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给农村土地制度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必须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农村土地制度,从改革中寻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不断创新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大的变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土地制度改革时期,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所有、农民经营,即"私有私营";第二个阶段是合作社、人民公社时期,农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农垦体系是我国农业经营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我国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任,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本书从全球农业竞争格局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安全的大战略出发,来构建农垦制度改革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本书聚焦农垦产权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剥离社会功能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安全、集团化企业化改革与企业品牌建设、垦地共建机制、金融支持框架、生态农业构建等难点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支中 《农业经济》2001,(12):37-38
中国作为拥有九亿农民的国家,农业问题历来被放到首要位置,而土地又是农业牛产的核心要素,作为农业发展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尤为稀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的变革:1949年进行土改消灭了封建上地所有制和租佃制,确立了小农的土地所有制与经营制;1953-1956年通过农业合作社将小农的土地所有制与经营制变成农民的集体所有制与经营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借鉴农村"大包干"责任制的改革经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农垦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推动下,全国农垦开始兴办职工家庭农场,逐步形成了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农垦农业经营体制不断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全国农垦农业经营体制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调查研究,以中央33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借鉴兄弟垦区的经验,结合黑龙江垦区实际,就进一步创新垦区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提出了对策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关系,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先后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所有、家庭经营"、改革开放前期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改革开放后期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再到现阶段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多元经营"4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遵循人口与土地关系、生存与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大逻辑,又遵循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逻辑"、农业经营制度的"生产逻辑"等小逻辑。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需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联动改革的制度设计,发挥要素、组织和制度的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前的农地制度基本稳定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上。这种土地制度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农地制度也暴露出它的一些缺陷与不足,需要采取对策,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通过回顾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了农地制度改革的演变情况、改革的绩效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农地制度、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企业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地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家庭农场。目前,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农场已成为农垦农业的主要经营形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经营体制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探...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数次变革,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为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梳理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脉络,总结制度改革的经验作法,有利于准确把握制度实践的关键环节,从而积极稳妥推进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9.
搞好“三百工程”试点工作加速农垦的改革和发展曾毓庄我部1994年初提出在农垦系统选择百家国有农业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组建和发展百家企业集团、建设和发展百家良种企业的“三百工程”以来,农垦局和各垦区都分别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准备工作,成立了“三百工程...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虽经数次变革,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制约了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垦事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垦丰富的自然资源奠定了其发展农业的优势,农垦农业建设的组织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等特点,决定了农垦农业在全国农业系统的重要地位和引领作用。本文在农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农垦事业在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农垦改革以及建立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垦系统是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解决国家农业安全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农垦在国家战略层面和社会认知层面被深度边缘化。文章从我国古代屯田制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探讨了屯田史上政府干预与激励机制构建、实施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汲取历史经验,我国在农垦核心制度设计方面必须实现几个兼顾,即兼顾实施国家战略与构建灵活的激励机制,兼顾保障农垦体系的国有性质与提高农垦的经营自主性与市场竞争力,兼顾提高农垦的效率和提高农垦职工的福利。文章强调,农垦切忌为市场化而市场化,切忌在市场化过程中忘记"建立应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全球化挑战、保障我国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国家队"这一"初心"。  相似文献   

13.
江苏农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农业经营体制(从狭义上讲也可称为土地承包租赁制度)由大农场套小农场垫付"两费"的双层经营,变为土地租赁经营(先交钱、后种田、两费自理),并不断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实行模拟股份制经营、公司化集体经营。各个发展阶段一脉相承,体制不断创新,对垦区农业改革、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江苏农垦的农业经营体制演化,进而对黑龙江农垦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不断推进,各阶段的政策均体现了实际国情的需要,通过梳理各阶段农业保险政策的转变,为今后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引进人才提高产业质量、明确政府职责等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粮食产量只有2264亿斤,人均粮食产量仅209公斤。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是摆在新政权面前的一道急迫课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采取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粮食流通制度、取消农业税、对粮食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建立七十年以来,从"农村合作化改造"到"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从"统筹城乡发展"再到"乡村振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当中离不开政策和改革的保驾护航。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程,梳理不同时期重要农业农村政策,以便从历史纵深视角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进而清楚认识"从何处来",深入思考"向何处行"。  相似文献   

17.
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蒋励 《农业经济问题》1994,15(12):30-34
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蒋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迪新中国建立以来,从优化土地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经济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出发,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进行了四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把封建所有制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私...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动,对国家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顾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过程,瞻望农村土地制度变革趋向,对于破解“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浙江林业》2008,(7):22-24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集体林权制度虽经数次变革,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现就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垦体系在激励机制和运行体制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1978年至1992年农垦体系的承包制和放权让利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积极性和农垦企业的自主性,但承包制本身在顶层设计上存在着较大的历史局限,使农垦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所降低。1992-2001年农垦改革确定了从行政化管理体制向集团化和企业化过渡的总方向,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四到户"改革与农垦集团化并不耦合。近十几年尤其是2015年之后农垦改革进入快车道,竞争力和效率迅速提高,但仍旧面临着地位边缘化、经营碎片化、产权单一化、经营体制僵硬化、功能复杂化、产业偏移化等六大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