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微信口碑营销为研究对象,对其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首先对微信营销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之后分析网络口碑信息的正负性及消费者感知微信口碑信息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微信营销模式,建立微信口碑营销模型,并提出有关建议,以期微信口碑营销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创造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蒋玉石 《特区经济》2006,(11):340-341
口碑营销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口碑营销具有复杂、无形和不为企业控制等特性,人们倾向于将口碑、口碑传播和口碑营销等同使用。本文对这3个概念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辨析,认为口碑指的是顾客对企业的看法,口碑传播指的是将这种看法传递给其他顾客的过程,口碑营销指的是以口碑传播为途径的营销方式。并进一步提出口碑营销可通过6个方面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口碑营销成为市场营销的热点。本文分析了网络口碑营销与传统口碑营销的区别,梳理了网络口碑营销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网络口碑营销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并进一步提出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营销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社会责任是营销竞争力的新来源.随着顾客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提升营销竞争力势在必行.分析企业营销竞争力的内,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营销竞争力的关系,分析了企业如何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营销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石油公司提升营销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亭 《魅力中国》2010,(13):21-21
在目前我国石油自主核心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升营销竞争力成为提升石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基于对国内石油公司营销能力发展现状的分析,从品牌营销、创新营销、人本营销、科技营销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提升我国石油公司营销竞争力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今越来越多的旅行者通过搜索电子口碑的建议来做自己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依据,参考电子口碑成为了人们消费行为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提出了电子口碑营销的五项特征,并将讨论电子口碑营销通过提供更多具体客观的旅游信息,使旅行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有更清晰的概念,通过旅行者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引导信息接收者形成独特的需求,从而产生更大的选择和购买动机,通过浏览更多的评论信息形成旅行者们自身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正向评估。  相似文献   

7.
在国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通过对营销模式的创新提升银行业务竞争力非常重要。文章依据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实例,总结了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现状,提出了新时期商业银行零售产品创新的策略。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创新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提升商业银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改变了信息的获取与交流方式,各社交媒体与电子商务网站层出不穷,给大众参与网络评论提供了便捷,给网络口碑创造了良好的传播环境。网络口碑作为新时代口碑传播的主要形式,积极的网络口碑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负面的网络口碑会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加剧企业恶化,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口碑营销对企业至关重要。文章主要通过对网络口碑的传播特点与影响进行梳理,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口碑营销策略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电影营销市场主要为事件营销和跨界营销。但在迅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这两种营销模式也渐渐显露出弊端。SOLOMO整合营销传播模式可弥补其不足,且更能精确的将电影内容传达受众,并最终实现票房口碑双收。本文以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为基点,通过了解当前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及营销模式,以"黑马营销"为载体,解释以互动娱乐营销为核心,交叉串联移动社交营销、互动现场营销和场景体验营销为整体结构的中国电影SOLOMO整合营销传播模式。文章最后针对"黑马营销"目前整合营销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对我国电力市场营销发展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  张正曦 《中国经贸》2010,(18):87-87
在电力营销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当前电力市场环境的分析,制定相应的电力营销策略,以有效开拓电力市场,创造高效益,提升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本文笔者对我国电力市场营销主要发展策略进行了粗浅的探讨。我认为应主要实施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陶晓波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118-122
文章以以3G手机为例,研究发现,口碑类型与传播形态成为影响感知可信度的两个要素:理性负面1:2碑更被消费者认为可信,个人主控型网络媒介中的负面口碑更被消费者认为可信,二者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交互效应,表明在个人主控型网络媒介中被传播的理性负面口碑被认为最可信,而中心主控型网络媒介中被传播的感性负面口碑被认为最不可信。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影响视角,推导出顾客口碑价值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收集到591份有效样本数据,以检验研究假设。实证结果表明:顾客口碑推荐对被推荐者和推荐者自身的购买行为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并且,顾客口碑推荐均能促使被推荐者和推荐者为企业带来隐性收益(顾客成本和溢价能力的下降)和显性收益(顾客购买额的增加)。在实证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顾客口碑价值计量模型,并探讨研究结论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货币供给机理内滞与货币政策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桂芳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1):57-58,61
管理是公司的灵魂 ,这是永恒的主题。对风险企业而言 ,管理是其躲避风险和开拓市场的手段。如果没有好的管理 ,就没有风险企业的更快、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中奢侈品牌口碑的社会属性较为凸显,口碑发布者的先赋地位会影响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态度。先赋地位是指个体依赖于性别、原生家庭等先天资源所获得的社会地位。本研究从社会比较的视角,探究口碑发布者先赋地位逆转口碑效价法则的机理和边界,揭示出好口碑却带来坏印象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口碑发布者具有先赋社会地位时,其正面口碑反而引发口碑接收者的恶意妒忌情绪,使接收者产生负面品牌态度。而且,当口碑接收者有较低社会流动性感知,或口碑内容具有较高品牌显著性时,口碑发布者先赋地位的负面效应更为凸显。本研究改变了社交媒体情境强化口碑效价法则的片面认知,在实践中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社会阶层分化感知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并为奢侈品牌的社交媒体营销提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传统农业下"公司+农户"模式效应弱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季刚  陈彤 《新疆财经》2006,(2):14-16,35
“公司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对推动农业现代化,降低农户的经营风险起到了积极的功效。但在传统农业地区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订单违约现象,导致该模式效率弱化。本文利用经济学理论,从订单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性、寻租行为及风险与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剖析了在传统农业特征下,“公司 农户”模式效率弱化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该模式的运行效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友好  李军 《科技和产业》2010,10(7):97-100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及行业竞争的加剧,投资银行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是上市证券公司投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当前投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本文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构架及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优化投行业务流程;探求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创新;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投行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先进的管理手段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是工业企业取得良好业绩的重要因素,但从深层次来看,治理的结构和模式直接引导着公司的资源配置结构和发展方向,因此,治理水平的高低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最根本的因素.南通中远川崎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船舶建造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许多同行为破解其成功的奥秘,多从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研究,却忽视了该公司与众不同治理特征.文章从股东治理权的分配、非股权因素对治理的影响、治理权均衡与治理动态性矛盾的解决、子公司特定优势的形成等方面,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剖析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投资者运用治理效用资产增加决策权重,实现治理意图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建筑节能服务企业项目融资结构优化是提高企业项目融资效率的有效途径。从优序融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财务契约理论、信号理论四个方面梳理了新融资结构理论;从项目治理、系统分析、融资收益三个视角探讨了我国项目融资结构研究动态。基于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机制下建筑节能服务企业的经济特征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建筑节能服务企业项目融资结构优化研究架构。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公司分立制度之构建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杰  李松 《特区经济》2008,(3):145-147
公司分立作为公司组织体进行更生再造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分立方式与分立过程异常复杂和多样,且分立效果对分立公司原债权人权益影响甚巨,故域外立法多对公司分立予以详备规制,以求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之平衡。我国新公司法虽然在旧法的基础上对公司分立制度进行了修改,但仍然过于疏漏,且不尽合理,对公司分立实务难以起到规范调整作用,也难以真正平衡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新公司法于公司分立制度之建构仍然任重道远,函待日后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