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定向增发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权益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年—2007年实施定向增发的深市上市公司董事会预案公告日前后超额收益变化的分析,发现增发规模、机构投资者认购比例是影响预案公告后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在定价基准日之前20个交易日内定向增发公司股价弱于市场表现,存在负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2.
自2006年定向增发实施以来,定向增发的效果及其对公司价值和相关者利益的影响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文章以2010—2015年已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公司的政治关联对定向增发的募集资金数量和折价率的影响,以期为规范定向增发实践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公司政治关联与定向增发的募集资金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可能存在大股东利用关联方对企业进行"隧道挖掘"的行为;政治关联与定向增发折价率并不存在显著关系,但在进一步区分政治关联的代理变量即控制人类型后发现,国资委控制企业的政治关联与定向增发折价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史芳芳 《财会通讯》2021,(18):117-121
非流通股交易的放开使上市公司频繁出现大股东"清仓式"减持套利现象,因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该行为对中小股东造成了严重的利益损害.基于此,文章借助实际案例,在分析案例企业大股东减持动因、过程的基础上从企业经营业绩、股价变动、中小股东权益三方面深究了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影响后果,同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举措,期望能有效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充分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2007至2009年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折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论显示:当企业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增发且支付方式采用现金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会增强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定向增发对定向增发折价的正效应。当定向增发仅面向第一大股东时,在定向增发过程中第一大股东增持比例越大时,会增强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定向增发对定向增发折价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0年在沪深两市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09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分析不同增发对象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总体的成长性在定向增发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仅大股东参与认购的成长性在定向增发前不佳,而在增发后得到改善,但这种效果在短期内不会持续;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组的成长性在定向增发前表现良好,而在增发后下滑。说明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定向增发日渐规范,有效地抑制了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吴琪琪 《当代会计》2021,(16):154-156
大股东减持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屡屡发生,且大多数减持行为给资本市场甚至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减少资本市场中大股东减持行为,能够促进资本市场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此,文章结合A公司案例,从大股东减持行为的动因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完善资本市场并遏制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7年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6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分析66家样本公司在定向增发新股前后的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在1 353家A股上市公司中的排名变化情况,研究探讨了大股东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效率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控股大股东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并没有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8.
定向增发可分为三种类型:融资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和并购型定向增发.市场上以资产注入型进行定向增发的方式最多,是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偏好的定向增发方式,而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所涉及的问题也更为复杂,更多的是质疑大股东资产注入增发是一种利益输送(Tunneling)行为.文章以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分析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各种相关变量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发现近几年大股东资产注入增发行为越来越倾向为一种支持(Propping)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原始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公告日及正式实施前后的短期股价效应,研究了其增发后12个月的长期股价表现。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在公告日前有显著的市场预期反映,投资者普遍看好定向增发这种融资方式并认为此事件为利好事件,定向增发实施后一个月内也产生了正的市场效应,但定向增发中长期却呈下滑趋势,说明定向增发在长期并没有创造财富价值且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以海润光伏的高送转股利分配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公司实施高送转的目的、市场反应以及经济后果。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迎合及择时理论,从送转股能力、送转股动机、大股东减持动机、高送转预案的公告效应、高送转的实施、高送转后的长期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等方面分析表明,海润光伏的高送转是在不满足送转股资质和公司章程关于股利分配条件的背景下由大股东提议的,利润分配方案推出后仍然得到了股票市场的积极追捧,大股东正是利用高送转的市场效应实现了减持股份的目的,从而揭示了大股东提议高送转背后的真实意图。海润光伏的高送转沦为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工具,而非传递公司未来经营发展良好前景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高扬 《河北企业》2014,(12):70-70
<正>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以募集资金,发行对象要求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格须不低于公告前20个交易市价的90%,投资者认购12个月内不得转让。定向增发可以使战略投资人与大股东以接近市价的价格,为上市公司募集、输送资金。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一般会使得上市公司股价上涨、市值提高,其主要原因有:首先,给予大股东的增发价一般相对合理,对股价有一定支撑作用,封堵股价下跌空间;其次,为了  相似文献   

12.
以驰宏锌锗面向大股东定向增发为案例,对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将股改与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的真正原因进行剖析,结果显示:大股东通过将股改和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来操纵定向增发发行价格和利用低质资产认购股份,巩固了其在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地位,获取了控制权收益,从而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另外,作为市场运行机制规则制定者的政府所设计的非公开发行制度存在的缺陷致使大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方便地通过定向增发这一关联交易“谋求”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加剧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公告了公开增发预案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干预行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公告了公开增发预案的公司中,增发后3年,成功增发公司的经营业绩总体上显著高于未成功增发的公司,但股票的市场表现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证监会增发条件更严格的阶段,成功增发公司的经营业绩、股票市场表现均显著高于未成功增发公司。这表明,证监会对公司增发新股的干预,特别是实施更严格的增发条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筛选优质上市公司、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保护投资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6-2011年高管持股变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增减持股票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高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在增持公告日前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为负数,而高管减持上市公司股票在减持公告日前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率;高管增持上市公司倾向于提前披露坏消息,或延迟披露好消息,而高管减持上市公司则相反;高管在增持股票过程中存在负向盈余管理行为,而在减持股票过程中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够为证券监管机构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的监督和如何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表现出明显的定向增发股权再融资偏好。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2006—2012年间实施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投资者情绪、利益输送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选择方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越低迷,公开增发利益输送效应越小,定向增发利益输送效应越大,上市公司更偏好定向增发融资;反之,则上市公司更偏好公开增发融资。因此,在中国股票市场"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长得多,即投资者在大多数时间段处于情绪低迷状态的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转向定向增发融资是基于大股东实现利益输送的理性选择。研究结论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有效发挥中国股票市场的资金融通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定向增发新股的运作,剖析了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典型操纵行为,进而对再融资在股权限售期设置、规范大小非减持的政策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6年至2008年5月末期间进行过定向增发预案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公司规模和公司业绩是影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的主要因素,即:公司规模较小和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定向增发动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股东依然对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上市公司大股东可能会利用定向增发的制度空间来通过选择定价基准日、操纵定价基准日前市场价、降低发行价、注入虚增资产等多种手段来为自己进行利益输送.因此需要对定向增发相关制度进行改进,从而抑制大股东行为。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8,(16):16-18
本文以2015年底以前上市的748家中小板公司为样本,以2010-2016年为高管减持和公司并购事件的窗口期,对中小板公司高管减持和公司并购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生了高管减持的中小板公司对其公司是否发生并购和在深交所发布并购公告次数有正向影响。此外,高管减持的比例和套现的金额越大,公司发起并购的可能性和发布的并购公告次数也会相应增加。该项研究的意义旨在让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能够理性分析,不要一味去追逐所谓的利好信息,避开上市公司的炒作陷阱;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对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避免其为了迎合市场热点所作出的不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20.
院我国定向增发折价水平整体比较高,大股东掏空动机是影响折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利用定向增发实施以来较大样本数据,把市场行情分为牛市、熊市和震荡市,对大股东掏空动机对定向增发折价的影响按市场行情分组进行回归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动机越强烈,定向增发折价水平越高;上市公司大股东在牛市行情下,其掏空动机对折价有显著影响,在熊市和震荡市环境下对折价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在牛市下更容易实现,非牛市行情下掏空动机不强.另外,也发现大股东的掏空动机与发行价的溢价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不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说明大股东在定向增发定价环节上具有充分的控制权,掏空动机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