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软绵绵的幸福感"你幸福吗?"关于这个话题,争论的已经太多了。但在这些回答者的口中,似乎大多数人都感觉自己不幸福。在这个全民浮躁的时代,我们的幸福感似乎也在朝九晚五的生活节奏中被悄悄偷走了。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你我,个个都苦大仇深,闷闷不乐,幸福这种感觉早已消失不见,成为一种珍贵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2.
园丁 《中国西部》2012,(Z2):126-129
对于治疗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无疑是一剂良药。其实,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育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倦怠"也会随之消散!如果您想从倦怠的困境中逃脱,不妨去找寻职业生涯中的幸福感。其实职业幸福感是一种心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态,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个学生,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接受隋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望着快乐的学生,我们必然会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对宁波这座城市来说,为居民提供一个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已非所求,城市有更为深远的追求:成为市民感知幸福的共同体。2018年11月26日,2018年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广州举行,现场发布了"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单。宁波荣获"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也是宁波市第九次获得此项殊荣。与此同时,宁波捧回"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政府贡献城市"这一荣誉,慈溪、余姚双双上榜"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一个大众化的词,目前还没有一种测量幸福的广泛认可的方法。幸福指数是一个衡量民众幸福感受程度的具体指标,它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通过对常州居民幸福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调查常州居民的幸福指数,以便于提升常州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你幸福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宁波市民的回答总是那么坚定:"幸福!"。宁波,这座曾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的城市,市民对她高度认同,充满自豪。这种归属感和幸福感是一种渗透于血液的乡土情结、洋溢于言表的文化理念,是提升城市文明、促进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城市文明作为"软实力"重要载体,是城市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影响这种感受的因素有很多:人情、交通、赚钱机会、生活便利、娱乐、环境、治安状况、市民文明程度以及近年来的发展等等,都会影响到人们对生活在这个地方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主渠道。在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这一内容中,可以在对授课班级进行幸福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围绕"什么是幸福"和"幸福四谈"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大学生在了解幸福是什么的同时,能够正确认识幸福与财富的关系,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影响幸福感的主观因素,以及不幸福了如何走出痛苦。  相似文献   

8.
2010年,"幸福"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升幸福感"逐渐与GDP一起共同撑起大都市发展的大舞台,从某种程度而言,GDP反映的是发展的"速度",而"幸福"反映的则是生活的"质量".居民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在去年年底"十八大"召开之后,"幸福感"成为最热词语之一,纵观整个《报告》,不论是从"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还是从"教育公平"、"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民生话题,都让人感受其中所折射出的对"幸福感"的追求.不久的将来,幸福感或可成为城市建设的软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90后"大学生幸福感缺失已是普遍现象。传统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集中于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负面心理状态,而对幸福、快乐、满足等积极情感缺失的研究非常少。在探讨积极心理学观念来教育与引导培养大学生快乐、幸福的心态的同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当今"90后"大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从2006年关注幸福感开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胡大源和央视财经频道的"经济生活大调查"一起走过了6年的时间。"老百姓从来不用GDP来衡量幸福。"2012年,对比6年的数据积累,胡大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与老百姓幸福感最密切的就是对未来的预期。"收入问题连续四年成为"第一难题"收入问题在6年的经济生活大调查中都是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张瑜和她的同事们有一个共识:幸福源于内心的平衡和谐,而不是取决于财富多少,物质上的过度追求是不能使人有幸福感的,简单生活,踏实工作,身心俱足。  相似文献   

12.
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实证分析表明,影响“末代80后”大学生幸福指数较低的因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特别是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尤深。提高大学生幸福指数的措施主要是社会、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三方要形成合力,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自信而稳定的人格品质,在实践中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3.
所谓“苟不教,性乃迁”,教育自古是引导个人身心发展的有效工具,同样也是国家百年大计之根本。在个人和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幸福感的今天,教育对幸福感是否以及如何发挥作用,便是文章的研究主题。文章基于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使用委托-代理理论一般模型原理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CGSS)的调查数据,理论上和实证上验证了教育与幸福感的正相关关性,并深入研究了教育对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越长即学历越高的人,幸福感相对更强。进一步对不同群体展开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为男性带来的幸福感略高于女性;为45岁以下群体带来的幸福感要高于45岁以上群体;除此之外受教育年限对幸福感的影响还存在区域差异,其为农村群体带来的幸福感要高于城市群体。并且实证证据表明教育是可以通过阶层认同感来影响幸福感,“受教育年限—阶层认同感—幸福感”这一幸福感作用机制成立。以上结论说明,个人可以通过教育这一工具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同时政府在推进居民幸福提升的进程中,应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及十二年义务教育试点工作,支持女性及其专项教育事业,关注中老年群体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感是指人们自身感到的持续、稳定的幸福感觉,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和对自己的生命质量的评价,即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感是指人们自身感到的持续、稳定的幸福感觉.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和对自己的生命质量的评价.即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幸福指数.则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对欠发达的内蒙古而言.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仅仅增加GDP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手段,增加GDP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居民快乐幸福.而经济只是影响居民幸福的众多因素之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多其他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相对增大了。因此,居民幸福感的测量应该是政府管理部门日常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居民的幸福感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政府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不仅要对广大居民当前的幸福感有较为清醒的透视和把握.而且还要在更好地发展GDP的同时。致力于更大幅度地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基于此。我们在2006年春季对内蒙古城乡居民就其幸福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两会"的热门词汇是幸福。专家、媒体议论纷纷:幸福是什么?如何建立幸福感评价体系?其实有一个现成的指数几乎可以直接拿来衡量民众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1996-2000年间下岗职工主观幸福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下岗职工认为自己比较幸福,69%的下岗职工主观幸福感得分在4以上(最高分为7),女性比男性幸福,受教育程度高反而幸福水平低,年龄越大则主观幸福感越高,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收入、健康、婚姻、社会支持、再就业状况等因素对下岗职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幸福客家"作为一种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简称NHI)发展取向的执政理念,它要求把人的幸福置于经济发展之上,以民众的幸福感作为施政的依据和前提,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幸福客家"还在推动两岸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值得认真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什么?千百年来,文人志士们都在寻找幸福的真谛,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都不失为一种幸福.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幸福既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社会管理创新和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既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关键举措,又是推动幸福导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战略。社会管理创新和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着互促互动机制:一方面,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有利于拉动社会管理创新并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价值归属。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创新又有利于推动"幸福产业"驱动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