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第3条中对或有事项、或有负债、或有资产、负债、资产等术语作了定义,应该说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概念是正确运用本准则的基本前提:笔者就这些概念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劳秦汉 《四川会计》2001,(12):13-15
问题的提出由于世界各国在准备的确认基础上不一致,在准备的会计实务上也就做法各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国联手(G4+1),共同研究准备会计。1998年9月公布了其研究成果,即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以下称《准备准则》),并在该准则最后的第96条条款中声明:“本准则替代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0号———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或有事项的规定。”我国自1992年11月发布了基本会计准则后,从1994年起,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具体会计…  相似文献   

3.
一、预计负债确认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四条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是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对这三  相似文献   

4.
正一、我国会计准则中预计负债的性质《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四条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或有负  相似文献   

5.
或有事项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事项,本文从或有事项的概念、确认、计量、披露方面对我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进行比较,提出完善我国或有事项准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或有事项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企业经营中,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为了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披露。财政部2000年4月24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简称《或有事项准则》,文中称《准则》)。  根据《准则》的规定及指南的解释,笔者将或有事项的处理列成下表一览:  注:①指确认的负债所需支出的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或其他方补偿,且金额基本确定,并不超过所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作资产确认。  ②表外披露的内容见“准则”。不包括事项金额。或有负债与或有损失,或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就或有事项准则的有关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的不足 在或有事项准则里,首次定义了或有事项、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等,而对资产、负债等已定义的概念则作了修正.准则将符合以下条件的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即: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相似文献   

8.
杨志君  熊涛 《财会通讯》2006,(11):57-57
一、或有事项确认的条件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现时状况,其结果须由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按其预计给企业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可分为或有负债与或有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明确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  相似文献   

9.
王晓军 《财会月刊》2010,(11):72-72
一、预计负债确认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四条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是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相似文献   

10.
浅议“或有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财会字[2000]6号文)对或有事项,负债,资产、或有负债,或有资产的定义和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及或有事项披露进行了明确规定,本准则的发布,规范了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防止企业不确定事项之隐患,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生活出现起来越多的不确定事项,为了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财政部于2000年5月17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或有事项》。本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披露进行了深入剖析,以帮助读对《企业会计准则一或有事项》有进一步的了解。《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或有事项准则)是财政部于2000年5月17日颁布的一项重要准则,该准则将于2000年7月1日起在我国所有企业实施,或有事项准则的颁布,填补了我国会计准则中一项空白,对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业务具有示范作用,这也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完善,本就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及其会计披露献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对20010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旧准则”)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文主要就新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和旧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关于或有事项的概念、确认与计量、披露等方面进行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或有事项的内容不够明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CAS13)提到或有资产、或有负债、预计负债,但未对或有事项进行明确的分类,容易导致会计人员将或有事项理解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从而忽略掉预计负债,引起认识上的错误。2.预计负债的确认标准不够完善。CAS 13指出,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已于去年七月一日正式在企业中实施。《准则》将“或有负债”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其具有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因素是否会形成企业真正的负债以致于造成损失,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那么是所有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都需要对外披露吗?1.如果一项或有事项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应将该项…  相似文献   

15.
2000年7月1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或有事项准则)。它是继1999年7月1日《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或有资产》(以下简称IAS37号)正式生效后制定实施的。这项具体准则的公布,一方面填补了我国会计准则中缺乏有关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空白;另一方面,在会计信息系统如何反映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文结合学习或有事项准则的体会,围绕该准则的制定背景,以及该准则与IAS37号中相关概念及规定等方面进行较粗浅的分析,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对计提或有环境成本准备金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还是空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中尚无涉及到“准备”的概念.对于环境问题只是在《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引言中将“环境污染整治”作为引起或有事项多个项目中的一个。即使对或有负债的披露.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是限制在四个方面。《企业会计制度》第145条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预计.应当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7.
2000年4月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准则,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作出了规范。本文拟就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时的会计核算及相关售息的披露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一或有事项》已于2000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准则规范了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或有事项的结果要依赖于未来发生事项的这种不确定性特征,直接影响到了或有事项的确认和处理,使或有事项较其他会计事项的处理更为复杂,同时使处理的主观色彩也更加强烈。同一或有事项,是否确认为负债,是否该披露,确认和披露的方式、金额,由不同的会计人员来处理会有不同的结果。不仅如此,或有事项的这种特征还加大了审计的风险,增加了审计人员遭受诉讼的可能性。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以《企业…  相似文献   

19.
高杨 《审计文汇》2004,(1):31-3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或有事项。《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或有事项准则”)及其指南明确了或有事项的定义、确认、计量及披露,该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填补了我国会计准则中缺乏有关或有事项的空白,将有利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或项》(以下简称《准则》)第6条中规定,如果清偿或因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或其他方补偿,“则补偿金额只能在基本确定能收到时,作为资产单独确认。”准则指南进一步强调,可获得的补偿基本确定,“是指预期从保险公司索赔人、被担保企业等获得补偿的可能性大于95%但小于100%的情形。”在准则指南的“预期可获得的补偿的处理”一节的两点说明当中、以及在指南所举的例4、例7的当中也都提到了“确认为一项资产”的问题,但具体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使用什么科目,《准则》及其指南均未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