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商标权的限制与漏洞补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何权利都是有限制的,即使象商标权这样一种具有排他性、垄断性的知识产权也不例外。许多国家的商标法除了从有效期、地域性等方面对商标权的范围加以限制以外,一般还从权利内容方面对商标权加以限制,但是我国商标法在历经两次修改之后,至今尚未对商标权的内容规定合理的限制。虽然从  相似文献   

2.
对程序的总体要求 从性质上讲.商标法属于私法。但同时.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行政权力亦大量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商标法又具有很强的公法色彩。这在商标注册程序中表现最为强烈。这种特点决定了商标注册程序要以确立申请人、注册人的权利为核心、宗旨,完善行政程序.引导、规范行政机关正确行使权力,在商标领域内为权利人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及《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3.
文学 《中华商标》2004,(3):55-60
《商标法》所保护的在先权利是指在商标申请注册之前即已存在并合法有效的权利。同时,当出现不同主体在相同类似商品上同日申请相同近似商标,以及以不正当手段抢先申请注册他人使用在先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等情形时,《商标法》亦对在先使用商标提供保护。因此,对商标的在先使用虽然不能形成严格  相似文献   

4.
由商标法第三十一条及商标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可知,商标的可注册性受现有在先权利的制约,这里的在先权利为广义概念,既包括在先的专利权、著作权,知名商品的包装装璜等权益,亦包括在先商标权.  相似文献   

5.
正许多国家的商标法对商标权的限制有所规定,我国《商标法》对商标权的合理限制没有做出相应规定,商标权作为一种私权利,影响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当商标权与其它权利发生冲突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商标权人的利益,还要考虑到社会公众的利益。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价  相似文献   

6.
期限是商标法上一个重要概念,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事实。商标法规定了许多期限,如提出异议的期限、申请复审的期限、提出争议申请的期限、对评审决定、裁定不服提起诉讼的期限等。关于这些期限的法律性质及其在适用中的具体问题,商标法本身没有更明确的规定。由于期限的规定对于当事人行使其权利有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现根据商标评审及应诉实践中出现的案件,就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二、三款规定的对注册商标提出争议的五年期限的性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姓名权是在先权利的一种,《商标法》保护在先权利不受侵犯。与其他权利一样,在商标法上用在先姓名权对抗商标权,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果不能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将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有关商标权限制的表述大都用“商标的合理使用”来描述,笔者认为这种描述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著作权领域,我们在讨论合理使用的时候使用的术语是“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即是对“权利”(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而不是对权利“对象”(作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常来讲,我国《商标法》的保护对象是商标权,可是在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中却未曾找到任何有关“商标权”的概念,甚至在现行的商标法律条文当中,对于“商标权”这一法律术语也是只字未提。这一情况早在《商标法》第二次修订之时,就为很多知识产权界的专家学者所关注,时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的郑成思教授,就曾在《商标法》第二次修订时明确提出要将《商标法》中的“商标专用权”正确表述为“商标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与巴黎公约、TRIPs等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相一致,中国商标法为驰名商标提供特殊的保护,赋予驰名商标权利人比普通商标权利人更广泛的权利。对任何权利,都必须清晰地界定其边界,以充分保护权利持有人的合法利益。对驰名商标权利的保护,必须在现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理标志法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坤 《中华商标》2005,(6):50-51
我国是通过《商标法》途径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的。我国《商标法》中的地理标志概念援用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即TRIPS协定)中的概念,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王磊 《中华商标》2013,(8):43-46
商标使用系贯穿商标法律规范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商标法未予明确界定。在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过程中,围绕着商标使用的概念内涵和制度设计也展开了诸多讨论。以正面视角阐述商标使用所涉法律问题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考虑到商标使用的概念是在初始笼统概念基础上,通过对商标象征性使用情形的剔除  相似文献   

13.
以“实际使用”为核心构建商标保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商标权取得原则,近年来较引人注目的是商标使用原则理论,对商标注册原则制度影响加深。我国现行《商标法》在坚持注册原则的同时,也吸收了使用原则的合理成分,主要体现在《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一条。  相似文献   

14.
应苏楚 《中华商标》2006,(10):10-11
我国《商标法》第十五条规定:“未经授权,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以自己的名义将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标进行注册,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提出异议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目前,对本条中“代理人”概念的理解存在分歧,直接影响到《商标法》的正确贯彻施行。因此,亟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5.
保护消费者利益是商标法的主旨之一和核心关切,在我国《商标法》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以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法。”据统计,“消费者”的概念总共在《商标法》当中出现了三次。  相似文献   

16.
商标法作为我国商标领域的根本大法,是在商标工作中贯彻法治工作的总依据,它规定了商标申请、审查和核准、续展转让、注册商标争议、商标使用管理及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等基本原则和制度。新商标法在总体延续现行商标法上述制度的同时,也对部分制度作了必要调整。  相似文献   

17.
正《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该规定是2001年《商标法》修改时,针对当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抢注他人已经使用的未注册商标,损害在先使用人权益现象而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保护在先权利和制止恶意抢注[1]。该规定在保护在先权利和禁止恶意抢注商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恶意  相似文献   

18.
"使用"是商标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虽然《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三条对商标的使用进行了定义,但实践要远复杂于此,在不同的程序、语境下,商标使用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事实上,除了《商标法实施条例》的上述规定外,其他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并未就商标使用作进一步的区分和界定,"使用"的概念是通过实践逐步发展和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9.
张今  刘晗 《中华商标》2013,(9):61-64
正商标使用是商标法上的重要命题,涉及内容从商标注册始贯穿商标权利维持的整个过程直至商标侵权认定程序。但对于商标使用的概念,学界始终没有定论。词义的困惑带来的是概念不适当的外延和适用上的困难,本文从商标使用的概念逻辑谈起,肯定了商标法意义上商标性使用的独立性及其独立价值。并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下称《商标法》)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颁布的第一部知识产权专门法律。砥砺深耕,笃行致远,40年来,我国《商标法》先后进行了四次修改,有力保护了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商标法》在确保商标注册制不动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商标使用的重要地位,打击恶意抢注和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囤积商标资源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