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重点和难点在西部地区.本文认为,生态贫困是西部贫困的根源,消除贫困是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生态扶贫是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态环境退化和经济落后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亟需解决的两大难题,也是联合国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内容.能否将对经济贫困和生态贫困的治理结合起来,在现如今精准扶贫背景下提出生态扶贫的新举措,怎样以精准扶贫来带动生态挟贫,实现减贫脱贫目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是现如今西部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1]  相似文献   

3.
生态移民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永明 《经济论坛》2004,(16):14-15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破坏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固然有自然条件的作用,但其症结所在却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方面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迫于生存的压力,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短期发展;另一方面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环境容量,危及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大制约了西部地区的脱贫致富。所以,西部地区最终陷入生态贫困导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将其与农民的脱贫相结合、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使农民成为发展生态产业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观念创新,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的主体产业--生态农业,实现西部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部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关系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补偿现已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生态补偿项目社会公平性考虑和项目实施的客观扶贫效果,有关贫困参与者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外生态补偿研究中普遍关注的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补偿对贫困参与者的筛选及其影响和评价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研究西部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关系的框架体系。最后提出了我国西部生态补偿项目设计中亟需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于西部地区的生态系统来说,其类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并且组成也较为复杂,这样导致了各个区域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同时西部地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西部生态经济的建设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保证社会物质资料的顺利生产,同时也要做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简单分析西部经济建设的利弊条件,并提出几点有效建议,帮助西部生态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西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认为,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遵循国家补偿、区域问补偿、社会补偿和国际补偿的原则,采用财政转移型生态补偿、 "反哺"式生态补偿及环境成本生态补偿等基本模式;同时,要推行相关配套措施,如西部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建立科学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多渠道强化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以及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可以为城市旅游开发创造有利的条件。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脆弱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严重地制约着西部地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正是从城市生态的角度尝试探索发展西部地区城市旅游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化不仅阻碍了本地区的发展,也制约了其它地区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生态经济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加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是我国西部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系统脆弱,但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自然景观资源多样、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是加快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也是发展生态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推动力和催化剂.西部地区加快生态经济发展首先要在多个层面上树立正确的生态经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网络立体化生态经济发展态势;其次要加强生态经济教育,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与智力支持;第三,要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的多元化生态产业体系,确立生态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1.
生态视角下的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的客观基础.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对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在生态视角下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用科学发展观规划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是前提,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经济是根本,选择适合西部地区新农村的发展模式是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增强农民自创能力是保障.  相似文献   

12.
试论实现我国东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以长江、黄河流域为例,阐述了在上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在空间层次上分析了当前东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的全局出发,指出西部地区的生态重建必须考虑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而东部生态安全的实现亦不可将自己割裂的西部生态建设之外,二者的利益关系是协调一致的。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十分脆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开发强度进一步增强,有可能使本已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导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削弱,国家整体生态安全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建立西部生态安全体系,促进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03,(7):15-18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属于吉林省东部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延边州是全省生态环境保存良好的地区之一,自然环境优越,优质资源丰富,可更新资源的恢复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生态资本,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抓住生态省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为了消减贫困,实施了种种反贫困政策。虽然这些反贫困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目前我国仍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并且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恶劣的西部地区。贫困人口的这种分布特征,加大了反贫困政策的实施难度。一直以来,反贫困政策的目标都是单独的一个目标,即减少贫困人口,改善贫困人口的条件。2000年,国家为了消减贫困,也为了改善环境,开始实施生态移民政策,这标志着反贫困政策的巨大转变,即从单独实施反贫困政策转变为把反贫困政策和环境政策结合为一体,同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文章依据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生态移民政策对移民和环境的影响,探究生态移民政策在实施过程的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3)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区域差异显著,由于历史、经济的原因以及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不断恶化之势。如何建设好西部农业生态文明,对于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经济地理位置重要,是东部发达地区、集约农业区与西南部落后地区、粗放林牧区的过渡地带.该地区虽然自然资源丰富,却陷入"愈垦愈穷,愈穷愈垦"的怪圈,造成十分突出的贫困与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解决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乌江、清江、澧水、沅水乃至长江的生态屏障建设,而且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总体进程的推进.本文从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该地区共同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区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生态环境本底的基础上,按照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1998~2005年该区6市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整个地区8年来均呈现出生态赤字,而且赤字越来越大,但与其他省市相比,赤字较小.其中,位于西部的崇左市和防城港市的生态赤字较小,而东部4市赤字较大.生态足迹分析为该区域城镇群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工业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工业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民族八省区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典型进行模拟预测,提出发展生态工业是协调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关系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一、生态的破坏是西部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历史上曾有过显赫的文明。曾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景象。然而如今这一切都成为历史,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植被严重的破坏,西部地区渐渐变为贫困落后的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越拉越大。石嘴山处在西部落后边远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快发展的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早期生活在我国东南水利条件较好的平原和丘陵地带的人民,依靠发达的农业取得了以农立国时代的经济优势。居住在相对不宜发展农业的西部山区的人民,维持着传统的牧业、林业和较为原始的粗放型的农业。随着东南地区人口增殖、资源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