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在理论上明确了小股东、大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三重委托代理关系,将大股东掠夺概念化为小股东为了补偿大股东的代理功能而支付给大股东的代理成本,建立了我国公司治理的外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的根源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试析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及涉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群 《财会月刊》2006,(1):66-67
上市公司融资担保本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特殊关系的存在,因此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会互相提供担保或关联担保,且其范围不断扩大,性质也发生了异化。有的甚至进行恶意担保,即将担保作为一种掠夺资金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通过其控股地位,利用上市公司对大股东和关联企业进行巨额贷款担保,将上市公司变为“提款机”。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融资担保本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特殊关系的存在,因此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会互相提供担保或关联担保,且其范围不断扩大,性质也发生了异化。有的甚至进行恶意担保,即将担保作为一种掠夺资金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通过其控股地位,利用上市公司对大股东和关联企业进行巨额贷款担保,将上市公司变为“提款机”。上市公司融资担保通常有两种形式,即关联担保和相互担保。关联担保是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迫使上市公司为股东及关联企业提供巨额担保;相互担保是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互相提供…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由于特殊的产权结构而存在比较突出的代理问题。本文实证分析了1999-2003年大股东更迭的并购事件中代理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并购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上升,对第一大股东有制衡能力的其他大股东的出现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当并购的结果导致大股东以增发配股方式掠夺中小股东的可能性上升时,代理冲突加剧,企业价值下降。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股权集中、控股股东普遍存在以及国有股比例较大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两类代理问题即"大股东掠夺"和国有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的广泛存在。鉴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其代理问题的特殊性,机构投资者作为外部大股东要参与公司治理,应从两方面发挥功能:一是对控股股东进行制衡;二是在国有公司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对国有股东进行"补位",代表股东监督"管理者腐败"。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既然大股东能够控制上市公司,又怎么会存在内部人的控制呢?或者反过来说,既然内部人能够控制上市公司,又怎么会存在大股东的控制呢?本文拟通过对大股东控制与内部人控制异同的比较分析来解开这个谜,并总结控制大股东控制与控制内部人控制机制的异同,为解决实践中存在大股东控制与内部人控制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股东控制下的股权再融资与盈余操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大股东与潜在投资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盈余操纵动机。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大股东进行盈余操纵的机理,大股东通过调整利润的时间分布可以改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判断,从而造成股票再发行价格的提升,使大股东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存在盈余操纵成本的情况下,只要盈余操纵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实施盈余操纵就是大股东的最优选择,从而使盈余操纵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小股东利益的被侵占行为愈演愈烈,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低价转让公司资产、上市公司不分红等掠夺中小股东财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研究发现,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对于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增强、公司价值的提升、所有权结构的分散以及股票市场的成熟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铭 《财会通讯》2021,(10):66-71
文章以2005—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存在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其财务重述的倾向性更高,且大股东的质押比例越高,财务重述的次数越多、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为自然人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导致财务重述的概率更高;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抑制大股东股权质押所诱致的财务重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掏空较为严重的上市公司,其财务重述的倾向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2011年大股东减持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的静态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股票全流通时代大股东掏空和减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越严重,大股东减持概率和减持比例越大。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进行分组以后发现,对于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越严重,大股东当年的减持概率和减持比例越大;而对于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和减持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非国有终极控制人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掏空现象,文章首先对当前终极控制人控制的大股东掠夺中小投资者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选择"西藏发展"作为案例展开研究。研究结论显示:1".西藏发展"终极控制人长时间默许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复杂资产交易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股东分红回报;2.股权制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股东资产注入(以下简称资产注入)是指大股东或其关联方将其持有的未上市资产注入到其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上市公司以现金、其他非现金资产或向大股东定向增发股票作为支付对价。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纷纷将所属场外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大股东资产注入成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热点,引起广泛关注。根据王蕾蕾(2010)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由于股权的分置,支付现金股利成为大股东利益侵占的主要形式。本文使用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大股东侵占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股东侵占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显著正相关,大股东侵占度能够较好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行为;国有大股东能够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而其他大股东不能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企业文化》2002,(2):36-38
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问题,大股东大量占用并掏空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时有发生。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三九医药)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超过25亿元,占公司净资产96%2001年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对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及董事长赵新先等14名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立案稽查8月29日,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  相似文献   

15.
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大股东的减持时机可以分为三类:第Ⅰ类型为在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前减持;第Ⅱ类型为在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到增发公告日之间进行减持;第Ⅲ类型为增发公告日后到定向增发股份解禁前减持。本文研究发现:(1)第Ⅲ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率最低,第Ⅰ类和第Ⅱ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增发过程中存在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率相对较高;(2)第Ⅱ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增发预案公告后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第Ⅲ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完成后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3)第Ⅲ类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具有最高的套利收益。本文的研究阐述了大股东在定向增发过程中高价减持低价增发的全新套利模式,为监管层加强大股东行为监督,提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手工搜集了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02年-2006年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掏空)→业绩困境→利用财务报表的盈余管理加以掩饰"的行为模式。研究发现:对于陷入经营困境的亏损公司而言,大股东资金占用越严重,上市公司越可能向上盈余管理、美化业绩。大股东资金占用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投资者、监管部门等将公司业绩恶化归咎于其非法的"掏空"行为,从而竭力延迟坏消息、进行盈余管理、虚增收益。  相似文献   

17.
一、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占款的现状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普遍现象,也是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自去年管理层提出“重点解决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速度明显加快,大股东资金占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由于股权的分置,支付现金股利成为大股东利益侵占的主要形式.本文使用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大股东侵占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股东侵占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显著正相关,大股东侵占度能够较好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行为;国有大股东能够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而其他大股东不能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采取掏空或支持投资行为的关键在于双方的博弈,若大股东的综合资本成本较低,那么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重复博弈,这种情况下大股东采取支持行为,为了获得更长远利益;反之,则两者之间就是"囚徒"模型,大股东选择掏空追求短期利益。  相似文献   

20.
一、大股东占款问题成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大股东权力不受约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并未实现真正独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独立性的规定很明确,即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业务方面的“五独立”。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问题公司”的独立性存在较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