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勇  李凤霞 《特区经济》2006,(4):318-320
公司僵局是公司运营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僵持状态,我国现行公司法对公司僵局缺乏相应的规范。公司僵局有其特定的内涵。有限责任公司更容易出现公司僵局,其原因大致可归结为3个方面。公司僵局的最彻底的救济措施为解散公司,但仲裁等替代性救济措施应优先适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公司一旦陷入公司僵局,不仅对公司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还将给外部的诸多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市场交易的正常、安全运行.对于公司僵局问题,尽管新<公司法>(在本文中专指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公司法>)第183条的规定是我国立法在公司僵局问题上的突破性发展,但由于其救济措施单一以及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等原因,难以全面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有必要通过完善司法解散公司的适用,增设强制股权置换等司法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目前法律关于处理公司僵局的机制设计.因篇幅的缘故,因此本文拟仅就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及如何打破该僵局作些探析.文章中所称"公司僵局"即专指"有限责任公司僵局".  相似文献   

3.
新公司法第183条对公司解散请求权做了规范,并确认了出现公司僵局时股东享有解散公司诉权,为股东的退出机制开辟了新的道路。但该条过于原则,没有对具体问题作出解答。本文通过对股东请求解散公司的缘由——公司僵局的分析,认为解散公司是股东退出公司的理想法律途径,同时参照国外的相关立法,对当前公司解散之诉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英骅 《特区经济》2010,(2):298-300
公司僵局是公司在存续运行过程中由于股东或董事之间发生分歧或纠纷,且彼此不愿妥协而处于僵持状况,导致公司不能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决策,从而使公司陷入无法正常运转,甚至瘫痪的事实状态。本文从立法及理论的层面对其表现形态进行类型化,并对公司僵局的形成原因进行由表入里的分析和介绍,从而对破解公司僵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刘娟 《魅力中国》2010,(22):64-65
公司在经营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股东之间、董事之间、股东和董事之间或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激化到难以调和的状况,使公司运行陷入困境。公司的权力机构和管理机构无法对公司的任何事项作出任何决议,公司的一切事务处于瘫痪状态,从而导致公司的有效运行机制失灵,公司最终陷入僵局。本文通过对公司僵局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公司僵局的有效对策及其司法救济,并结合我国新《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以求对公司僵局司法救济之有关问题作出浅薄探析。  相似文献   

6.
如何破解“公司僵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明 《上海国资》2006,(1):75-75
新公司法对“公司僵局”规定了诉讼解决途径,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公司僵局”(corporate deadlock)是指公司在存续运行中由于股东、董事之间矛盾激化而处于僵持状况,导致股东会、董事会等公司机关不能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决策,从而使公司陷入无法正常运转,甚至瘫痪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李丹宁 《特区经济》2008,(10):123-124
笔者以新《公司法》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设立为切入点,在分析相关立法规定对解决公司僵局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建议,以期完善我国公司僵局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8.
清算是"僵局公司"退出市场的必经程序,是实现市场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方式。目前"僵局公司"退市过程中,清算义务人制度及清算人制度均不健全;在简化注销程序的同时,也欠缺简易清算制度。因此,建议完善清算义务人及清算人制度,简化清算程序,建立清算市场。最后,通过市场的信用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引导、督促公司清算。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经济衰退和裁员潮席卷全球。尽管和西方相比,中圈经济目前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是有一些抗风险性差的企业出现了破产倒闭的现象。更有一些企业陷入了不生不死的停滞状态。即“公司僵局”。在这种状态下。公司既无法依公司或出资者的意愿解散。又无法正常经营下去,股东的权益只能在不断恶化的经营管理中持续遭受损害。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经济衰退和裁员潮席卷全球。尽管和西方相比,中圈经济目前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是有一些抗风险性差的企业出现了破产倒闭的现象。更有一些企业陷入了不生不死的停滞状态。即“公司僵局”。在这种状态下。公司既无法依公司或出资者的意愿解散。又无法正常经营下去,股东的权益只能在不断恶化的经营管理中持续遭受损害。  相似文献   

11.
据《布莱克法律辞典》,公司僵局(corporate deadlock)是指在封闭持股公司中出现的由于公司的控制结构允许一个或者多个不同意公司某些方面政策的股东派别阻止公司的正常运作所致的僵持状态。而《麦尔廉-韦伯斯特法  相似文献   

12.
计红 《特区经济》2012,(1):245-247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是为救济处于公司僵局的股东、弥补公司自治的不足。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规定,由于制度简陋,影响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我国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司法解散的替代措施、规定公司司法解散诉讼的审理和判决原则、建立防止股东滥用公司司法解散请求权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廖名宗 《特区经济》2008,(10):247-249
《劳动合同法》规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必须由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即法律规定通过劳资双方谈判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是必经程序,而实践中出现谈判僵局不可避免。如何处理谈判僵局,我国现行立法没有规定,理论界目前尚无人讨论。本文对谈判僵局的定义、成因和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谈判僵局司法救济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滥觞于英国的公司司法诉讼引入我国后,遭遇了诸多程序困境如:解散之诉性质认定问题、解散之诉的管辖问题、解散之诉的主体问题、解散之诉与他诉的合并问题、"公司僵局"的认定问题等等.针对公司司法解散诉讼遭遇的程序困境,文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不揣浅薄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一段市场无热点的行情后,年报行情能否打破这一僵局?  相似文献   

16.
卢锋 《浙江经济》2001,(3):14-16
据报道,我国“入世”最新一轮谈判中,属于凯恩期(Cairns)集团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要求我方在农业补贴问题上接受比一般发展中国家更为严格的约束性承诺,我方谈判表拒绝了这一要求,结果导致谈判破烈,外国为什么对我国农业补贴问题如此敏感关注?“入世”谈判为何因农业补贴出现僵局,拓破僵局的出路和前景何在,这些问题正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沉默了太久的市场需要一个契机打破僵局,在开发商与购房者的深度博弈中,一方需要放下身段主动降价,另一方也需要借机出手瞄准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产品营业额无法突破的时候,不少中小企业会想到开发新的事业或产品,却又因局限于经营资源有限,陷入长期的经营僵局。为了跨越这种经营困境,近年来,一些日本中小企业采取与其它公司携手合作的方式,借用他人的力量,让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信贷僵局     
如信贷僵局持续。  相似文献   

20.
谈判僵局的出现对于商务谈判中的任何一方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谈判的破裂也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局面。面对谈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僵局,谈判双方应该巧妙地加以处理,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谈判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