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每条河流要有‘河长’!"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视角下巢湖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分析了巢湖水域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发展渔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提出要从调整渔业价值取向,突出渔业生态功能,坚持多种措施并举等方面,科学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大力发展湖泊增殖渔业和环境友好型渔业,推进巢湖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单单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谓新农村,应体现在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上。许多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绩,其中最宝贵的经验之一是自始至终重视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建设新农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农民群众不满意,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央关于"生态文明"的相关精神,成都市经过近十年的土地综合整治实践,已逐步由单纯注重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和耕作便利转变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保护乡村景观等多重目标。从实践效果看,主要体现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特点。生态保护建设农房集中居住区。通过建设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使其更适合居民的生产与生活;通过改善和增设村庄内部公共设施,如绿地、街心花园、体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田大面积流失,现有优质水田资源受建设占用以及"非农化""非粮化"等不合理利用行为的影响,加之稻田温室气体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其可持续利用面临多重危机。本文结合我国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的总体背景,对加强现有优质水田资源保护,稳定并提升耕地碳汇能力,实现水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处在深入推进阶段,农村的生活改善,农民的收入提升,但相应的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与城市相比,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制约因素,探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以期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成为全球性问题的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至关重要。本文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着手,解释其基本内涵,联系当下大生态圈面临的危机,揭示出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与探索——林业生态建设30年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林业生态建设以生态文明为目标,坚持走建设生态、改善生态之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开先河;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造林灭荒行动掀起生态文明建设新高潮;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成为新世纪生态文明建设新壮举。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理论,其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掀起生态文明建设新高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9.
正核心提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为维护和改善海岸线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海岸线生态服务功能,大连市持续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工作,海岸线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国家层面的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区位重要,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探索绿色、和谐发展的新道路。为科学指导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十分必要。研究借鉴国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构建了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与文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为准则层、33项指标层组成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近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已完成2020的目标值的77.02%,较2013年有明显提升,但在生态文化培育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依据评价结果,分别尝试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文化与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其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正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生态形势依然严峻,生态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生态建设任务还相当艰巨。根据十九大建设生态文明新的要求,提现出了新时代生态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态文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益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段深刻论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独立的文明形态从文明多样性的角度看,人类从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首次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①.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增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水田作为三峡库区重要的耕地类型与湿地景观,对保障该区的粮食和生态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水田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为农业结构调整、水田经营政策的制定以及保障库区生态系统的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文章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1990年、2005年、2015年土地利用图像,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核密度估计以及景观指数模型等方法,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在不同时段水田的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 2015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田面积为5 267.94 km2,占耕地总面积的26.70 %,平均坡度为11.87°,其中丘陵地区水田面积分最大,不同区县间水田面积差异显著。(2)近25 年草地、建设用地和水田间发生显著转移,1990—2005年水田主要转向旱地,2005—2015年水田主要转向建设用地,且转出面积大于转入面积,水田的总面积持续减少。(3)近25年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田面积的核密度分布呈现“西密东疏”“南密北疏”的分布格局。1990年水田分布的聚集区表现为江津和长寿2个核心分布带;2005—2015年江津的核密度值由高密度区转变为低密度区,水田分布的聚集区仅剩长寿核心分布带。(4)在7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田的景观优势度居于中间位置,随着水田面积不断减少,水田景观的破碎化进一步扩大。结论 从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必须稳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水田面积,充分发挥水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对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选择。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有其逻辑机理与现实需求,其实践模式可划分为"政企合作"与"企企合作"两种样态。囿于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规范不完善,生态环境修复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监管失范、配套措施缺位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建立市场过滤机制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的监督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的配套措施等手段保障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6.
<正>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矿产开发利用模式的不同和水平的高低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建改善或扰动破坏的双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难题及产生的因素,并从地方法规建设、生态环保意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文明发展到今天已不再简单地以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衡量,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文明",即生态环境存在与发展状态。生态文明时代以建设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基础上的人类文明为标志,人地之间形成平等、共生、共同发展的关系。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行使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权利,保障经济供给的同时,还应担当起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发展的责任,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制定国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与整治的总体战略,促进形成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确保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其中农村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给农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简要概述了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及意义,同时阐述了农村现有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面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难题,以创新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推动资源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生态文明时代,按其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功效不同,资源环境价值区分为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运用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提升国土资源工作水平。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国土规划作为调控工具,平衡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解决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