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盟是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市场之一,民营企业在对东盟的农业投资中发挥主要作用.研究中国民营企业在东盟的农业投资行为有助于发现市场机遇,寻求政策支持,促进东盟农业市场的开发.对此,分析了中国对东盟的农业投资现状;从投资动因、投资与开发模式、优劣势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为和特征;从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对东盟国家农业投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下,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本文采用快速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利用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研究表明,东盟各国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状况、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均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因素;而东盟各国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工资、税收均是显著的负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与相关理论和研究预期一致,表明市场寻求动机和效率寻求动机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动机.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下,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本文采用快速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利用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研究表明,东盟各国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状况、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均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因素;而东盟各国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工资、税收均是显著的负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与相关理论和研究预期一致,表明市场寻求动机和效率寻求动机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动机。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西南通道建设是中国进入东盟的必然途径,西南各省甚至全国都在积极思考进入东盟的路径。从湖南的交通对比角度以及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出发,同时也对比广西、重庆交通的对接,对形成西南进入东盟的大交通进行了构想,重点探讨了:湖南建设西南通道的重大意义,存在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湖南进入东盟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历史悠久,东盟是河南的传统市场,近年来,河南对东盟进出口贸易、对东盟投资、吸引东盟投资等方面发展很快。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启动,为河南与东盟经贸合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河南面对挑战,要抓住机遇,大力开拓东盟市场,吸引东盟投资,加快河南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扩大河南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和贸易规模,促进河南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利用1995-2012年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与贸易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间是一种互补关系,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间是一种替代关系;短期内,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间是一种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进程加快,东盟传媒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面对不断发展的中国与东盟传媒产业,以及中国与东盟战略关系不断推进,中国传媒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的区位、品牌影响力、资金、规模等特点,与东盟传媒企业在业务和资本两个层面展开合作,不断创新双边传媒产业合作模式,促进双边传媒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中国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圈(西东合作圈)模式,总结了中国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圈合作现状,分析了西东合作圈的特点,进而提出了以产业为重点的合作模式,并对进一步发展西东合作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准确识别高铁开通对微观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企业投资决策优化和区域产业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8~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异地投资微观数据,基于高铁开通的新视角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上市公司投资区位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从市场规模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两条路径分析其内在影响机制,进而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机制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增加了上市公司异地投资企业数量,总部所在城市开通高铁的上市公司新增异地投资企业数量平均提高了约5.2%;高铁开通对上市公司异地投资平均地理距离无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高铁开通仅增加了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异地投资平均地理距离;机制检验发现,高铁开通一方面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上市公司异地投资,另一方面强化了站点城市信息环境对上市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从而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促进上市公司异地投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东盟正逐步成为粤商企业投资的重要地区.粤商企业在东盟进行直接投资首先面临的是区位选择问题.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规模、双边贸易量和空间距离等是影响粤商企业投资东盟的重要因素.东盟各国因对广东的投资引力系数不同可分为强引力型、次强引力型和弱引力型三类,粤商企业对东盟投资的区位选择可以此作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广西经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使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越来越健康地发展,使广西与东盟双向投资越来越频繁,但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广西经贸发展面临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双边经贸关系表现为:货物贸易持续增长,贸易结构愈显互补性,东盟对华投资向一、二、三产业全面投资,中国对东盟投资能力增强等多个特点。深化双边经贸关系的思路是:到2015年我国零关税基本达到全面利用;产品在东盟有良好的市场形象;双边初步具备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条件。中国应与东盟各国海关合作,提高零关税利用率以及开展国家营销,提升产品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存在频繁的经济往来,对比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对加快东亚服务贸易合作十分重要。该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法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就中日两国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状态进行分阶段分析,得出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存在差异、分类服务贸易出口倾向不同等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保护“幼稚”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西北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节点区域,是我国落实向西开放的重要载体和连接国内外自贸区的关键纽带。基于2005—2019 年中国省域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测算陕西自贸试验区设立前后外商直接投资的“真实值”与“合成值”之差,评估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对陕西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排序检验与安慰剂检验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陕西自贸试验区对进出口总额同样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为扩大“示范先行,辐射带动”的力度与范围,陕西自贸试验区应深入对接国际商贸通行规则,增强引资政策的吸引力和透明度;完善外商引资配套制度,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和范围;重视向内开放合作,加强辐射带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定量分析了自1996年以来新疆五大区域间外贸差异情况:新疆外贸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区和北疆西北部区,其中北疆西北部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将是未来新疆外贸发展的核心区域,其他三个区域外贸所占比重较小,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南疆东北部区和南疆西南部区外贸发展均具有较大潜力。而通过五大区域间外贸差异程度分析得出,五大区域间外贸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则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外贸水平最高地区和最低地区的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均呈扩大趋势。这种差异的存在与各区域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技术和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分工和全球生产价值链深化背景下,按贸易国内增加值来核算贸易额必将成为贸易新统计标准。为此,本文从贸易国内增加值视角,利用WIOT数据库提供的单区域(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提出基于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的外贸依存度测算方法。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中国外贸依存度总体上呈迅速上升趋势,其计算结果高于沈氏公式的测算结果,低于传统公式测算的结果;中国具有出口优势的产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入WTO之前,中国外贸依存度仅高于美国、日本、巴西、土耳其和印度,与澳大利亚、法国和墨西哥相近,处于适中水平;加入WTO之后,中国大陆外贸依存度持续攀升,至2008年仅低于中国台湾,2009年虽下降,但仅低于中国台湾、韩国、欧盟和德国。进一步观察发现,在整个样本期间内,中国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外贸依存度有所下降,而电气与光学设备制造业外贸依存度呈上升趋势,至2009年,仅低于中国台湾与墨西哥。  相似文献   

17.
一般研究FDI对贸易的影响都将我国仅仅视为东道国,忽视了我国作为对外投资母国的角色。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变化很大,对国际贸易规模的影响已不容忽视。本文以帕特瑞(P.Patrlc)提出的理论(不同动因FDI对国际贸易规模有不同影响)作为基础,纠正了片面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产业升级所致的看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在最新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内外向直接投资对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和出口额的影响,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论,更贴近现实,也更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2000-2012年的我国参与东亚零部件贸易的相关数据,借助引力模型,运用面板模型对影响我国参与东亚区域零部件贸易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生产总值、零部件关税税率对我国参与东亚区域零部件贸易的影响相对较大,而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虚拟变量及两国间的距离对零部件产品贸易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零部件贸易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文章有针对性的从国家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我国参与东亚零部件贸易的规模及提升在东亚贸易中地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与现实视角,对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定位进行分析。通过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以及现实问题的探讨,基本结论是: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不能够作为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指导思想,西部地区应该选择具有替代性小、高附加值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加工贸易产品,优先考虑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增值率高的加工贸易产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调整后的G-H-M方法,对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贸易国的15类主要贸易产业类别的垂直性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类产业上,且主要是以低质量产品市场的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