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户体验是电子银行的生命线,是电子银行发展的根基,贯穿于电子银行服务的全过程,是电子银行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借鉴美国银行在客户体验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对网上银行客户体验的深入研究,进而有效提升建行网上银行的综合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是网上银行业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会计工作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确保国家资产和客户资金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银行经营风险存在于各项业务活动的始终,银行会计工作也是自始至终贯穿于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近年来的案件表明,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令人不安的高操作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会计有关的。在银行风险的压力下,如何通过会计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银行会计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反映和监督。由于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每一笔业务都与货币资金发生联系,都须通过会计来实现,银行会计工作又自始至终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如何通过银行会计自身的职能去防范风险,是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从银行会计的角度来看,防范银行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审计风险贯穿于整个审计检查过程当中,有多种主客观原因。本文试分析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风险的原因,并思考控制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只有两个部门的改革是贯穿始终、至今仍在继续的“永恒”论题,一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是银行体制改革。而更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银行体制改革横跨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两大领域,这无疑体现了银行改革的复杂性。从本质上看,银行改革是一个战略性、流动性的银行体系,以此确保经济增长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6.
唐斌  赵洁 《南方金融》2004,(9):15-17
资本金是商业银行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银行对抗金融风险的缓冲器。银行需要及时补充资本金,以满足持续经营的需要。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明确了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使之成为衡量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公认国际标淮,成为维护银行业公平竞争的重要标尺。同时,资本充足率还是商业银行良好公司治理的准绳,贯穿于银行管理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金融电子化》2013,(5):95-95
本刊讯日前,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行推出了一系列贯穿全年的电子银行转账汇款优惠举措,优惠幅度相较同业较大。具体优惠包括:中行手机银行转账汇款全免费,无论行内汇款、还是跨行转账,中行客户只要通过手机银行办理,均享受0费率。同时,个人网银贵宾版客户转账汇款也享受全免费政策。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美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做法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美商业银行具有明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理念,且成本管理工作贯穿于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银行风险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点,严格的成本预算制是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计算机技术在成本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国外银行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孙磊 《新金融》1995,(10):15-17
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战略,是指 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大量使用电 子计算机、现代通讯等技术,以电子 化手段促进银行的发展。电子化发展 战略并不仅仅局限于银行物质技术 设备的现代化,而是作为一种全局性 的思想,长期贯穿于商业银行的各部 门、各项业务及环节之中。 一、电子化发展战略的背景 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商业银 行率先采用了电脑,由此拉开了银行 电子化的序幕。最初银行主要用单机 电脑进行记帐和结算。60年代,美 国、日本的部分大银行将各营业点分 散的电脑系统连接起来,建成内部联 机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存款、贷款、 汇兑、结算等业务进行综合处理。70 年代,西欧的一些大银行也相继实施 电子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耿良 《西安金融》2007,(4):26-27
银行信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是一个国家信用体系发展和完善的标志.而银行信任半径是衡量银行信用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银行信任半径的影响因素,对于加速银行体制改革和完善国家信用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已成为主流银行在资本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立足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而如何将相关战略决策细化落实,促进零售业务转型,加快发展步伐,笔者认为,加强精细化管理是提升零售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一、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网点转型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首要的任务是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到网点转型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姚素梅 《理财》2012,(11):87-88
银行会计结算是社会经济活动各项资金结算的中介,贯穿于商业银行整个运作,并占了很大比重(一般在30%以上)因此会计结算管理部门在银行内部管理中具有特殊地位,银行的操作风险一般都会在会计结算环节中暴露。一、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特征具体性。每个银行都有其自身的、独立的和独特的操作环境,必须考虑银行具体情况来对会计结算操作风险进行分析人为性。会计结算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日常运营,人为因素在引发操作风险的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说市场风险来自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信用风险来自借款者偿还能力的变化,那么绝大多数的操作风险则更多可以归因于有意或无意的、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人为操作失误。  相似文献   

13.
陆畅 《云南金融》2012,(1X):94-94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陆畅 《时代金融》2012,(3):94+105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银行业作为一个特定行业,具有高负债、高风险的特点.经营标的物是货币,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的目标.银行要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起完整、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而会计作为银行核算的重要学段和各项业务的基础,贯穿银行业务的全过程,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对提高银行会计工作质量,规范银行操作行为,维护正常健康的会计工作秩序,避免资金风险和损失,促进银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韩国的银行系统 韩国的银行按照功能可分为三类:(1)中央银行,即韩国银行;(2)银行机构,现共有30家银行机构,其中包括24家商业银行和6家专业银行;(3)其它金融机构,包括21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和73家外资银行的分行。 韩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于50年代初期,多数专业银行建立于60年代,主要用于支持亟待发展的、具有战略性重要意义的工业部门。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建立于1970年,目的是使资金来源多样化,发展货币市场,将资金从不规范市场吸引到正规金融市场,自80年代初起。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第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2004年的浙商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年轻的基因,而对于创新而言,年轻,恰恰是一大先天优势。在这个谈创新势必绕不开"电子"的时代,浙商银行也将电子银行作为其开拓创新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8.
李芯 《黑龙江金融》2005,(12):20-20
银行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战略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银行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银行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银行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私人银行业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继英  唐庆春 《中国金融》2001,(7):50-52,55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历史私人银行及私人银行业务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成为与存款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并驾齐驱的主要银行服务体系之一。在国际金融业中为人们所熟悉的私人银行最早产生于瑞士 ,而且在许多方面 ,瑞士银行与私人银行是同义语。瑞士的私人银行家的先驱者包括三种人 :货币兑换者、贸易商人和资本投资人。这些私人银行家的先驱者们一开始就区别于那些进行存贷活动的银行业同行。瑞士 1934年的银行法把私人银行与其他银行分开 ,从而诞生了专业的私人银行 ,他们不必公布资产负债表 ,同时也不必遵守其他…  相似文献   

20.
在银行里,经营者最为关注的是员工如何忠诚于银行。而很少谈到员工为什么不忠诚于银行以及银行如何忠诚于员工的问题。也就是说银行经营者在要求员工忠诚时,必须首先忠诚于员工。为员工创造忠诚的环境和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