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振兴说 :“我爱看文献,看文献就是了解人家的进展情况,吸取其精 华和营养,重要的是挑它的毛病。因 为各种研究的进展程度,需要不断地 发展和完善。一个人做的事情,只能 是现阶段的。既然是现阶段的,必然 有局限性,这就有毛病了,找出解决 毛病的办法就是创新。我做事情从不 喜欢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他这样做, 我也这么做,永远落后,我喜欢打破 常规做事。再 者,交叉研究很重要, 你研究得深,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建 立联系,必须结合实际。”他还说:“我 提出的‘双星计划’,是碰上了好机遇, 就像这儿有一盘棋,就空着两个地方, 我赶紧下上这俩子,这盘棋就活了。”  相似文献   

2.
出了名的邹静之现在格外忙。我打电话给邹静之,他正在外面茶馆里跟一帮朋友开会谈剧本。问他是不是忙吴宇森写的《赤壁之战》,写得怎样了。邹静之打哈哈说,你就别问了,内容的事情我和人家签了保密的合同。更多为剧本头疼的导演也在找他。更早些的是应田壮壮要求根据赛珍珠同名小说改编的《大地》和为陈凯歌写的一个关于老北京的剧本《衣裳》。现在,他决心把心思都放在电影剧本上,因为写电视剧越来越累,他身体受不了。在接受采访时,邹静之感叹说,他这一辈子有许多梦想,做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天会靠写剧本为生,还能够赚到…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是文学界公认的硬汉子,他以传奇性的一生经历为素材创作了一系列硬汉形象。这些硬汉子形象系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脉络,其所体现的硬汉精神蕴涵了深刻的哲学意义,启示人们以坚韧、勇敢的强者风范面对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是文学界公认的硬汉子,他以传奇性的一生经历为素材创作了一系列硬汉形象.这些硬汉子形象系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脉络,其所体现的硬汉精神蕴涵了深刻的哲学意义,启示人们以坚韧、勇敢的强者风范面对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5.
日前,首届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作为这个奖项的出资作家,陈忠实专程出席现场,为杨柳、孔令燕颁奖.陈忠实表示,"设奖项主要是表达对编辑的敬重之情". 陈忠实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白鹿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穿透时空的魅力.亦因此,也才让他荣登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成为享誉中外的作家.但他又不仅是一个符号式的人物,折射着仁厚睿智的光辉.几年前,面对有人对《白鹿原》的几处挑错,他坦然承认"是我马虎了,人家有道理"并且明确表示"错了就错了,人家挑出来,我以后纠正一下",就尽显了他的胸怀.  相似文献   

6.
微天下     
《东北之窗》2011,(21):14-15
@张泉灵女友的工科老公,抬头找卫星,低头修发卡,为了解决老婆忘带钥匙的问题,买了一个员工指纹打卡机就把自己家的锁改造成了指纹锁。见我称羡不已,我老公不以为然。说,她老公会的事情,物业就会,可他会的无可替代:美食索引、好书推荐、演出评论、比赛解说、聊天陪伴。  相似文献   

7.
脑体又倒挂?     
我岳母家雇了一个保姆,每月工资1200块。就这样,人家还"牛"着呢。家里多来一个人,人家就不高兴,因为要多做一个人的饭;搀着老人下楼活动一下,人家也不高兴,索性撂挑子不干了。要问保姆能干什么?真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  相似文献   

8.
做了十年的班主任,我并不感到这份工作乏味,每看到一张张纯真、质朴的笑脸,我就深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只要精心呵护,她就会发芽、成长,开出一朵朵芬芳的花. 小浩是三年级时转到我班来读书的,他不善言谈,说起话来略带羞涩,参加学校公益劳动,他总是勤快、卖力,但学习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为此,我特意为他安排了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同桌,平时也注意启发他,可是一年下来,他的进步却始终犹如蜗牛漫步.尤其是习作,每次看到他的习作我都忧心冲忡:描述一件事情,要么神龙见首不见尾,要么勉强有事情的开头结尾,经过却是蜻蜒点水亦或是雾里看花,遇到写景的文章就更无章可循了.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的美国作家中,海明威是最具传奇色彩的。渔猎、冒险、恋爱、战争是他生命乐曲中的主旋律。"冰山原则"是他的艺术风格。他以自己非凡并充满厄运的人生经历和艰苦卓绝的艺术探索恰如其分地证明了他所倡导的硬汉子精神,即"压力下的优美风度"。  相似文献   

10.
平淡的美食     
<正>每到秋天,我把孩子哄睡,或许是自己困极了,偶尔也能睡过去。不过,自己难免被噪音惊醒,呆呆望向窗外,总是心生惆怅,无以排遣……这时候,我喜欢做一件枯燥的事情——剥青豆。青豆不同于夏季的毛豆,唯秋天独有。我喜欢剥它们,面前一堆,坐在矮凳上,低头,一粒粒圆滚滚胖乎乎的豆子从手指间滑落。要不了一会工夫,满满一碗,低头闻一闻,一种植物的香气在鼻间袅绕……惆怅未减,我继续剥,剥着剥着,或许慢慢缓和过来,也契合了海子的诗——双手劳动,慰藉心灵。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事情的可操作性 我认识一个房地产的销售人员,他有次打电话给客户,电话打过去之后,对方没说话,电话就被挂断了。怎么办?很多销售人员遇到这种情况之  相似文献   

12.
35年如一日,他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对海曙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车队车间主任王理顺来说,是动力也是压力。从17岁走上这个岗位,王理顺已在车队修理车间干了36年。他说:"我从学徒时候开始,就只知道埋头苦干,低头静心把技术学好,始终是这样。不管得到什么荣誉,我的工作是不会变的,原来是怎么做的现在就怎么做。"在王理顺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老一代环卫工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传统美德,也可以看到新时代环卫工作者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3.
珍惜所爱     
《中国招标》2015,(2):42
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美国一家大公司的老板忧心忡忡地回到家里。"你怎么了?亲爱的?"妻子笑容可掬地问道。"完了!完了!我被法院宣告破产了,家里所有的财产明天就要被法院查封了。"他说完便伤心地低头啜泣。妻子这时柔声问道:"你的身体也被查封了吗?""没有!"他不解地抬起头来。"那么,我这个做妻子的也被查封了吗?""没有!"他拭去了眼角的泪,无助地望了妻子一眼。"那孩子们呢?""他们还小,跟这档子事根本无关呀!""既然如此,那么怎能说家里所有的财产都要被查封了呢?你还有一个支持你的妻子,还有一群有希望的孩子,而且你有丰富的经验,还拥有上天赐予的健康的身体  相似文献   

14.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3,(27):126-126
曾经的晓雨并不是一个懂礼貌的学生,他从不会主动和老师们问好,有时甚至会远远地避开.于是找个机会,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是不是我们哪儿做得不好,你有看法?" "没,没有——"晓雨急忙辩解道.一会儿,他慢慢告诉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大街上遇到您,我高兴地上前和您问好,可是您却板着脸,理也不理,当时我就很尴尬;还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碰到您,我一直都想找机会向您问声好,我望了您好久,可是你看都没看我一眼,搞得我好无趣,今天碰到您的时候,我本来想问候您的,可是想起以前,也不知怎么回事,话到嘴边,却没有勇气说出口……"  相似文献   

15.
房奴     
栾小惠 《走向世界》2009,(19):62-62
有这样一个笑话:蜜蜂狂追蝴蝶,蝴蝶却嫁给了蜗牛.蜜蜂不解:"他哪里比我好?"蝴蝶回答:"人家好歹有自己的房子,哪像你,住在集体宿舍."  相似文献   

16.
在南通地区的城建监察战线上,只要一提起徐新华的名字,人们就会翘起大拇指,称他是一个有胆略、讲情义、乐奉献的硬汉子。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朋友把座谈<中国不高兴>一书的视频发给我,并希望我看看这本书.我说看过了,朋友便问感觉如何,我说有些观点我不同意,但其中许多言论有可取之处,甚至值得赞赏.朋友又说现在有的批评者,书还没看,就把人家一棍子打死了,说人家是"左愤"发牢骚.我说就算是"左愤"也不该"打死".  相似文献   

18.
储玉坤教授和孙宪钧副教授合著的《美国经济》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于1990年8月出版,是入该社“外国经济概况丛书”。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深深感到毛主席在五十年前说过的话,今天对我还有针砭作用:“我还在还痛感到周密研究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的必要,这是和我自己对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还只是一知半解相关联的,并非说我是什么都懂得了,只是人家不懂得”(《“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  相似文献   

19.
李磊 《西部大开发》2004,(11):70-71
先告诉你一个游戏规则:如果你交给我10块钱办一张卡,你每自然消费2000块钱就可以获得1200块钱的奖励;如果你只要交纳数万元的代理费,用不着再投资一分一厘便可以每月坐收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佣金。你会作何感想?你会不屑地扔下句诸如"天上掉馅饼"之类的话,从此把我当疯子或者骗子看待。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山东众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掌门人陈玉麟玩的就是这出冠名为"消费储值"的戏,人家的追随者却以百万计,人家卷了几个亿拍拍屁股归隐去了。他是神吗?还是人们中了邪?  相似文献   

20.
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 第一次见到石良平,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了.那天,在上海新闻出版局组织的期刊总编辑培训班上,一位40岁模样的儒雅学者为大家做了一个中国经济形势的报告,记者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嘴里时不时蹦出的"均衡点"、"边际量"之类的经济学术语,而是那一连串的数字.在说到一、二、三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者就业和失业人口总数等统计数据时,他几乎连想也不用想就一口气说了出来,而且可以说到小数点后面的两位数甚至三位数!报告结束以后,我和其他学员一样,和他交换了名片.于是,我记住了他的名字:石良平.那时,他的身份是华东化工学院(现改名为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经济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