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实证分析——基于1994-2001年数据的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以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1994年为基期,计算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走势。研究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自1994年以来总体上呈升值态势,但实际汇率升值幅度远大于名义汇率;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变动方向相反,实际汇率呈贬值趋势,体现出国内外价格水平对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边比较下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1980—2004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次以1997年购买力平价为基础,利用多边比较方法从相对价格水平、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和国际价格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1980—2004年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经测算得出:1997年中国制造业各类PPP(购买力平价)接近于3·7元/国际美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相对价格水平是参与比较的五国中最小的,且逐年下降;单位劳动成本一直在波动过程中下降。80年代,劳动生产率呈现了“没有追赶趋势的快速增长”。但在1992年后,表现出明显的追赶趋势。  相似文献   

3.
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中,有一种理由认为人民币汇率已大幅偏离了购买力平价。但是偏离购买力平价的汇率需要调整这一命题的真伪取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一国的适用性,这种适用性的常用检验方法有两种:实际汇率的平稳性检验和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的协整检验,虽然分析结论认为前者的严谨性优于后者,但这两种方法均不支持购买力平价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原因除了购买力平价自身的局限外,更重要的在于中国的汇率-价格传导机制不够通畅。既然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并不完全成立,那么人民币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就不能构成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概念、证据与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索性地建立动态购买力平价(PPP)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模型化国民经济市场化和开放化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结构性因素,描述实际汇率对传统PPP理论平价水平的系统偏离及其动态演化特征。本文依据国际横截面数据进行动态PPP理论的计量分析,取得动态PPP理论的结构方程和可计算形式,进而情景预测2006—2010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趋势,为未来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均衡调整提供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衔 《财经研究》2001,27(6):48-52
本文探讨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经济学文献,特别是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的期文献中流行的汇率分析工具一定实际汇率的含义,本文证明,由于实际汇率存在着由名义汇率造成的扭曲,因而不仅不是一个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更有效的汇率分析工具,而且会导致决策风险,事实上,实际汇率的作用仅在于检验某一名义汇率是否相对购买力平价汇率,对汇率进行调整的依据只能是对购买力平价,本文同时证明,在东南亚金融危期间我国人民币的确没有对外贬值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认为,一国货币汇率的衡水平是由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和货币相对供求等决定的。大多数实证研究表明,这些均衡汇率理论只是强调单一因素,同现实相距甚远。本文构建了多因素国际竞争力平价模型,认为均衡实际汇率随着国际竞争力的相对变化而变化,国际竞争力相对提高,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反之。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多因素中构造国际竞争力这个指标,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然后再基于这个协整关系式计算人民币的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并据以判断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水平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扩充迪基-富勒(ADF)方法以及恩格尔-葛兰杰(EG)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和EG协整检验,可判别我国实际汇率是否为平稳时间序列,从而推断人民币汇率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研究发现,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结果均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非平衡时间序列。在剔除了物价变动和劳动生产率变动因素之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偏差甚至更大。长期购买力平价之所以无法验证,可能涉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体制方面的原因。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低估了。  相似文献   

8.
生产率增长、消费需求变动、国际收支状况等经济基本面因素是影响实际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决定有着明显的作用,消费需求上升将使得实际汇率升值,下降将会使得实际汇率趋于贬值。虽然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存在,但是作用并不明显。在我国,长期消费需求不足是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虽然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在我国也存在.但是人民币实际汇率仍然长期被低估。  相似文献   

9.
评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理论依据——兼评实际汇率分析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不少文章探讨人民币是否应当贬值。一些文章不约而同地用实际汇率的高估或低估作为人民币汇率应不应当贬值的理论和实证依据,如《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陈学彬文章,1997年第10期俞乔文章(以下简称陈文、俞文)。仔细阅读这些文章,觉得许多基本概念和理论都给搞错和歪曲了。本文拟从下面几方面给予澄清:(一)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二)是否存在实际汇率高估或低估、实际汇率分析的作用。(三)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用于解释名义汇率而非实际汇率陈文称:“确定实际汇率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分类进出口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①将中国贸易品分为10类,利用所建立的回归与误差修正模型,从反应程度与时滞两个方面,研究分类进出口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类贸易品进出口差额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反应方向和程度不一致;当人民币升值时,总的进出口顺差会进一步加大。同时,不同类贸易品进出口差额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响应存在不同程度的时滞。鉴于此,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分类进出口对实际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做出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构建关于实际外部财富、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关系的跨时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然后利用1981-2009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中国实际外部财富、贸易条件以及国内外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中国实际外部财富的急剧攀升会引发人民币实际汇率快速升值;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上升会促使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而国外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会降低人民币实际汇率,净效应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并不能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波动;中国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不明显。短期内,中国实际外部财富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作用关系与长期一致。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保持人民币实际汇率相对稳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国良 《时代经贸》2012,(8):185-185,189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经历着持续的升值,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物价持续走高,形成了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解释了我国实际汇率变动的原因,实际汇率的变动是二者并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经历着持续的升值,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物价持续走高,形成了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解释了我国实际汇率变动的原因,实际汇率的变动是二者并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走出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将如何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与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与印度及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情况;其次就全球劳动生产力与FDI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状况作了研究分析;再次,分析了01年我国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最后,对全球2011、2012年的经济发展作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该文将中国与中国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引入一个诱导的出口方程中,并加入中国出口的竞争者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结果表明,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出口的竞争者,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确实使中国1998年和1999年的出口减少.除了海外市场需求和国内供给能力外,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以及中国出口的竞争者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对中国的双边贸易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际汇率与中国双边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中国与中国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引入一个诱导的出口方程中,并加入中国出口的竞争者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结果表明,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出口的竞争者,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确实使中国1998年和1999年的出口减少。除了海外市场需求和国内供给能力外,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以及中国出口的竞争者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实际汇率对中国的双边贸易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依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一国经济追赶伴随的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相对增长”会派生本币实际汇率升值趋势。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可贸易与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各自增长、相对增长、国际比较增长等指标进行系统估测,发现上述结构性生产率指标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存在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推论一致的经验证据;利用人均或劳均产出等总量性生产率指标检验这一理论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解释力,则存在理论假说变量与度量指标选择不兼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用ARCH模型和空间状态模型估计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及其对中等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符合2阶自回归模型,汇率变动方程是ARCH(2)形式;随着中国中等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等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逐渐由负向转变为正向推动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适度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和升值空间,对我国淘汰落后产业,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选取中美两国1991—2012年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GDP和就业人数作为样本数据,构建了相对劳动生产率指标(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之比),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测算出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实证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之比与两国实际汇率走势呈反方向变动,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美国持续上升是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根本原因;在2011年以后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已稳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浮动区间,人民币汇率已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即人民币汇率已基本达到合理均衡水平。因此,中国应在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前提下,适时、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础上的双向浮动。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增加,中美贸易失衡不断加剧,那么人民币升值是否有助于缩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文章采取1980年~2009年年度数据进行协整分析表明,中美贸易收支并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无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并不显著,人民币升值并不能缩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扩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对美出口大量具有要素禀赋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源易耗性产品,而美国采取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并未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