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当前国企改革的发展,有将中国职工从传统体制下“名义主人”的概念推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概念的趋势。毋庸置疑,职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力这种特殊商品,是改革的必然产物。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职工作为劳动者,本应是企业和社会的主人。通过改革,使职工从、名义主人”成为“实际主人”,才是符合逻辑发展规律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劳动与资本平等”。所谓职工的双重身份,即社会主义属性的主人身份和市场经济属性的劳动力身份。  相似文献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突破了过去的传统理论,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劳动制度改革要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从而确立了劳动力商品化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我国劳动就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仅限于个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不能进入市场,资金、劳务、技术等生产要素被绝对地排斥在市场之外。现在,从只承认单一的消费品市场发展到确认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劳动力市场的开发和培育进一步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多元化,在完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肯定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从而也就肯定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仍然是商品。然而,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劳动力市场,为什么劳动力仍然是商品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其具体表现就是在理论上不承认国有企业的劳动力是商品。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是不受剥削的社会主人,劳动力不是商品”的观念。因此,当人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或者劳动力商品问题时,就难以摆脱“剥削”与“社…  相似文献   

5.
季荣 《活力》2011,(22):111-111
高级会计人员作为会计队伍的骨干力量甚至是领导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当前新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会计工作环境。使得高级会计人员问题较突出。怎样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摆脱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行成的旧观念,就成了现今发展经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目前越来越多的同志在理论上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在实践中明确以市场为导向来推进经济改革,这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是以实践经验为依据,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可喜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言,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将要消失。列宁虽然有新经济政策的短暂实践,但是并未在理论上作出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存在的结论。斯大林在其晚年,虽然肯定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经济之间存在商品交换关系,承认消费品是商品,但是仍然否认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存在商品交换关系,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上述理论观点曾经发生过巨大影响,围绕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的争论和斗争始终没有停止。在50年代,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观点颇为流行,我国沿袭苏联的一套做法,建立高度集中、排斥市场机制的经济管理体制,就是与此相适应的。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又刮起了一股“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企图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否定商品、价值、货币、价格的积极作用,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的“理论家”断言,无论从形式和实质来看,社会主义商品交换都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不是商品,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存在不存在劳动力市场,这是理论界讨论得很久的一个问题。我从未正式发表过意见。这次撰写此文,只是作为探讨中的一种思路,并想就教于大家。 一、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源、技术、资金、信息等。其中象土地(经济学上的土地包括水源)既是原始的又是永恒的一个生产要素;资金则是出现货币经济以后才成为生产要素的;信息被当作生产要素更要晚些。但是,劳动力这个生产要素则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因为它是生产中唯一的主观要素,其他要素只有同劳动力相结合,才能形成生产力并创造出财富。 在计划经济(也被称为统制经济)体制下,各种生产要素由政府以指令性指标的形式进行统一调拨。各地区、各企事业单位依靠国家拨给的劳动力、资金、原材料、燃料和生产设备等组成生产能力,进行生产经营。但是,种类繁多的、每时都在变化的生产经营活动,绝对无法纳入一纸人们主观制定的计划中。因此,经常发生一些产品积压和浪费,另一些产品则短缺、紧俏,整个经济生活缺乏效率和效益。正因为这样,在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验证后,党的十四大毅然决定,放弃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8.
1984年12月,我们又收到福建人民出版社寄来的四本样书。这些书均是该社新近出版、刚与读者见面的新书。现简介如下: 《我国社会主义商业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谢佑权、林光祖、郑普青著。本书共分十二章,主要内容是:从理论上阐明商业的含义、职能及其作用;研究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和经营中的相互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及其商品供求关系问题;探讨调整社会主义商业经济结构和改革商业管理体制的问题、社会主义价格与商业经济效益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来配置社会资源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作为社会资源的构成部分即劳动力资源显然需要挣脱传统体制下配置的羁伴而进入市场。为此,市场经济下劳动力的市场配置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市场”这些几年前尚在“地下”徜徉的字眼儿,如今已频频露面于报刊,甚至上了官方文件。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真是商品吗?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场所真是劳动力市场吗?《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不成立》一文对此另有见解。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在经济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越来越成为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障碍,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悖,造成了管理体制与其外部环境和内部基础的时空上脱节,制约和影响着会计改革的深入进行,因此对...  相似文献   

12.
一、中心城市在改革与发展中的功能特色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商品货币关系还不发达,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尚未探索出一条明晰的途径。这种状况决定着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探索过程。在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亦要相应地进行改革。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在经济的增长中,应该抓住处于峰区地  相似文献   

13.
赵瑞 《中国就业》2010,(5):51-52
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同步,是“三大”市场建设(商品、资本、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下岗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交流平台,方便了求职者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促进了劳动力合理流动,为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制度创新工程,随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我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对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放权让利这一改革思路集中形成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初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设想后,理论界围绕着如何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当时的短期目标是克服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重要缺点即:权力过份集中,企业没  相似文献   

15.
王勇 《乡镇企业科技》2013,(15):136-137
本文跳出传统二元经济理论,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文章在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基础上,分别从私人产品视角和公共产品视角,分析了一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农村公共环境、农村公共产品硬件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有关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配置人力资源的市场机制。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没有劳动力市场来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不能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国政府1993年提出劳动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7.
论市场就业     
近两年来,随着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劳动力市场得到迅速培育和发展,就业的市场化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们对就业市场化、失业公开化的承受能力增强了。现在,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我国为什么要选择市场就业之路?市场就业在我国是否行得通?劳动力如何按市场经济规律流动和配置?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使劳动力供求双方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有效率的结合?本文试图对这一系列问题作一些初略的探究。我国为何要选择市场就业之路?建国后,我国的就业制度最明  相似文献   

18.
董晓亮 《企业经济》2004,(11):201-203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而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这一系列的改革的重要途径是资本市场。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中介,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投资银行现状,探讨投资银行在目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时期应发挥的作用,同时应通过规范与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使以劳动力为主体的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领域里流动的自由度得以提高,在价格、市场等多种宏观控制机制的综合作用下,日益流向并迅速聚集在增殖最大的产业部门中。这种来自经济结构内部及外部的强大的冲击流,构成了农村经济结构变动的激发因素,推动了传统的、单一的农村经济结构向以农村工业化为核心的多元化的态势发展。伴随着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整个农村经济的超常规增长。农村经济这一超前发展的先导性经济现象,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已日趋明朗,成为农村经济起飞阶段的一个显著的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中国成立的60年间,中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艰辛而富有成效的探索。总体上看,在改革开放前的29年里,理论研究因受到诸多因素羁绊而使其科学性和学术性大打折扣,但经济学界在针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商品经济、农业与农村建设、再生产等问题的研究中,仍产生了发展商品经济及尊重价值规律等重要经济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经济学界在日益宽松的学术氛围中,针对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收入分配及国有企业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主要表现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理论及按要素贡献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