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但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前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在新世纪的前20年,在惠及千百万广大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需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从而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城市郊区人多地少,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进程、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如何解决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从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原因、转移演变及特点分析,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决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提出了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在考察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红 《农业经济》2000,(5):30-3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和模型二战以后,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均衡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6.
农村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治邦 《农村经济》2005,(7):112-1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客观必然现象。我国农民的化科技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方向、层次以及转移的成败、转移的社会影响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转变、更新农村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农村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与现状入手,找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非农产业较高收入的吸引和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为什么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以及如何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建设等问题作出分析,认为走城镇化道路是吸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伴随着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相适应,劳动力也有一个产业间转移的过程.考察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行工业化国家农村劳动力以梯度转移模式为主.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也移呈现出跳跃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基于这一趋势和我国国情,加速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苏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异地转移带来了诸如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所以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同时,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分析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与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13.
赵瑜 《南方农村》2012,28(2):32-3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合理有序的转移,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和扩大内需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不合理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转移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在分析广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的基础上,围绕广东“双转移”发展战略的要求,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对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近年来,国家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形势仍然严峻。学术界,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研究不少,也未曾间断过。然而,由于我国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受我国特定条件的影响,超出一般的理论模式,所以还存在不少尚待明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和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上,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政府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秋菊  高萍 《农村经济》2005,(10):100-103
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诸多困难,其根本原因一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三是劳动保护制度不完善,侵犯农民工权益的事情经常发生,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的进一步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加速增长,预计每年新增13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是影响城乡经济发展的全局问题,更是影响到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基本问题。只有解决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才能加快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实现现代化扫清障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向明  石海 《农村经济》2002,(9):45-47
改革开放 2 0多年 ,在新的经济制度、新的生产方式条件下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带来了农村迅速蓬勃的发展。然而 ,随着我国经济更深层次的发展 ,以往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的各方面因素已大有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又面临一次新的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 ,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剩余劳动力是否能够顺利转移将关系到农村经济未来是否能够健康的发展 ,这是我国当前处理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关键一步。一、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1 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实状况。2 1世纪将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最…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建设工业化国家的一大重要课题,是解决农民增收,建设和平社会的重要途径.辽宁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也非常严重,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玉阁 《农业经济》1999,(11):41-43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我国就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加以正确引导,统筹安排,有效转移,是农业现代化乃至国民经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本文拟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制约转移的主要因素,转移的对策思考等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人口更是一个沉重的数字。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的分析预测,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13亿大关,农村人口将超过10亿。16至60岁的农村劳动力约为6亿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