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良资产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四大银行正紧锣密鼓准备改制上市的过程中。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主要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双下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金融改革的成败在银行改革,而银行改革的成败却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败却在于如何处置巨额不良资产和铲除产生巨额不良资产的成因。要想避免“亡羊”,必须先从“补牢”做起,剖析成因,才能寻到良策,更好的防范与化解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3.
浅谈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快清收处置不良信贷资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深化经营理念,提升思想认识 数额巨大的不良资产是横亘在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发展实现最终盈利的最大障碍。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树立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资产就是发展的理念,统一思想认识。一是在如何面对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观念上,要正确处理好自己努力与上级政策的关系。攻克不良资产这座“堡垒”的内驱力,只有依靠国有商业银行上下员工的共同努力,明确“等靠要”只有死路一条。二是在如何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我国银行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化的一大障碍,其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完善的原因。本文在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处置不良资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并将“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化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这为今后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国有商业银行打开了通路。  相似文献   

6.
试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良贷款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瓶颈”。本文从借鉴国外将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成功做法出发 ,说明资产证券化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有效途径 ,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 ,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要借鉴和采用美国的信托模式 ,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萧林 《中国外资》2003,(6):12-14
<正>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任务艰巨而迫切!按央行要求,在2005年中国履行WTO承诺全面放开金融业之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将不良资产平均率降至15%以下,而时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平均率仍高达20%。为此,中央政府责令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市场规律处置不良资产,并首次允许外资机构介入该领域。 在这一背景下,以美国摩根斯坦利为首的国际投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抢夺国内不良资产。是“馅饼”?还是“陷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是近些年来世界金融行业最为关注的金融创新手段,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功的将其应用于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持续反弹,国有银行开始尝试针对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但是由于一些阻碍和困难,特别是考虑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前车之鉴,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其中存在的困难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过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通病。为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关部门先后于1999年和2000年两次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剥离,一度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所占比例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然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的仅仅是19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国家在防范、化解和控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仅靠传统的手段来消化历史沉疴已是日益维艰了,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来解决这一问题.面对新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必须把国际经验教训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状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不良资产重组的各种手段,有针对性地设计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战略和措施,循序渐进,逐步化解已经累积的不良资产风险,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骏 《西南金融》2005,(12):19-21
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开放的展开,国有商业银行不可能再将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完全寄托于国家,因而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在体制内进行不良资产处置进行制度创新,无疑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所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部分国有商业银行采取了不良资产集中经营管理模式。对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进行变革.本文对此制度创新予以分析和评判。  相似文献   

12.
王方宏 《海南金融》2002,(12):18-22
章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必须解决好公司治理结构和不良资产两大基础性难题。指出必须在制度层面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基础的问题,在经营层面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章提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春平 《中国金融》2003,(19):40-41
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羁绊,而且也是危及当地经济金融安全的重大问题。深入分析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尽快降低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公允反映、及时揭示企业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挤干企业账面上不实不良资产,财政部在2001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增设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要求企业于期末预计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若低于账面价值,需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这种做法符  相似文献   

15.
魏巍 《金融论坛》2001,6(12):6-9,36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业界广为关注的话题,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在实践中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特殊性,尤其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在性质上存在着质的差异,因此,处置不良资产存量必须多管齐下.其中,运用基础货币冲销不良资产存量的方法是借助国民经济增长对货币需求的上升区间,在国有商业银行能够形成不良资产增量防范机制的前提下,通过中央银行、财政及国有商业银行的配合,投放基础货币,对不良资产的损失部分进行一定比例的冲销,从而达到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吉昌 《新疆金融》2005,(12):32-32
为化解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国家采取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消化不良资产的方式为国有商业银行减负。2005年6月,首次召开的由中外专家出席的中国不良资产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对中国华融、信达、长城、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提出了一些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如此之难甲根据会议内容及各方面的资料,结合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类似问题,综合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应寅锋 《银行家》2006,(1):86-87
国有商业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痼疾。金融创新可望成为医治这一痼疾的良方。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和问题虽然国有商业银行和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竭尽所能采取各种措施处置不良资产,但所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杨德术 《西南金融》2002,(10):43-45
银行的不良贷款造成的风险损失,实质上是实际价值不断下降的减值损耗,即不良资产的缩水。造成不良贷款缩水的病因主要是客户、司法、地方当局的信用倒置;就“集中管理”还是“分散治理”争论不休及处理方式和具体管理上的时间拖延,现行不良资产处理的法律及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处理手段缺失等管理上的滞后。本在深入分析上述不良资产缩水病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制、快收、专营的降低不良贷款损失的现实治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不良资产无疑日益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掣肘。怎样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从而促进金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认为,政策突破是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万方 《武汉金融》2000,(6):42-44
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为探索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也使人们再次关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债转股可说是一把“双刃剑” ,能否趋利避害 ,发挥最佳效果 ,关键还在制度设计与模式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规范运作。所以 ,法律的介入对债转股的推广就显得尤为关键。法律的适时调整和完善是债转股实践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