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和平崛起和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中国制造的产品占世界的份额与日俱增,一大批中国产品尤其是制造业的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今年1至11月份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吸收了接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和一半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上缴的利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和平崛起和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中国制造的产品占世界的份额与日俱增,一大批中国产品尤其是制造业的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1至11月份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企业》2006,(3):76-76
经济学界有关“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等论题的热烈讨论已经持续多年。然而,在探讨中国何时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者都不得不面对中国制造业现实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实际上,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与资源巨额消耗以及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已经引起了世界的不安,以忽视环境为代价,以大量消耗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为优势的传统制造业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制造业发展需要理性选择,中国制造业发展需要在国家层面的高度上重新进行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近年来有关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的讨论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中国制造”到处安家落户。而与此同时,由于核心技术、设计的薄弱和自主品牌的缺位等原因造成的“代工”模式,使“中国制造”的获益微乎其微,这是目前“中国制造”面临的艰难困境。现实中.“中国制造”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是什么制约了“中国制造”?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访了有“中国工艺毯之乡”和“中国桌椅之乡”之称的山东宁津县,在那里我们对“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有了诸多新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云霞  覃智勇 《数据》2009,(5):15-17
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人们再度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制造”。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历史,我们憧憬着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然而,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引发的资源巨额消耗、环境急剧恶化引起了世界的不安,中国制造业发展已经到了重要关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业需要怎样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产业创新中迎接国际产业大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社会一致认为中国肯定会成为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中心,“中国世界工厂论”已成为全球经济中的热门话题。经济学家把制造业称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它不但是人类社会的“首次产业”,也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目前,中国制造业总量居全球第四位,中国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已取代初级产品,占80%以上的比重。中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在一些行业中,中国制造业已经拥有了与世界同行竞争的实力。  相似文献   

7.
周暐 《质量管理》2011,(3):94-96
众所周知,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但毋庸回避的是.目前我们依然大而不强。制造业技术能力的薄弱除了表现在产品创新之外,更多的还表现在生产工艺的水平上。很多人常常错误地认为.当产品进入到大规模制造环节时.尤其是像机械装配这样的传统行业来说,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已经很少了。只要靠“经验主义”和“苦干精神”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8.
高亮  肖宏亮 《中国企业家》2008,(11):135-142
中国正一步步跃升为“世界制造工厂”,这一进程的特征是高速增长、拥有巨大的未来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独有的挑战。中国经济也已经开始面临英国和美国等其他制造业大国曾面临的同样难题,如成本增加、创新的压力、打造和维持全球声誉等。为此,中国正在为改善制造业的普遍状况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MADEA IN CHINA(中国制造)”这个简单的词汇,却承载着我国制造业几十年来的变化与发展——从陌生到熟悉,从价廉到物美,“中国制造”正在逐步被世界名地的消费者所喜欢,销售量高居第一。中国人完全有能力生产出优质产品,在本年度“质量月”到来之际,本刊记者分路对国内外的消费者和专家进行了采访,他们对国产品深信不疑。事实上,我国的很多企业,已经真正意识到“质量就是生命”的商业真谛,基于我国企业的实力,坚信他们能够受住考验并继续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认同。 当然,“中国制造”也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随着各项措施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中国制造”一定会真正成为优质产品的标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已是制造大国”……这些频现报端和热于嘴边的言辞表明,中国人似乎对制造业兴趣盎然并且信心十足。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最近又重新把制造业定位成其第五大支柱产业,怎不叫人对“中国制造”的能力心怀仰慕。但是,在“中国制造”的背后,  相似文献   

11.
<正> 问题的提出 2001年5月,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第一次提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即世界制造业基地),日本世界生产大国的地位已开始动摇。在我国国内有关中国是否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也展开了大量的讨论。大部分人认为,我国只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已成为局部的世界工厂;而在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业,还不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规模和水平,但是在将来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但其前提是要加强国内制造业基地、特别是先进制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2025》为未来十年制造业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并为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与此相适应。中国制造管理水平如何进一步提升。则是国家和业内人士所必须共同面对和着手解决的。  相似文献   

13.
侯若石  许宁 《质量春秋》2006,(11):32-33
维护品牌已经成为世界品牌企业的核心业务,而中国企业只能从事加工制造业务。作为世界第三出口大国的中国,面临着缺少自己的产品品牌的困境。只有通过大众的参与,建立和谐的市场环境,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忠诚度,在广泛合作中实现创新,才能创造自主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具有影响力和声誉的自主品牌。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制造业已占整个世界的第四位。我国已成为无可非议的制造业大国。但又是品牌小国。在价格、档次、营销及研发能力上都不具有与国际品牌竞争的优势。这与我国贸易大国、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品牌存在着“三缺”:即缺少自主品牌、缺少强势品牌、缺少全球性品牌。  相似文献   

15.
《上海质量》2014,(3):19-19
第九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定于2014年9月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市质量协会和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主办。本届会议主题为“质量?品牌?全球化”。 随着信息技术加速更新、顾客体验要求的变化,以及全球化贸易和供应链、资源和环境变化等,质量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中国已成为世界加工中心,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并没有为我国制造业带来广泛的品牌影响力,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品牌附加值不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上仍处于“贴牌大国,品牌小国”的尴尬境地。自主品牌的缺失削弱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贯穿于“中国制造”发展始终的,对于“中国制造”的过去、现在、将来,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制造”的逐步崛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中国制造”现阶段的发展瓶颈是科技创新;“中国制造”未来要想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必然依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     
在势不可挡的全球化经济浪潮里,中国企业将全面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不管愿不愿意都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有专家认为,随着中国进入WTO体系,更多的跨国公司参与国内竞争,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大市场的一部分,不管中国企业是否走出国门,都将面对国际竞争,这是无法逃避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利用国内劳动力低廉等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致国外媒体惊呼:“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认为中国产品已经威胁到东南亚等国的制造业,甚至对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产生威胁。现在,越来…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08年,当一些人在议论中国出口总额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时,“德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被认为是“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最近,德国机械及设备制造协会宣布,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德国制造之所以称霸全球,在于德国人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德国靠化工、电器、光学等新工业产品赢得了市场,其工业基础就是“制造科技”,是“传统+科技”助“德国制造”畅行全球。  相似文献   

19.
政经快讯     
外资规模注入中国成为亚太制造业中心 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正成为亚太地区制造业中心。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中国经济保持着年均8%的增长速度。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上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都有400亿美元以上的国际资金流入中国。正是外资的大规模注入,使中国逐渐成为“亚洲工厂”。 一份联合国贸发会议委托进行的《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财富》500强公司中已有近 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世界上最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石油…  相似文献   

20.
吴双 《活力》2008,(4):61-61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制造业国际流动加快。由于美国、日本等国出现经济衰退和产业升级等原因,近年来出现了“世界工厂正在转向中国”之说。应该肯定的是在这场制造业全球流动中,中国能否成为制造业全球流动的目的地和收益者,还要看中国自身的条件发展战略。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不能仅仅看制造业产值总量,更为重要的是看反映制造业水平的指标,特别是制造业出口品全球份额,高新技术产品和创新产品全球份额,国际品牌的“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