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箴言     
《秘书工作》2012,(9):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盈手万钧,必起于锱铢;竦秀凌霄,必始于分毫。——葛洪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于历年。——韩愈其心不敢失于一物之细,而后可以胜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2.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谓气者,非待其燕郁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乐。然则象若非气,指何为象?”——“惟种为能变化,以其一天下之动也,人能知变化之道,其必知神之为也。”——“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蔫。”  相似文献   

3.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这年头,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天下无贼》里黎叔这句经典台词,和  相似文献   

4.
<正>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随便往来于天下最刚强的东西中。没有形体的东西,能够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无为是有益处的。不用语言表述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能比得上。  相似文献   

5.
古代管理思想中很重视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正如《管子·五辅》中所言:“古之贤王,所以取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末之尝闻”:司马光上书宋仁宗曰:“为政之要,在于用人,赏喜罚恶而已”(《续资洽通鉴》卷六十一)。这就首先要有知人之明,即所谓“知人者哲”(《尚书·皋陶谟》):“知人者智”(《老子》第三十三章)。宋朝的苏轼在《拟进士对御试策》中指出:“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然后还要善于用人。一是要用其所长,不求全求备。即所谓“任人之长,不强所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出任人…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500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断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他们成功的密码,而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经营人心,"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相似文献   

7.
商界她时代     
《经营者》2006,(5)
《老子》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相似文献   

8.
罗志荣 《企业文明》2011,(11):40-45
古之先贤大哲鬼谷子在符言篇中说:"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似应再补充一句:以天下之力行者,则无不成。)这虽然讲的是  相似文献   

9.
八面来风     
●全力以赴的人,将生活当成是一种使命。每天早晨,他们整装待发,穿戴上服务的甲胄,心中想的只有别人。美国领导力中心董事长柯维的名言●想赢的欲望是天生的,但想赢的意志是训练而来的,赢的方式才决定光荣与否。摘自《撒切尔夫人回忆录——唐宁街岁月》●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莱根谭·后集七十六》●百姓冻馁谓之国穷,妻子困乏谓之家穷,气血虚弱谓之身穷,学问空疏谓之心穷。吕坤:《呻吟语·性命》●长线是金,中线是银,短线是铁。王师博士对炒股者的忠告  相似文献   

10.
八面来风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留侯论》 ●自我要求:明天所做的每件事,都要比今天做得更好。这种持续的改善,乃提升领导标准的不二法门。 [美]凯夏文·纳尔:《甘地式领导》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 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女士的精论 ●一个性格健全的人,一个坚强的人,就可能使自己在应对环境中保持比较适度的情绪,也可能使自己在思维事物的时候,保持比较好的思维状态。 柯云路:《发现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1.
墨翟从小私有生产者的世界观出发,认为其所处的战国时代是"大乱之世"。墨翟认为,治理天下必须以治乱开始,"不相爱"是乱世之根源,所以,"兼相爱"、"交相利"是治理乱世的基本途径。《墨子·兼爱》曰:"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哲学思想独有的范畴,兼者泛也,"乃若兼则善矣",兼相爱就是互敬互爱。当然,如果一味地要求人们去爱人,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墨子赋予"兼相爱"以"爱人者必爱己"的含义,"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同时,墨瞿的"兼相爱"以"交相利"为基础,交者互也,"交相利"就是互惠互利,"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翟始终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决非理想,也不是天下治理者的一相情愿,它符合人们渴求利和爱的心理,是治理乱世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2.
本刊广角     
●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刘禹锡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国藩家书》 ●一个企业如果符合四个原则,即贤者居上,能者居中,工者居下,智者居侧,则内部关系就比较合理了 CI策划专家余明阳如是说 ●万物静观皆自得,万物动观皆自失。  相似文献   

13.
贪者必败     
贪者必败●牟丕志俗语云: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宋代林逋有句名言:知足则乐,务贪必忧。一个人做到自身清白,生活中就少忧无挂,半夜敲门心不惊,否则,贪心不足,迟早成祸。明代王廷相在《慎言·见闻篇》中说:贪欲者,万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意思是说,贪得...  相似文献   

14.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道德经》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参《论语》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准也?——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相似文献   

15.
八面来风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秦言:《知识经济时代》 ●从长远看,任何市场都终将变为两匹马的竞争。 《22条商规》 ●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也。 《棋经十三篇》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曾国藩说过的话 ●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 古人晏子论人才与国运 ●日本人把“泡沫经济的形成与崩溃”和“二次大战战败”、“高度经济增长”并列为明治维新以来最重大的三件事。 日本NHK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出“泡沫经济”的“分量” ●善于捕捉机会不难,难的是要勇于拒绝诱惑。现实中,失败者多是被诱惑所消灭,因为,诱惑往往包着  相似文献   

16.
"大宝",名字太普通,俯拾皆是。立足普通创造大业绩,方为有道。何为道?深谙巧拙、智愚、进退、贵贱之辨证关系,以平常心对利禄功名穷达宠辱者,是为得道。得道者并非一定身居高位、学富五车,平头百姓同样有闻道者与得到者。然,无拳拳报国之心忧民之意者,不能得道。北京市三露厂领导班子,乃得道者也。——主持人  相似文献   

1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礼记》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孔子《礼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亲亲而仁民,仁民丽爱物。——《孟子·尽心上》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道德经》凡众者,爱之则亲,利之则至。——《管子·正第》  相似文献   

18.
谈《易经》中的法律思想李旭波“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稀也,物稀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易经·序卦传》)这段话简单的...  相似文献   

19.
徐匡 《秘书工作》2014,(2):57-57
正原文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相似文献   

20.
八面来风     
●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机会。巴尔扎克为强者所下的定义●谁想吃果仁,谁就必须砸开坚壳。古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的话●苦不苦,想想人家萨达姆;顺不顺,想想人家克林顿。九九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将要上演的小品《打气》里的一句台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