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轨经济下的我国国有企业其内部治理机制体现出所有者现实缺位,内部人控制企业;股权高度集中,中小股东利益被漠视甚至被侵蚀;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形成有效监督;激励约束机制与绩效评估机制弱化等特征。而外部治理机制有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经营者选择机制低效;控制权市场尚不活跃,银行的软约束等问题。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公司治理而言,应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环境,优化内部制度,建立合适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产权结构单一、所有者虚置、公司治理的框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银行经营的透明度不高、内部监督力量薄弱和外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实施股份制改造,以优化产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 ;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透明度等.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于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包装式的股份制改革不可能解决存在于公司治理结构间的根本问题。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建立并激励监控机制。由于公司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制约,造成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公司治理中存在不少问题,要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完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转轨过程中,我国国有银行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国有产权的变化特征,国家对银行的控制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形成了银行行为分析的框架。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是最终目标,它的实现要依赖市场制度的培育和政府行政干预的退出。既有的银行制度安排是适宜于政府主导经济的渐进式改革的,政府行为与银行行为的耦合,形成转轨中经济的增长模式,银行行为与政府行为冲突,导出了相对最大化的金融“次优”产出均衡。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权制度的国有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外部控制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完善高效的外部控制制度是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市场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对搞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保护国家和客户经济利益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外部控制体系存在模糊性和不稳定性,发展尚不完善、成熟。改革我国的银行外部控制模式可借鉴英美制治理模式:即推行股份制改造,实现管理层“多元制衡”;建立完备的证券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推动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使国有商业银行接受资本市场的监督;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系统,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强化国家有关单位分业监管职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外部控制的主体范围。引入债权人监督的理念;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股份制公司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而股份制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造后的股份制公司)在运行中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规范。国家和省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股份制公司运行的规范化问题。吉林省制定了关于实施《公司法》规  相似文献   

7.
股份制改造后的银行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必然会要求按照公司治理结构来进行管理,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规范。银行内部稽核的作用,为上市银行履行守约责任创造了条件。因为由董事会领导的内部稽核组织模式其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较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强,所以,把这种模式作为上市银行内部稽核的组织模式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公司化的推行,在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股份制公司主要由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而成或者新建并由国家控股。它们仍属于国有公司,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对国有企业的改造就是在国有企业内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即成立股份制企业。股份制公司与原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相比,具有筹集资本容易、适于规模经营、灵活性大、自主性强等特点,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份制企业是最适合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企业形式,能创造出比原国有企业形式更好的效益,具有最佳的运营效率,如四川长虹、湖北兴化、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公司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文化、历史传统、法律规则的影响,美国和日本的银行对公司的介入程度是不同的,但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国应借鉴美日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积极为发挥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证券市场长期存在“牛短熊长”的异常现象,其根源在于最初“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走股份制改造道路服务”的制度安排存在严重的缺失性。由于很多通过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国有企业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治理水平不高、经营业绩不理想等现象,导致证券市场已基本丧失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成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附属品。本文的观点是,对市场进入者资格的确认应以资源最优配置为基准;对交易制度的安排必须坚持择优汰劣的原则;对于监管理念的确立必须以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公司治理结构是要求公司建立一套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的内部制衡机制。《公司法》确立的这种公司治理结构在催生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在运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首要问题,而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和前提是解决国有资本代表权问题、股东代表大会权力问题、与我国现有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相衔接问题以及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早期的公司立法一般只注重对公司内部治理的规范而不太注重对公司外部监管的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干预市场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的法治观念发生变化,公司监管成为公司立法的一个重要使命。我国现行公司监管立法比较重视公司设立过程中的监管而忽视经营过程中的监管,这是导致我国公司信用状况普遍不佳的重要原因。改革我国的公司监管制度就是要强化公司经营过程中的监管,与此同时,对设立过程中的监管应有所放松,否则会窒息公司应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8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42份年报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对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制度提出相关建议.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设计考虑了银行业绩因素,但忽略了银行的成长性和资金的流动性,公司治理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可从长期薪酬激励机制、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经理人市场方面入手使银行高管薪酬制度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股流通,一直是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禁区。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两步利改税、承包制直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造,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由于具有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优点,被认为是高级和完备的企业组织形式。但国有企业在改造成为股份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国有股这一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控制的效率不同。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监管模式,股权高度分散,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较好,外部监督高效,但容易产生小股东“免费搭车”现象,使内部监督弱化。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监管模式,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提高了内部控制环境的透明度,有利于内部监督,但由于股权高度集中,缺乏活跃的外部市场,外部监督薄弱。以韩国为代表的家族监管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更有利于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但由于强调人治,缺乏制度制衡机制,企业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弱化。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因此,建立一种糅合三种模式的治理型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有着很大的发展,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内部治理的手段逐步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国有企业想要很好的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就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公司内部的审计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当前内部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在今后更好发展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有企业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但目前其公司治理结构仍然存在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股东结构不合理和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提出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同时入手,建立以内部监控为主,并辅之以外部监控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郑洁  朱宇 《全国商情》2005,(10):34-36
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严重失效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产权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以及外部监督和法律惩治力度不够等。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公司制度及其治理结构,才能强化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