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调控声声不息。地王依旧归来。这一轮地王的诞生轨迹,似乎与2009年如出一辙。彼时先有所谓的“小阳春”,接着京沪等城市出现多家房企争抢地王的局面,再之后就是房价突飞猛涨。不同的是,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激烈演进过程在今年被浓缩在“金九银+”之际了——8月底出现“真假回暖”之争,9月初全国地王频出。房价出现上涨苗头。  相似文献   

2.
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一旦退出了房地产市场。是否就能改变工薪阶层买不起住房的现状呢?2009年之前,“地王”现象是否就存在?没有央企就没有“地王”?如何从根本上铲除“虚高房价”生存的土壤?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王雨佳 《新财经》2009,(8):33-34
进入2009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久违的繁荣,各地房价飙升,“地王”频现……恍惚中,2007年房地产盛况重现。这是房地产市场自然转暧,还是新一轮泡沫的前兆  相似文献   

4.
王晓慧 《新财经》2010,(5):45-45
2009年,中国的房价风起云涌,频现“地王”的央企被认为是高房价的罪魁之一。对此,央企不能认同。保利集团是典型的房地产央企,是16家被保留的央企之一,其营销总监胡在新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低地价不代表低房价,央企的房价并不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5.
李潼军 《环球财经》2009,(12):97-97
在现有的财税体制和土地拍卖政策下,各地出现“地王”绝非偶然,盼望房价下跌恐怕是一种单相思  相似文献   

6.
3月15日,北京诞生三个“地王”导致周边房价大幅攀升,一夜之间最高一套涨了40多万。北京的新“地王”就跟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头一样对国内其他地方也造成了影响,杭州就出现了二手房一夜涨10万,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房价的重要推手,“地王”起落给房地产业带来什么警示?本轮房价调控前夕,北京一天之内(2010年3月15日)诞生三个“地王”,如今命运如何?  相似文献   

8.
崔晓红 《新财经》2010,(5):37-39
去年底,政府提出要“抑制房价过陕上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理在与网民交流以及答记者问时再三表示,将在他的任期内,稳定房地产价格。可事情的发展却与政府的承诺背道而驰。全国“两会”刚闭幕,北京就出现新的“地王”,一线城市的房价也出现量价齐升之态势——市场的力量直接挑战政府的“承诺”和“信誉”。政府急了,出手也更重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房价涨幅过大,通胀预期下投资需求过旺,新地王不断涌现,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房市迅速从调整转向火爆,孕育着极大风险;地王热特别是国企地王热已经并将继续带来不能小看的严重后果。未来房价走势在短期内取决于通胀和调控政策,在长期还有上涨趋势,但是很难再有2007年和2009年那种巨大年涨幅。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国四条”明确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让人有点惊诧的话;那么,广州刷新全国总价地王纪录,上海再创年内单价地王新高,同样颇出业界意料。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广州全市总共成交住宅用地50多宗,其中27块地的地价,因为一次次刷新了区域地价的新高,被冠以“地王”的称号。在这27块“地王”中,2009年仍有24宗地在“晒太阳”。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新年伊始,房价仍然“跌”势不减,多数开发商还是理智地选择了以降价方式来适应市场。这其中,万科无疑是当仁不让的“领头羊。”2009年新年伊始,成都楼市依然未改2008岁末价跌量升的主要趋势,房价仍然“跌”势不减,但“房价究竟还会跌多久?”“成都房价的底线究竟在哪里?”这些萦绕在购房者心头的问题成为了左右2009年楼市走向的最直接要素。  相似文献   

13.
事件     
《浙江经济》2009,(20):6-6
浙江笑迎京资“助跑”,浙江民资深陷煤业变局,温商寻求“高铁经济”新商机,绿城问鼎2009年“中国地王”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伊始,多项限制政策相继出台致使房地产交易市场观望气氛愈发浓厚,成交量屡屡下降。但是没想到。房价原本已趋于微弱的脉搏却随着“地王”的诞生又强劲甚至是剧烈地跳动起来。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央企大举进军房地产市场,并频做“地王”的现象,不仅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而且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如果不对央企进军房地产市场和频当“地王”的行为加以限制与规范,不仅会进一步影响央企的社会形象,而且会让公众对中央控制房价、关注民生的政策和态度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6.
《新财经》2009,(11)
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在经过了意外的"小阳春",轰轰烈烈的"地王"之争、受政策转向而冷却后,房价的涨跌又一次成了市场讨论的焦点.未来的房价何去何从,也许没有人真的知道.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房价暴涨发出猛烈抨击。央企已占房地产业60%份额,其中不少是“地王”,因而成为大会攻击的对象。会后国资委令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保留16家。至于这一措施能否抑制房价,只能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8.
声名     
《西部论丛》2009,(10):11-11
万科今后不拿地王,不会领涨领跌,只做房价跟随者。去年媒体就说“万科带头降价”,如果再来一个“带头涨价”,这名声不好。万科已经到了一定规模,我们只关注质量。——万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  相似文献   

19.
78家央企退市能否有效遏制高房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拉 《产权导刊》2010,(5):8-10
2008年之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是由民营资本主导,连年的“地王”也为民企。然而在2009年的“地王争夺战”中,曾风光无限的民企相继败下阵来,让位于以往低调的央企。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末,诞生的地王仅有上海证大置业一家为民企,其余均为央企制造。央企在当下非常敏感时期坚决拿地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黄烈佳  向利 《特区经济》2014,(12):27-29
自土地出让方式改革后,"地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高位上扬的房价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地王"的高度关注。"地王"在促进我国土地市场化的同时,也直接推高了房价并使人们对未来房价有上涨的预期。如何理性地看待"地王"这一现象,探索其形成原因,有利于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基于博弈论这一独特视角,对引起"地王"这一现象的土地拍卖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得出: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更加青睐高价拍卖土地。研究认为:"地王"现象必须从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改革财税制度以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改善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制度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