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梁祖晨  潘敏 《商业研究》2005,(19):184-186
中小企业贷款难与银行放贷难系银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所致。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偏低使银行普遍存在“惜贷”行为。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和中小企业关系疏远。产业集群可克服信息的非对称,形成银企新型关系。应大力发展以中小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有效地推动银企关系的良性发展,实现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长期互动”。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贷款难与银行放贷难系银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所致.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偏低使银行普遍存在"惜贷"行为.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和中小企业关系疏远.产业集群可克服信息的非对称,形成银企新型关系.应大力发展以中小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有效地推动银企关系的良性发展,实现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长期互动".  相似文献   

3.
马永红  汪洋 《商业研究》2008,(4):112-116
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信贷融资的良性互动是银企双方实现业务战略层次不断循环上升,从而达成新型规范的金融借贷交易制度,实现银企双赢的基本条件。我国信贷融资良性运行必须再造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并建立企业信贷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4.
重塑新型银企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鸣 《市场论坛》2006,(4):149-150
银企关系历来是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宏观调控使银企关系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得到了充分暴露,使银企风险一体性问题彰显,同时也为构筑新型的银企关系提供了契机。文章就这些问题对如何抓住机遇,缓和矛盾,构筑新型的、健康的银企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政银企三方良好的沟通协作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吉首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吉首市政银企沟通协作现状的调研,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构建政银企良好协作平台及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银行与企业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银企的良好关系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在金融脱媒的趋势下,我国银企的信贷关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银行客户流失乃至收益下降而企业融资成本较高等非共赢的情况,须进行调整。本文运用最新数据系统详细地分析了金融脱媒对银企关系的影响及构建新型互动银企关系的必要性,并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银行与企业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银企的良好关系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在金融脱媒的趋势下,我国银企的信贷关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银行客户流失乃至收益下降而企业融资成本较高等非共赢的情况,须进行调整。本文运用最新数据系统详细地分析了金融脱媒对银企关系的影响及构建新型互动银企关系的必要性,并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并使两者统一于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目标.因此,要从各方面入手,努力构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政府与社会组织间良性互动关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良性互动关系,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公共管理社会化进程、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阶段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良性互动合作关系存在诸多难题,提出了优化和调适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关系的对策建议。这为深入探讨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间良性互动合作关系提供新的探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对会计诚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希旗 《商场现代化》2008,(11):337-338
诚信是构筑社会基础的基石,各行各业都应讲诚信,不讲诚信造成的结果是信用程度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乃至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会计工作更应坚持诚信。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有利于优化会计执业环境,当前会计工作丧失诚信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搞好会计诚信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银行改革的核心,但目前对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研究基本上只是简单套用企业法人治理理论,并没有充分考虑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的差异。本文着重研究了商业银行在经营目标、经营地位、资本结构、经营风险、存款保险、信息透明度和政府管制等方面的特殊性及其对法人治理的影响,希望能为构建具有商业银行自身特色的法人治理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主要困扰因素是:受规避风险和注重利益传承的影响,家族性与股权融资之间具有矛盾;银企之间缺乏信任,中小企业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门槛太高,银行惧怕融资风险,产生“惜贷”现象等。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在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两种情况下对银行和企业的博弈进行了贝叶斯纳什均衡的重点分析,博弈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要走出融资难的困境,中小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模式,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扩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同时,建立并发展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契约关系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发展的迅猛已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核心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商业银行应加快观念更新,认真解决由于传统认知偏差、过分依赖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内部协调和考核机制不完善、运营基础较薄弱等原因带来的市场定位不精准、用户体验满意度低、营销理念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力开展金融业务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创新,积极提升用户体验并完善支付体系,跳出电子商务恶性竞争包围圈,使其在竞争对手林立的电子商务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赵玉娟 《财贸研究》2004,15(5):82-85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问题 ,其解决方法通常是以增设中小金融机构或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来增加中小企业的资金可获程度 ,即采用“资金可获型战略”。本文希望通过对银行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信贷基准的探讨 ,回归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基础 ,即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以信用为基础的融资可获程度 ,从而使中小企业融资战略转换为“信用可获型”。  相似文献   

15.
上市军工企业债务性融资便利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军工企业在近年大量上市,上市后的军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面临着许多问题,基于2006-2008年我国军工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军工企业利用与政府和银行良好的关系与其融资便利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发现军工企业相对于其他的上市企业在贷款方面有着一定的便利性。表明目前我国的上市军工企业还是利用传统的与政府和银行的良好关系来进行融资,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财务风险较大,需要进一步扩展军工企业的资金来源,优化军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申丽萍 《商业研究》2003,(19):67-69
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支重要力量,但其所处的商业环境尤其是融资环境却不容乐观,大量的中小企业靠内源融资发展,外源融资不畅,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新技术的采用,成立民营银行,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是解决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而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则是两者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现存供应链融资模式呈现出量身打造不同的担保方或担保品、需要优质核心企业的特点。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很好地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但供应链融资产品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供应链融资平台成功运行,需要解决数据库建立问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大量资金支撑。数据库的建立需要政府与专业的数据分析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相关分析模型,可以同时为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提供了便利。小微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的融资产品信息不仅来自于商业银行,还有一些担保机构、专业金融机构的服务信息。为了使平台能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物流信息。  相似文献   

18.
陈欢 《江苏商论》2014,(11):53-55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较常见的融资模式,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该模式的风险因素包括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和行业风险。其中道德风险主要由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引起。博弈论分析表明,道德风险受核心企业的监督意愿、银行和核心企业的监督成本以及对违约企业的惩罚力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大银行信贷不适合中小企业融资,文章研究认为大银行是否适合中小企业,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是企业本身处于哪个阶段,由于风险和收益的影响,大银行不适合向初创期和衰退期的企业放贷,而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应该成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其次是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大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在中小企业信用系统不健全,银行欠缺高效的贷款技术之前,大银行不适合直接面向中小企业贷款,而应该借助信息中介,例如民间金融、中小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等,才能提高银行的贷款效率,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进行实质性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利率市场化的实施。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在产权主体缺位、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可能会产生更加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给潜在借款人创造更多的“寻租”机会,导致内部控制现象进一步显现。文章提出,为切实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改变国有银行垄断现状,明确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实质性变革。同时要通过全面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建立科学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国有企业进行实质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