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是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攻坚克难之年,凡是改革到位的地方,林业生产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都很高。文章从福健省近几年来开展林权担保贷款的实践入手,分析了林权改革与利用林权担保贷款的互相关系,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攻坚克难之年,凡是改革到位的地方,林业生产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都很高。文章从福建省近几年来开展林权担保贷款的实践入手,分析了林权改革与利用林权担保贷款的互相关系,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2006年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后,广大林农造林积极性高涨,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国家林业局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工作进行总结。通过对云南省两个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的归纳与整理,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三个方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与农民增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南方集体林区90%以上的林业用地属于集体所有,因而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林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相对其他产业来说,其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也导致了农民发展林业的意愿较低。农民在林权主体改革中获得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后,其对实现林权带来的经济利益需求更为迫切,因此,本文认为,保障改革成效的配套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农民投入林业生产、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多目标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具有生态、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多目标性.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评价了辽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期(2005-2007年)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林权改革促进了林业投资、林业产值和林产品产量的增加,促进了营林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在社会效益方面,林权改革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生态效益方面,林权改革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抚育等.  相似文献   

6.
参与式方法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应用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集体林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历史性、复杂性和关键性的产权系统。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开展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希望通过改革能促进林业的发展。林权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明晰产权,进一步把森林管理的权力下放并改善权属的安全性。作为林业管理和改革的主体与核心,林农的参与十分重要。从参与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在集体林权改制中应用参与式方法的可能性、应用的领域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建议在改革全过程中必须确保有实际意义的真正参与。  相似文献   

7.
林权抵押贷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了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促进了林业的改革与发展。本文对几年来福建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思考,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推动林权抵押贷款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林权抵押贷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了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促进了林业的改革与发展。本文对几年来福建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思考,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推动林权抵押贷款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任宝霞 《山西农经》2014,(1):108-110
沁当前,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对于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积极性、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形成"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林业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区和谐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及进程的研究,分别从农户经营林业、林业经济增长和林业生态建设三方面分析并评价了河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结果表明清晰的私有林业产权制度,对林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改革中仍然存在配套措施不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有待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屏边是云南省红河州的林业大县,林业用地面积16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0%。满山遍野的杉木是屏边人引以为豪的一项大产业:一望无际的森林就是一张张“绿色名片”。去年,屏边县被列为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九个试点县之一,成为红河州惟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今年初,该县开展试点调查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州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27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6年我国将全面启动林权制度改革,由于林业的主战场在农村,林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也在农村。农村林改主要是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林权制度的改革史,不难发现林权制度改革主要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其经济价值,对其生态价值则重视不够。当代林业以生态效益优先为指导思想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顾了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当前林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些许参照。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新一轮林权改革后,福建集体林区林权经营方式在结构上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对福建林业经济发展产生的初步影响。林改3年来,集体经营的山林面积迅速减少,家庭承包经营成为福建集体林区最主要的经营方式。林改基本上完成了山林权的初次分配,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市场化;尽管全面衡量林改的成效还为时过早,但数据显示林改后林业经营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已经初步显现。文章最后就林权改革不足之处做了简单评析。  相似文献   

15.
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流转制度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通过对林权流转含义的辨析和法律政策依据的分析,研究了林权流转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权流转存在法律依据不明确,林业资产评估手段落后,中介组织不发达等问题。因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要求制定相关法规,为林权流转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促进林业资产评估,培植林权流转中介组织,同时实行政府的适度引导,以促进林权流转规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继林业“三定”之后林业产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如何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如何通过林权制度的改革,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各地正在实践的现实课题.从2007年以来,江苏省大丰市开展了以镇村林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林业改革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原来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通过林权改革,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根本上改善了林业生产结构,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春天栽、夏天黄、冬天进锅堂"的不良现象.林权制度的改革,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全市森林覆盖面积大幅度地逐年加大,产业层次明晰,林业逐步走上产业升极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8.
以《物权法》的视角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权法》的视角,分析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管理,尚存在诸多问题。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实施相应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林权的主体,强化林权的主体地位,保障林权主体的权益,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完善林权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学者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的主要成果及研究进展分5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评论。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开展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加强对研究对象的细致分析研究和广泛开展不同区域层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的各项实践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建瓯市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对林业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村股份林场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激活了农村经济,同时也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