个人眼皮底下的事情。2010年2月1日,稻盛接盘申请破产保护的日航,截至2011年3月,目航盈利创造全球航空公司第一的纪录。对今天被“人荒”、“钱荒”、“电荒”、“心慌”困扰的中国企业,重新梳理这个案例背后的密码,可能会更真切地唤醒中国企业人。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企业必须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 一般来讲,企业家管理企业时一只眼睛看市场,另一只眼睛看企业内部的员工。特别是中国的企业,还需要有第三只眼睛看政府,第四只眼睛看世界。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他的哲学思想就是如何宽厚待人、培养人的自信心和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讲的都是人性化管理的问题。同时,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学家还提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观点,认为企业有两个“上帝”:一个是顾客,另一个是员工。  相似文献   

6.
一个半朋友     
《广西经济》2009,(2):57-57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位能在文革时期的囚禁生活中看《资本论》“一看便看进去了”的人,也是一位能在西部的天空下辛勤笔耕著作颇丰 “三次获得全国小说奖”的人,更是一位能在银川郊区一座荒凉的古堡废墟里发现并创造价值使“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人,他就是著名的集作家、企业家于一身的张贤亮先生。日前,记者就有关在西部大开发中企业的发展与创新的问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8.
微言精粹     
《老区建设》2012,(1):62-62
1.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2.读书如果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读;3.看一个孩子,是看他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干;4.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会很稳固;5.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6.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7.机会是持续发展的;8.不求人,格自高。  相似文献   

9.
津新 《中国高新区》2008,(3):114-115
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于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相似文献   

10.
大西北人看浦东本刊记者郑柯浦东开发,举世瞩目。作为中国内陆省分——大酉北的宁夏人,对浦东开发有什么感想呢?带着这样的一个想法,记者近日走访了宁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马启智同志。马启智同志是党中央后补委员,前不久刚刚出席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当他听记者向他...  相似文献   

11.
悠幽斋     
不会被偷走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不少柳树苗。他怕这些树苗被人偷走,就专请了一个人来看着。第二天早晨,他出门一看,树苗一棵也不见了。于是,就气冲冲地去责问看苗人。树苗都哪儿去了?他气急败坏地问。您别着急,看苗人指了指上锁的柜橱,都拔起来放到这里边了,保证一棵也不会被偷走。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反贪风暴,让一个个腐败分子过足了上台表演的戏痛。在这些角色中,既有白天晚上各不同的“阴阳”人,也有装疯卖傻的“糊涂”人,还有精通为官之道的“聪明”人。不过,他们最后无一例外地成为“笼中”人。请看── 白天念稿子晚上钻裙子 广东省佛冈县原政法委书记叶广章,庄严地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宣布:严禁领导干部搞“三陪”。就在慷慨激昂报告过的当晚,他就和妓女赵某睡到了一张床上。风流过后,见电视里正播放他白天的讲话,于是得意地对赵说:“你看我讲话多有风度。”赵也就补上一句:“老公,我现在是几陪呀?堂堂县政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长期生活在海外的人,他了解世界作为经常往返沪巷两地的人,他熟悉上海和香港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是经济劳方面的专家作为QAD的一员,他必须关注制造业的发展作为一个与上海有“血缘”的人,他有浓浓的上海情结综合这些因素,他看问题会有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发展》2009,(4):158-158
徐霞客从小就对考取功名不感兴趣,总想着有一天,能远走高飞,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次,他把《山海经》给带到了书馆里。先生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课,他却在下面看自己的书。先生责问他,徐霞客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我长大了要去做司马迁、班固那样的人,像他们一样游遍天下。”先生听了,非常生气,就把这事告诉了他父亲。  相似文献   

15.
他是曾经的央视名嘴,2006年世界杯的那个晚上,一声“意大利万岁”的嘶喊,让更多中国人知道了他的名字,如果说“从小看大”,那么在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狂放与散漫,真的来自于他所出生的内蒙古大草原吗?  相似文献   

16.
李拙并不拙,很巧。他笔下的花乌、山水既大气又文气。粗看似乎传统了些,构图平平,但细粉之下却耐人寻味。李拙有书法功底,所以他画的每一笔都是写出来的,这使我想起王簃先生的一段话:“画和做人一样,不该让人初交热情,继而索然,应该使初交平平,再品味醉厚,经久不衰,”我是很少画花鸟和山水的,但是看了李拙的画儿,  相似文献   

17.
《新西部(上)》2004,(2):71-72
MBA对在企业工作的人的职业发展影响很不相同。一个是看他想从事什么岗位.本身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或虽没有从事管理,但想朝管理这方面转;过去从事的是技术研发工作。后来升职搞管理又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这样的人去读会有用;如果从事技术性工作,也没打算向管理转行,而是看别人读,自己也就读了,这样未必有用。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参谋”的“力所能及”──记金利冶炼铸造厂厂长邬经勇本刊特约记者严志明在时下社会上流行一切向“钱”看的浪涛中,有没有为艰苦创业付出了全部心血,而自己却分文不取的人呢?在有些的心目中,即使有这样的人,不是神经出了毛病,要不就是傻瓜。然而他既不是傻瓜...  相似文献   

19.
鲁焕清 《宁波通讯》2012,(10):65-65
记忆中很少有这样的书,让人看一眼便下定必读和必买的决心。但翻开这本书,竞有一种类似“触电”的麻酥感,如同“众里寻他千百度”都没有觅见,不经意之间的“蓦然回首”,却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追求的目标和追求的方式各不相同,但追求者的共识大体一致,这就是走自己的路,实现自我价值”。老板的风度不是表现在外观,而是看他把企业搞多大,为企业创造的财富有多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挣钱,诚诚恳恳待友”。──张超如是说。有关东南公司的一组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