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黄白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小平菇等。其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朵小形美,菇盖直径1~3厘米,有浅灰色和乳白色两种,菇柄粗壮,长2~3厘米,中实、色白。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是菌中新秀,颇受市场欢迎。秀珍菇属中湿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湿为20℃~25℃,长菇最适温度为18℃~22℃,8℃以上的温差刺激有利于原基分化。培养基含水量60%~65%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
顾淑丽 《山西农经》2014,(5):112-113
滑菇又称光帽鳞伞,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因其菌盖表面分泌蛋清状粘液,食用时滑润而得名。北方滑菇半熟料栽培技术,是利用滑菇菌与杂菌的繁殖适宜温度不同这一点,在早春气温低(低于15℃)杂菌不易繁殖时,将滑菇菌接种到经过灭菌处理的半熟料上,通过以严格的温、湿度控制为重点的一糸列菌丝培养管理,生产出杂菌率极低的优质滑菇高产栽培技术。本文详细叙述了北方半熟料滑菇栽培技术的拌料、蒸料、压块、接种、菌丝体培养、出菇管理、采收、二三潮菇管理、病虫害管理等一糸列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农家之友》2003,(7):15-16
一、金福菇又称洛巴伊口蘑、大口蘑,属于高温型草生菌。以稻草、棉秆、玉米芯、甘蔗渣、野草、棉籽壳等为原料,通过堆制发酵,采用野外畦床铺料播种,覆土栽培。最适温度:菌丝25℃~30℃,子实体20℃~28℃。春季接种,60天左右出菇,生产周期130天。一次接种,当年收完,生物转化率80%~100%,产品保鲜或切片加工,内外销均可。二、秀珍菇又名环柄斗菇、袖珍菇、黄白侧耳,属于中温型木生菌。春秋两季栽培,以棉籽壳、杂木屑等为主要原料,室内外袋栽。最适温度:菌丝20℃~24℃,子实体20℃左右。接种后30~35天出菇,生  相似文献   

4.
答:金针菇属于低温品种,出菇期间温度调至12℃应在金针菇的出菇温度范围,如果出菇不好应从湿度、空气及光照中找原因。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0%-90%,同时必须有充足的氧气才能正常生长。在地下室栽培金针菇,要配备一定的通风设备。另外,金针菇在形成菌蕾时也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因此,地下室栽培金针菇应装有一定数量的日光灯。  相似文献   

5.
钟农 《农家之友》2005,(11S):30-30
冬季,气候寒冷,蘑菇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菇床温度,创造适宜的长菇条件。冬季寒冷,要注意保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罩紧。平菇棚要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蘑菇棚要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晚上棚外要加盖遮阳网或草苫等防冻。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食用菌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栽培管理要求较高,特别是子实体发育对水分要求十分敏感,此期的水分管理是取得高产优质的关键。下面介绍一种按子实体生长的不同时期和出菇潮次水分管理方法。 (一)当菌丝发到袋底后,立即开袋搔菌,耙去老菌皮,并盖湿报纸或地膜进行保温催蕾。用报纸覆盖的每天喷3~4次水,以保持报纸湿润;用地膜覆盖的可向地面和空间喷水,以保持空气湿润90%左右。为保证菇蕾正常发生,此期每天要开窗通风一次,室温控制在10~14℃。经5~7天的催促,菇蕾便大量发生。 (二)当菇蕾长到1~2厘米,即进入了抑制生长时期。此时要减…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园地     
香菇出菇管理技术一、适时脱袋香菇料筒接种培养60-80天,菌筒即可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脱袋。标准如下:1用手摸菌筒有弹性感;2接种点周围出现不规则小泡隆起,占整个筒面2/3,并伴有褐色色斑。脱袋宜在晴天,破袋时不能割破菌筒内的培养料。二、抓好菌筒转...  相似文献   

8.
李莉 《农家之友》2004,(11):24-24
1.季节安排黑鲍菇属高温型侧耳,菌丝生长温度为18℃~32℃,子实体的发生温度为22℃~30℃,气温回升到18℃以上助春夏季栽培最为适宜。2.自制培养料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花生壳。使用前曝晒3~4天,并用5毫米粗筛粉碎机将其粉碎成糠状,再与其他辅料混合配制成培养基。参考配方(%):花生壳50、锯木屑26、麦麸20、玉米粉3、碳酸钙1。先用花生壳粉与其他辅料拌匀,然后加水调至含水量为60%,装入18×36厘米规格的菌袋中,常规高温灭菌后接种。3.发菌培养刚接种后的菌袋应及时搬入25℃~28℃的培养室中进行发菌培养,8小时内  相似文献   

9.
室外袋裁香菇,原料来源广泛,生物转化率比段木栽培的高8~10倍,且优质高效。为生产出更多的花菇,提高产量和质量,笔者摸索出“一控、二喷,三解难”的转色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出菇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吕纪增 《农家之友》2003,(11):25-25
白环柄菇为高温性菌类,适合盛夏高温季节生产,其产量与品质超过“高温蘑菇”,且栽培容易,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食用菌。一、栽培要点1.季节安排:白环柄菇在一般自然气温下5~9月均可生长。菌丝在18~35℃温度下均能生长。我国南北气温差异明显,应根据本地气候适当安排。2.原料的选择与处理:白环柄菇是典型的草腐菌与粪生菌,主要分解利用稻麦草和各种农作物秸秆,禾本科杂草类以及  相似文献   

11.
1.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发菌等同常规。不同点是在装袋前用缝纫机在菌筒上打3行针孔,作为菌丝生长期间供应空气的微孔通道。也可在常规装袋后,待菌丝萌发时,用针在菌种层内扎孔。2.渗灌出菇菌丝发满菌袋后,用小刀纵向划3个长方形小口,每个口长20~25厘米,宽5~8厘米。注意划口时小刀不要伤菌丝。将划好口的出菇袋移入出菇房内。堆放出菇袋前先用砖垒个底盘,防止出菇时溅上泥土及其他杂物。然后一层袋一层泥,最上层要厚些,并做上水泥沟。室内一般以15米高为宜。利用泥的传水性和保水性,作为供给因菌袋出菇失水而  相似文献   

12.
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必须要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可能出菇.根据菌丝特性不同,该阶段一般需30 ~ 60天,大大延长了生产周期,以致生产安排上极不方便. 若对白灵菇采用短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人工调控措施,可大大缩短其后熟期.做法:先将温度调至30℃左右,使菌丝充分发育,然后降低温度,可将菌袋移入低温冷库,在0~10℃环境中维持15天左右,令菌丝体在相对不适条件下形成自我保护,从而加速其生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立冬后天气逐渐变冷,此期平菇管理重点是采用各种措施来提高温度,促使发菌. 1.采用袋栽.冬栽平菇,采用畦栽和床栽的菌床受环境温度(地温和气温)影响很大,菌床温度提高较难,保温不易.采用袋栽不仅料温容易提高,袋堆温度也便于保持,只要管理措施跟上,菌袋温度能够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低温对发菌速度的影响比较小,出菇时间也能有效控制. 2.集中式堆积发菌.无论是熟料菌袋,还是生料、发酵料菌袋,都要采用集中式多排多层次堆积发菌,以充分利用菌温促使整个袋堆温度升高.实践证明,在没有附加增温措施的情况下,生料、发酵料菌袋的自热升温效应比熟料菌袋要好.  相似文献   

14.
《农家之友》2009,(27):37-37
控制环境 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在6~15℃时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之友》2010,(15):59-59
问:袋栽香菇菌丝生长异常是怎么回事? 答:袋栽香菇的菌块或脱袋菌丝筒表面,不断长出浓密白色绒毛状菌丝,有的长后倒伏,倒伏了又长。这种菌皮逐渐变厚,有的甚至不倒伏,转色不能进行,这就是“菌丝徒长”现象。  相似文献   

16.
袋栽香菇的菌块或脱袋菌丝筒表面,不断长出浓密白色绒毛状菌丝,有的长后倒伏,倒伏了又长。这种菌皮逐渐变厚,有的甚至不倒伏,转色不能进行,这就是“菌丝徒长”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一菇房消毒 用5%的石灰水喷洒菇房墙壁和地面;若是老菇房,还应封闭门窗后用硫磺或甲醛进行熏蒸。 ——选择菌种 高温型、中温偏高温型,凤尾菇等品种均可;选用广温型(适温2~36℃)可延长产菇期,提高产量。 ——培养基合理配方 ①棉籽壳92%、草木灰和石灰粉各3%、菌丰康2%、克霉灵4袋(25克装,下同);②杂木屑26%、麦麸15%、草木灰3%、石灰粉2%、石膏粉和食糖各1%、菌丰康1.5%、克霉灵6袋;③玉米芯80%(粉碎  相似文献   

18.
《上海农村经济》2004,(12):42-43
怎样使平菇整齐出菇? 答:平菇有变温结实的特性。前段时间气温偏高,平菇的营养生长旺盛,出现徒长,结老皮,影响了正常出菇。要使平菇整齐出菇,需在菌丝生长期间,进行暗光处理,待菌丝发到袋底后,再经15天左右(让菌丝在袋内充分发透),然后撤去遮光物,造成培养环境有散射光,并拉大日夜温差(最好在10℃以上),这样在光刺激下,会很快现蕾并整齐出菇。目前,应尽量创造条件,拉大温差,并在空中喷雾保湿,促使菇营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在栽培平菇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菌袋或菌砖的菌丝生长很好,完全吃料后却很长时间不出菇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和补救方法如下:1、平菇品种与季节选择不搭配。菌种温型与栽培时的气温差距太大,也可以说是播种时间选择不当。如用中低温型平菇菌种在春夏之交播种,菌丝长满后正逢高温季节就很难出菇。补救方法:在阴凉处挖槽排列覆土越夏,待到秋凉适合时刨除覆土,进行出菇管理,可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之友》2004,(9):18-21
十二、春菇管理3月中旬以后,气温度逐渐回升,蘑菇又进入了春季出菇阶段。加强春菇管理,可使产量达到全年的30%。(一)水分管理春菇出菇水的调节不可过早,以免新发的菌丝遇到早春寒流袭击受冻损伤。但也不能过迟,否则出菇推迟影响产量。一般可在3月中旬开始调水。春菇调水总的原则是“3月稳,4月准.5月狠”。3月份调水时可先喷 pH 值为8~9的石灰清水3~4次,增加土层的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