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正一、引言中国政府在2009年提出了在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并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碳排放量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怎样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深刻问题;与此同时,就碳排放强度而言,2011年西部地区①的碳排放强度为1.08万吨标准煤/亿元,高于全国的0.70万吨标准煤/亿元②,即西部地区单位GDP的碳排放量高于全国。  相似文献   

2.
使用ARIMA模型对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EMI)序列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逐年增长,但增长率逐年降低。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未来几年仍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2015年当年价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按GDP平减指数计算,大约为518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上海市临港新城为例,在垃圾分类情景下对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处理手段进行碳排放评估。结果表明,临港新城生活垃圾处理过程的碳排放随着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而增加,但是随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湿垃圾处理方式从简单的好氧堆肥逐渐演变为更加绿色低碳的厌氧发电制肥,与现状单位碳排放量相比,远期单位碳排放量下降约38.51%。现状单位碳排放量约为410 kg CO2-eq,规划近期单位碳排放量约为390 kg CO2-eq,规划远期单位碳排放量约为363 kg CO2-eq,单位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4.
孙毅  孙慧  张志强 《特区经济》2013,(9):147-148
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采用新疆1990~2010年统计数据,对新疆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新疆人均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人口规模每提高1%时,碳排放总量增长率将分别增长1.938%、1.233%、0.346%、0.329%。当新疆人均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每提高1%时,人均碳排放量增长率将分别增长2.742%、1.713%、0.477%。  相似文献   

5.
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2010—2019年全国尺度、区域尺度的碳排放强度时间演变特点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天然气、煤油、汽油、原油4种能源的碳排放量逐年增长;柴油的碳排放量先增长后保持平稳;燃料油的碳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焦炭、煤炭的碳排放量呈现“N形”趋势。②全国碳排放量不断上升,总体呈现急速增长、相对平缓、快速增长的三个阶段。但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碳排放量增长速度,全国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③七大区域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具有“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LMDI模型,以2001—2012年中国经济人口发展及石灰产业碳排放数据为样本,从5个方面对石灰产业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发展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以及人口规模效应是影响石灰产业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且影响趋势有所不同。基于GM(1,1)模型对中国石灰产业未来碳排放量进行预测,2030年排放量预测将达到4.48亿t。基于影响因素分析及碳排放趋势预测结果,从技术创新、政策制定等方面对中国石灰产业的低碳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趋势。本文通过对1999-2009年广州城市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合理估算,发现城市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碳排放量强度却逐年减少,并利用二次函数回归分析拟合得到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的相关关系模型。通过测定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和城市紧凑度对城市建设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市碳排放量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而增加,紧凑型城市对控制城市碳排放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淑华 《特区经济》2011,(5):267-268
我国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减少单位GDP能耗、降低能源碳排放强度、提高能源利用率,确保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向,需要完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明确的导向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天津市高能耗行业中能耗较大的四个制造业行业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天津市工业主要行业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保持经济均衡增长。研究发现天津市工业主要行业单位GDP碳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的显示出行业生产总值与碳排放量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短样本区间情况下,二者不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天津市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江西省碳排放的问题。首先分析江西省能源消耗情况,计算江西省碳排放量,并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描述江西省碳排放的现状,再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江西省的碳排放量在一个长期的阶段保持一个高位,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呈现单向的因果关系;江西省低碳经济的实现不能简单地减少能源消耗,能耗的减少会损害经济增长;最后根据前文分析结论提出江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2000-2014年湖北省GDP、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为基础数据,从能源结构、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方面分析在此期间湖北省能源利用现状以及变化趋势,并且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湖北省2001 -2014年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脱钩关系,将能源消费作为中间变量说明脱钩状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湖北省在此期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绝大多数处于弱脱钩状态,并有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并且分析原因主要是经其二者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能源能利用率的提高有密切关系。最后就区域层面、企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别选取GDP、能源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CO2排放量作为经济、能源和环境子系统指标,利用1995-2012年的数据构建了山东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1997-2015年系统状况进行动态预测,并运用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到2015年,山东省GDP、能源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CO2排放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到碳排放均具有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内,能源生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碳排放,而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山东省应适当放缓GDP增速,并优化经济结构;发展低碳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继续强化实施碳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空间面板统计模型,选取20032012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经济数据,从空间和时间两维度动态研究浙江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高-高"聚集的区县较少,主要集中东部地区,并向沿海地区辐射。"低-高"和"高-低"聚集的较多,集中在中部地区。"低-低"聚集的区县较多,主要集中在浙南、浙西地区,呈现经济差异小、水平相对较低特征。建立随机效应空间误差模型,得到人口负担率增长1%,人均GDP相应增加0.021元;人均外贸额每增加1元,人均GDP相应增加1.34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10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证明经济发展水平确实和金融发展程度正相关,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最后,就我国金融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1999-2014年重庆制造业产出增长与能源消费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在研究期内重庆制造业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线性,且向右下方倾斜,表明现有路径有效。采用STIRPAT模型进一步明确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对制造业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OLS分析,发现人口数量、能源消耗、资本投入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显著,企业规模、第三产业比重影响不显著,为此,应进一步强化和确立能源消费改革机制、产业高端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各省共有各类能源消费数据资料情况下,本文运用更为细致的化学原理进行了各省共同区间2000-2008年碳排放量的估算,通过引入碳排放泰尔系数定量衡量各省差异及波动特征,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等对于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碳减排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表明:(1)我国近年来碳排放增长趋势明显,从碳排放总量来看,东中西部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从碳排放增速来看,东中西部比较接近,差异不明显。(2)基于GDP的碳排放泰尔系数表明全国碳排放的差异程度有较大的波动,在2004年左右差异达到了顶峰,泰尔系数大约在0.2左右,总差异较大的波动主要是由于区域内各省差距的巨大波动所造成。第二产业GDP碳排放全国总差异值波峰出现的时间与总GDP泰尔系数相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各省差异对第二产业GDP碳排放泰尔系数全国总差异的贡献程度远大于各区域之间差异的贡献程度。(3)我国各省碳排放机制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惯性特征,上一期碳排放量对于当期碳排放量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其系数为0.844。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产量对于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其弹性为0.081;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极其显著,系数为0.189。煤炭产量对于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其弹性为0.016,煤炭资源禀赋对于碳排放影响明显。2000年以来我国碳排放与第二产业增长是单调递增曲线关系,碳排放量不仅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显著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以上重要结论为我国制订与碳减排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蔡宁、徐梦周:从差距中看浙江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从浙江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浙江与其他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第一,从GDP总量来看,广东、江苏等省的GDP总量已超过5万亿元,而浙江却只有3.4万亿元.2012年,江苏的人均GDP达到6.8万元,而浙江仅为6.3万元.第二,从高新技术产业总量来看,与其他省市相比,浙江也存在很大的差距.2011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仅为广东的1/6、江苏的1/5、山东的1/2.广东实现了2.3万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而浙江仅实现了3700多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人均产值来看,浙江主导产业的人均产值比江苏低25%.第三,对比其他省市,浙江的主导产业仍很分散,浙江的前三大产业(纺织业、电器机械与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产业)总量占比不到30%,而江苏是35%、广东是38%.  相似文献   

18.
巩前胜  仲伟周 《改革》2012,(5):83-87
利用200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分析其区域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集聚程度差异较大,集聚水平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要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促使产业向集聚程度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有序转移。同时,中西部省市也应尽快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为刺激经济增长,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放量投放,且信贷投放和经济波动的关系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但已有研究大多仅从信贷总量层面和宏观层面入手而忽视了结构效应和区域效应,这不利于厘清信贷在经济中的作用机理。本文在将贷款按期限划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后分析其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以20042012年上海市的季度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短期贷款对GDP增长有促进作用的同时带来通胀压力;中长期贷款对GDP增长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对通胀有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GDP总量从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39.8万亿元,人均GDP也从381.2元上升到29748元。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增长似乎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